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省政协委员王万民:增强“公益性职业性适应性”,推动我省民办高职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摄影 向宇
民办高职院校如何破解投入经费不足、追求大而全、套用普通高校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条件相对不足、学生管理难度大等问题?1月21日,省政协委员、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万民建议,着力增强“公益性职业性适应性” ,推动我省民办高职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王万民发言
在王万民看来,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坚守公益属性,强化内涵建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被社会所认可,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所以,他认为应该着力加强扶持监管,增强民办高职教育的公益性。一方面,从政策法规上清晰界定民办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明确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的权利义务,在保证办学主体相对独立地位的前提下,避免因家族式管理、企业式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出台保护举办者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出台对民办高职教育具体的扶持优惠政策,同时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举办者增加办学投入。
同时,王万民建议,着力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民办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使命、职业技能、职业形象教育;其次,要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主动对接行业产业,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将产业技术、产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按照生产实际设计开发教材,提高教育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度。再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课证共融共生共长,增强人才供需的匹配度。
此外,在王万民看来,还要着力遵循职教规律,增强民办高职教育的适应性。首先,增强民办高职专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布局,立足区域急需和智能化、数字化、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育特色专业群。其次,增强民办高职教师与教育教学的适应性,选派公办高校优秀退休教师到民办高职院校支教支研,聘用兼职行业导师、企业导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再次,增强民办高职学生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坚持“人人皆可成才”观念,因材施教,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