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20191111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11 15:10:42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11日   13 版)

内容提要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期待同各方一道,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推动机制的互联互通,加强人文交流,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如今,不少国家已经认识到,要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合作应对事关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重大问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也是通向和平发展的桥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了新的动力。

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原则,中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多边主义以及人文交往,促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为世界各国开创发展新机遇。

全方位互联互通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要通过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提出这一倡议,期待同各方一道,明确合作重点,着力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各国可以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做到物畅其流;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实施更多民生合作项目,促进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

习近平主席强调,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基础设施作为重要支撑。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大、回收周期较长,许多国家难以单独完成建设。而共建“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打牢了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取得重大进展,将亚洲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为建立和加强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高效畅通的亚欧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通信等重点通道建设全面推进。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已经联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累计开行1.3万列,运送货物超过110万标箱,大大节省了相关国家的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自开通以来,从每月一班到现在每日开行,目的地覆盖全球六大洲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个港口。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开通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经济特区已完成园区产业定位、概念规划等前期工作,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中国与47个国家签署了38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未来,中国将同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建设高质量、抗风险、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硬联通,机制和人文的互联互通则是软联通。推动全方位互联互通需要硬联通和软连联通共同发力,促进互联互通走深走实。机制的互联互通,通常表现为战略对接、政策沟通,通关便利、检验检疫流程对接等。通过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建立便利通关模式,让贸易更加畅通。人文互联互通主要指以人文为纽带,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夯实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文化根基。应进一步加强人文互联互通,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合作,提高各国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各国就业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拓展人文互联互通领域,在科技、文化、艺术、创意经济、农村发展和民间工艺、考古和古生物、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旅游、卫生、体育等领域进一步开展交流和合作;加强智库、学界、媒体和民间团体交往,促进妇女交流和残疾人交流,并在海外劳工方面加强合作,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开放、包容、透明

在开放、包容、透明的基础上推动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是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各国的共识。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需要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合作应对事关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重大问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世界各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相通则共进,封闭则退步。只有坚持开放、鼓励开放,引领和推动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促进各国携手扩大共同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国发展阶段不一样,社会制度、文化风俗等存在差异。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坚持开放需要在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基础上,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照顾各方关切;需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分步骤全面推进。此外,还需要打破贸易壁垒,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更大范围参与全球价值链,使更多的资源、技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流动。

包容是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保障。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各国、各地区多样性突出。对此,各国要立足多样性实际,特别要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关注各国利益,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增长,这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开放、包容,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各国提供新的市场、新的资源和新的机遇,才能把各国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打破不平等、消除不公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公开和透明是增进信任的基础。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需要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不论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实施具体项目,不论是项目选择还是投融资合作,都由各参与方共同作出决策,在阳光下运作。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中没有一家独大,而是各方平等参与;没有赢者通吃,而是谋求互利共赢。在实践中,各国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全方位交流,增进理解信任,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提供翔实的信息,吸纳各方建设性意见,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动力

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的有力举措。当前,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迫切需要进行变革。同时,人类社会还面临气候变化、能源问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日益严峻的共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各国人民意识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各国不可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关上门搞封闭式发展,冲突对抗、零和博弈没有出路,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秉持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理念,听取和吸收各国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和尊重相关国家利益诉求,找到各国利益的契合点,实现融合发展。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不仅优化整合各国优势,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能从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受益;而且推动各国加快开放,为各国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提供保障。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促进了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因而得到广泛支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不同文明、制度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能够切实促进文化互融、民心相通,推动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决策,以文明互鉴开创多元文明交融的新路径,促进人文交流机制化、长效化、深入化,将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和交流提升至新境界,用实际行动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

中国将同各方一道,不断促进合作走深走实,在推动各国经贸合作、繁荣发展的同时,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以及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作出贡献,让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执笔:许利平、张中元) 

来源: 20191111人民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