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发展旅居养老新模式

作者:黄 璜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07版) 发布时间:2025-01-21 17:07:50 浏览次数: 【字体:

黄 璜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07版)

【专家点评】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十四五”时期末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其中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旅游,不仅可以愉悦身心,甚至可以发展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旅居养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养老和旅游如何融合?各地正在探索旅居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旅居养老在提升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通过熨平观光旅游季节性波动、产生旅游消费和养老支出、增强与社区居民的人文交流等方式,促进旅居养老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黑龙江、山东、海南、河北、河南、山西、广西、湖北等省份都出台康养产业(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省级康养旅居目的地战略目标,全国性的旅居养老目的地体系快速形成。北京积极建立跨省养老服务协同机制,建立老年人“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服务工作机制,鼓励异地康养社区和旅居养老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四川攀枝花、广西巴马等首批旅居养老目的地。长远来看,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冬季气候寒冷、老龄化程度严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出境旅居养老需求,我国可试点推出特殊的签证和居住政策,吸引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老年人入境旅居养老。

进一步推动我国旅居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应聚焦市场需求与痛点,积极推动改革、丰富供给。

推进老年旅居养老产业融合。老年人更重视生理保健、心理健康、慢性病预防等健康要素,将康养功能融入生活各方面。旅居养老目的地要深入研究老年人生活需求规律,推动养老与医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居养老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形成“大康养”产品谱系。

开发全生命周期旅居养老产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会随着生命历程阶段演进而变化。健康状况较好的活力老人更加看重旅居养老的疾病预防、文旅休闲等功能。具有慢性疾病和轻微失能的老年人,更为看重旅居养老的中医保健、辅助医疗、康复疗养等功能。处于半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则通过异地养老、候鸟旅居等方式获取可负担的护理照料服务。旅居养老目的地应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对于低龄健康老年人重点开发远程旅居度假产品,对于半失能老年人重点开发无障碍的近程旅居康养产品,对于失能老年人重点开发有陪护的周边异地养老产品。

建设老年友好型旅居养老环境。老年人对于生活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更为敏感,更关注无障碍环境和适老化设计。旅居养老目的地应充分利用通用设计理念,加大社区场所、交通工具、公园绿地、商业街区、旅游景区等生活场景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力度,重点消除不同场景转换过程中的“有形障碍”,打造全过程无障碍的旅居养老环境。同时,旅居养老目的地还应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公益慈善、研学教育、自助互助、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创新“候鸟人才”“旅居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引导老年人增强社会参与并获得社会尊重,消除老年人心理上的“无形障碍”,建设关爱包容的旅居养老环境。

提升异地旅居养老便利性。为提升老年人短期异地生活的便利性,旅居养老目的地应逐步建立居住证制度,推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婚育、出行等个人服务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给予旅居养老者享受教育、文化、体育、交通、公园等公共服务的市民待遇。特别是一些地区只允许户籍居民办理的公园年卡、老年优待卡等,应面向旅居养老者开放。针对旅居养老者最为关注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应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进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工作,切实解决异地养老的后顾之忧。

化“数字鸿沟”为“智慧赋能”。旅居养老目的地应积极解决现在数字城市、智慧旅游等领域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推进数字终端设备、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旅居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探索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服务机器人、日用辅助用品等适老产品在养老和旅游的多场景试点试用。

(作者:黄 璜,系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07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