感受时代的脉搏与呼吸 致敬文学的传承与坚守 ——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侧记
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领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宇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一条金牛古道,将四川与外界紧密相连,见证古今文人墨客出川入蜀、往来唱答;一座书香殿堂,容纳无穷的知识与文化,让市民、读者在繁忙都市中诗意栖居;一场文学盛典,向优秀作家的书写事业致敬,点亮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熠熠星空。
1月18日下午,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川观文学奖评委、作家、诗人、媒体代表、读者等300余人,见证25位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获奖者领受荣誉。
“自古诗人皆入蜀,如今妙笔话川观。”在迎春的时节,川观文学奖再次见证作家笔下生活的温情与张力、时代的脉搏与呼吸、文学的传承与坚守。这场盛典,属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也属于在文学中相逢的你和我。
人文成都
向优秀作家与作品致意
持续数日的阴冷天气后,冬日蓉城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天府艺术公园内,碧水微澜,草木葱郁,人群熙攘,一场文学盛典即将拉开大幕。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外,几块风格清新的展板临湖而立。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非虚构奖、散文奖、诗歌奖、“西岭雪”文艺评论奖25位获奖作家的照片和简介罗列其上,引来不少市民、读者驻足。
临近下午2点30分,与会嘉宾、作家、媒体代表、获奖者陆续踏入公园,走过展板,迈进图书馆大门,从标志性的“书山”下方的旋转楼梯逐级而下,抵达颁奖典礼现场。阿来、徐剑、贾梦玮、张者、蒋蓝、宗仁发、娜夜、鲁娟……一个个闪耀文坛的名字,留在了会场外的签到墙上。
听到动静,图书馆内不少读者聚集在签到墙前,暗自发出阵阵惊叹;一些提前得知消息的“粉丝”则早有准备,他们随身带着与会嘉宾的文学作品、签名簿甚至空白信封,见缝插针地请作家、诗人们签名留念。
25位获奖者集中在观众席前方。落座后,非虚构奖得主、《我在北京送快递》作者胡安焉有些恍惚。2021年移居成都后,胡安焉住在苏坡立交附近,经常骑车到天府艺术公园,有时去成都市美术馆看展,有时去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阅读。“在我的生活范围内,有这样一个颁奖活动,让我作为获奖者参与,我觉得非常出乎意料,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同为非虚构奖得主,《漫长的家访》作者黄灯则满怀感动。近年来,黄灯多次从广州到成都参加文学活动,“每写一本书,成都都给了我关注。”她开玩笑道,“占了你们太多‘便宜’了。”
获奖佳作
凝聚生命经验和时代之思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当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地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川观者’……”下午2点30分,现场灯光暗下,开场短片《川观者,致时代》充满厚重文化气息的旁白响起,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正式启动。
这是主持人周东第二次参与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他向现场嘉宾介绍,脚下这方金牛坝正是蜀道的起点和终点,“古蜀先民们从这里出发,拥抱中原、融合中原,把中原的文字、文学、诗歌引到了川蜀大地。这样的一种‘引流’,形成了我们古蜀文化的发祥地,所以这是一块‘宝地’。”
凭借《孙犁的时评——重读孙犁系列随笔》获得“西岭雪”文艺评论奖的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侯军对此深有共鸣。“我觉得一个评论家首先要有历史感,要把所评论的人物或者作品放到历史的大背景当中去看。创作也好,评论也好,都要有一种纵深感,那么这就需要拉开一点距离。”
中华文脉,不仅需要作家生生不息地接力,也需要媒体绵绵不绝地传扬。千年后的今天,金牛坝这块“宝地”见证了由四川日报社发起、“扎根人民和大地,书写新时代气象”的川观文学奖向她的获奖者致意。
在川观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看来,“扎根人民和大地,书写新时代气象”意味着突出的“在场性”,不脱离现实,直接反映中国人的生命经验和所思所想。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现实生活,无论小说、非虚构、散文、诗歌还是评论,都可以看到它们的鲜活感。”吉狄马加说。
文学盛典
唤起更多想象、书写和行动
颁奖典礼的“压轴戏”,无疑是现场公布五大奖项获奖作家、作品和授奖词,获奖代表领受荣誉,接受嘉宾、读者的掌声与喝彩。在舞台一侧候场时,胡安焉站在队伍末端,静静凝望着大屏幕,上面滚动着川观文学奖评委会为《我在北京送快递》精心撰写的授奖词:“在每日劳作之后,他的文字仿佛是对日常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反刍,闪烁出真诚、坚韧所特有的光芒。跟随这些文字,我们读懂了中国社会更多的面向。”
“这本书引起的反响,已经超乎我的预料和期待。”《我在北京送快递》出版后,胡安焉又分别推出了《我比世界晚熟》和《生活在低处》两部非虚构作品,接下来,他希望在难度更高的小说写作上有所建树。
在获奖的意外和惊喜中,不少人同时表达了对文学、对写作的坚守。
“一个写了30多年诗的人,第一次得了一个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龚学敏连称“激动”。在他看来,文学创作在人工智能时代,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变化,“我相信文学起码比我活得长,文学起码能够在我有生之年,让我永远看清善恶、分辨是非。”
连续举办三届的川观文学奖,正成为中国文坛极具活力的新生代文学奖之一。“把‘川观’颁奖,做成了一部大片;把‘川观’活动,做成了一个节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得主、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李银昭点赞道,“川观”把文学做出了圈,把文化做出了界。
再一次感受文学的召唤,再一次分享文学中的爱与信念。川观文学奖正向着更加美好、更加丰盛的世界,想象、书写、行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