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为人民书写 为时代创作(心系人民 书写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 徐红梅 吴艳丽 马苏薇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0日 08 版) 发布时间:2019-10-20 11:40:48 浏览次数: 【字体: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0日   08 版)

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油画) 周长春

烈焰青春(雕塑)焦兴涛

南海坚兵(雕塑)陈继龙

城市建设者(油画) 贺鹏琪

助梦(中国画)张 见 齐 鸣 李玉旺 李朋帮 李 丹 管海龙

最美太湖水(油画)商亚东

又至金秋十月。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5年后的今天,美术书法领域,一项项主题性创作工程相继展开,一批批优秀艺术作品生面别开,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壮心不已,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茁壮成长……新风吹拂艺坛。

从提升思想开始

文化的使命,决定着文艺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5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举人民中心之旗,树中国精神之魂,艺坛呈现万千变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艺坛的引领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美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持续而深入。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介绍,中国美协2016年至2017年先后在国内各地举办35期专题研讨班;2018年以来又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举办了5期培训班。据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介绍,中国书协2016年至2017年共先后举办34期专题研讨班;2018年以来又举办了12期针对新文艺群体、基层书法创作骨干、青年书法创作骨干、新闻宣传等方面的专项培训班。

持续深入的学习贯彻,让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肩负的重要使命,认识到艺术创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表达中国精神为旨归。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言,“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在脉管中涌动爱国主义的血液,进而激荡艺术创作,才能创造出有灵魂的不朽之作”。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实施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便旨在响应国家倡议,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认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呼唤真正具有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为中国精神注入“美的力量”成为每一位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人民”,作为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早已深深嵌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想。“生活的本质与底蕴在人民那里。我们要深入生活,把自己的身体浸润进去,把我们生命日常交付进去,在那里与万物相汇,在那里与人民交融,纳人民的呼吸、发人民的呼喊、述人民的心声”,许江不止一次专门著文,论述对“人民”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每个艺术高峰的诞生,都有赖于扎根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厚土。如何以艺术作品实现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认为,要立足于时代的文化土壤思考艺术的发展,思考中国艺术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定位。“新时代的艺术家,不仅视野与格局要大,更要磨练出那股子‘向上走’的精气神,要在反映现实和表现新时代精神面貌方面越扎越深”。如今,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自觉站在时代潮头,思考新时代的艺术创造。

以自觉行动落实

如何摒弃浮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营造良好创作生态,成为5年来各美术机构组织、专业院校以及文艺工作者不断思考并践行的时代课题,一系列创新举措应运而生。

加强行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是进一步弘扬正气新风的基础。中国书协通过创新展览评审等机制实现展览、评奖减量提质,并适时出台《中国书法工作者行为守则》,发出《争做书法界德艺双馨“四有”书法家倡议书》,加强对书法工作者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为提升作品艺术质量,鼓励作者专心致力于艺术创作,中国美协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为遏制侵权、违规作品参展等问题,结合展览启动评选识别排重系统;2018年成立中国美协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也不断引向深入。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各美术机构和院校根据自身定位迅速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并各具特色。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大规模、有组织地带领广大美术工作者分批赴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采风写生;同时,一些参与写生的美术工作者,还投身当地的支教与培训——据徐里介绍,2015年开始,中国美协每组织一次深入的写生创作,同时会为当地培训约20名美术工作者,至今已培训千余名学员。

每年4月是中央美术学院下乡写生季,作为教学改革模式的重要环节,学校组织开展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系列活动,生动而新颖。在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计划”的实施促使师生参与到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最前线,同时学校以优质艺术与设计资源,深度对接农村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建设与城市有机更新,并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创作和教育主张,旨在倡导通过社会调查、田野工作进行社会素描的开放课堂,融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于一体。各高等艺术院校的莘莘学子正以朝气蓬勃的艺术创造与时代同频共振。

从基层社区到万里边陲,书画家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书协积极开展“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书法志愿服务”等常态化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推进“书法进课堂”;针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启动“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已累计培训5500余名书法教师……种种举措,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所言,均意在“弘扬汉字和书法艺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他不仅带头深入基层写福字、送春联,作为全国政协常委,还深入各地中小学调研,撰写提案,并一步步将“书法进课堂”从提案变成现实。

各大美术馆也在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弘扬中国精神等方面充分活化馆藏资源,打造精品展览,观展热潮持续不退。吴为山感慨,“从数九寒冬到炎热夏天,美术馆的队伍都排得很长,这是‘典藏活化’‘大众美育’的成果。美术馆正逐步成为美育大课堂。”

从被动接任务到主动找选题,从描绘小情小调到聚焦大家大国……徐里发现,相比过去,“展览机构、创研单位和广大美术工作者更加关注展览的学术品质,更加注重创作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美术工作者胸怀国家、胸怀民族、胸怀人民,正向着艺术高峰进发。

用优秀成果汇报

这5年,文艺界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直面挑战,积极作为,取得累累硕果。出精品、出人才,是最直接的明证。

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组织的写生作品展是近几年的亮点。5年来,中国美协除了举办“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写生采风作品展”,每年还定期举办“向人民汇报——中青年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5次展览共推出105位美术工作者的写生创作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也相继举办“深入生活表现时代写生创作展”等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深刻体会到,“深入体会生活里的人物、祖国广袤大地上的风景,带来了艺术上的拓展和深化,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绘画越来越成为主流,表现新时代的新视角让作品呈现新的艺术张力”。

系列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相继实施,更催生一大批优秀原创作品。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实施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自2017年正式启动以来,共举办了5个为期两年的脱产创作研究班,招录140多名中青年创作人员,已有130余件作品通过验收,其中72%的作品表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现实题材创作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和“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集中呈现,成为展览的亮点所在。此外,“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等,集中创作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美术作品。

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成为近几年美术展览的共同特点。譬如,在“时代领跑者”“最美中国人”等展览上,观众可以从先进模范人物的艺术形象中感受到中国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认为,从今年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各分展区可以看到,入选作品整体具有正能量和精气神。“美术工作者正通过自身的努力,用艺术更好地表现新时代各民族、各行业呈现出的新面貌、新风尚、新景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是本届全国美展的鲜明标识”。同样,“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盛世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法大展”等书法展览,也凸显出传写时代风采、弘扬民族精神正成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主旋律。借助一系列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和展览,时代精神和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彰显。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创作的新时代文艺,正砥砺前行。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