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记】百湖之区 生命之城‖张光勇
百湖之区 生命之城
张光勇
早在几百年前,南宋思想家朱熹就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所来”方能明“所往”,源头活水成就万代润泽。我国史学家柳诒徵认为:“实则吾民族创造之文化,富于弹性,自古迄今,纚纚相属,虽间有盛衰之判,固未尝有中绝之时。”这说明中国文化富有韧性,一脉相承,未尝断绝。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沿河而居的传统,河流往往意味着丰富的生活资料、宜居的生态环境与便捷的交通条件等,这些均能带来人口的增长,进而形成繁荣的文明。因此,长江黄河,它们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世界瞩目的华夏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梦想。
长江黄金水道(向明 摄,作者供图)
中国以大河流域空间养育形成的文化体系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珠江文化、大运河文化、塔里木河文化等,其中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最为著名。考古学揭示了中华文明是世界东方的“两河文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深层动力和根本性保障。
因此,凡是有河流的地方,经济一般比较发达;凡是有湖泊的城市,人文精神就比较深厚。湖泊,作为自然界的艺术品,以其宁静、神秘和浩瀚的美景而广受世人之爱。湖泊,是大自然的璀璨明珠,它们在世界各地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湖泊的美丽和宁静常常让人陶醉,令人忘却尘世的纷扰。
长寿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发育的特征,形成了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的多样地貌类型。区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龙溪河、大洪河、御临河及桃花河等纵横全境。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一系列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在长寿的山川丘陵间形成了百余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经过多年的发展,长寿区已基本形成了集供水、防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体系。目前,长寿已建成水库工程108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长寿湖、大洪湖)、中型水库2座(范家桥水库、龙门桥水库)、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84座,总库容143695万立方米。远水镜开,田畴沃野,宛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使长寿区享有“百湖之区,生命之城”的美誉。
龙门桥水库(游遥 摄,作者供图)
长江烟波荡漾,仿佛一条巨龙穿城而过,用纯洁的清流,灌溉长寿的一花一木;用磅礴的力量,推动长寿翻天巨变。诗人张若虚歌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李白慨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长江之滨有一个千年寺庙叫定慧寺,始建于唐宋,乃受柳宗元治柳州的启发,曾经废律改禅。因规模遂大,名声愈响,朱熹赐匾“天风海涛”,从此“定慧晓钟响万里”成为长寿人流传千年的记忆。清代诗人石如金留下诗句:“古刹鸣钟万户醒,霜天残月带疏星。山僧有意惊蕉梦,风送人间及早听。”诗人以古寺钟声为线索,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山僧敲钟的场景,表达了对禅意和佛韵的向往和感悟。钟声作为诗歌中的象征和意象,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通过钟声的传递,人们可感受到其中的宁静、庄严和神秘,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定慧寺(游遥 摄,作者供图)
天赐长寿湖,蓝绿相间,凹凸有致,轮郭分明,梦幻灿烂。天赐寿岛由大小19个岛屿和9个湖湾港汊合围而成,形似繁写魏碑体“寿”字,笔力起伏跌宕,笔锋刚劲有力,笔画简约明快,结构疏密相宜,达到了神采、气韵和意境的完美统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寿字,可谓天赐的书法赠品。更为奇观的是,将“寿”字反过来看,又像极了长寿的“长”字,正所谓“长寿双齐”,堪称天下奇观。
长寿湖寿岛(王永红 摄,作者供图)
位于长寿湖的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狮子滩发电有限公司,现有装机容量173.5MW,年均发电量5.3亿千瓦时。它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开发的第一个梯级水力发电企业和“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狮电人艰苦奋斗的基因,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沉淀着无数专家奋斗者的心血,熔铸着优秀的水电文化,流淌在当代狮电人的血脉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种基因的传承、血脉的贯通、精神的延绵,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中一以贯之,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千岛大洪湖,水面呈枝叶状,湖区地势平坦,水面宽广,湖中岛屿密布,湖湾湖叉迷离,一直呈现一种原始美,“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大洪湖畔,曾居住过一位儒学大师谯定。谯定自幼学佛,又从郭曩氏学《易》,后往河南师从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作为涪州学派的创立者,谯定将洛学的精髓传授于胡宪、刘勉之、冯时行、张行成、张浚等学者。而胡宪、刘勉之后来成为朱熹的老师,对朱熹影响非常深远。朱熹开创闽学派,是程朱理学的最高峰。
洪湖渔歌(樊强 摄,作者供图)
清风拂面春光好,河水清清游人醉。在桃花河畔,随处可见前来休闲、锻炼的市民,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在这里骑行、漫步、小坐,享受着这美好的惬意时光。作为长寿的“母亲河”,桃花河纵贯长寿腹心地带,流经多个街镇,最终穿城而过汇入长江。位于桃花河畔的滨河公园,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清新自然,是洗肺好去处。这里植被极其丰富,涵盖了乔木、灌木、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地被植物等多个品类。其中,以桃树为主要景观树种,整个景观带种植寿星桃、紫叶桃等20多个品种的桃树,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天然风景画廊。
三洞沟,横陈于城市中央的绝世峡谷奇观,是桃花溪下游的狭长深沟峡谷,属青砂石断裂峡谷带。桃花溪从明月山脉五华山段起源,经过七个街镇进入长寿城区,在水流长年累月的改变和原青砂石断裂地质带的共同作用下,悬崖绝壁把整个峡谷挤成高差大、两侧狭窄的“v”字形深谷,在长寿城市中心形成了天然大峡谷。
正因为“一江两湖三河十三溪”的地理特点,形成了“因水而兴、五位一体”的水生态空间特征。
一是水环境:湖光山色的山水风景画。长寿湖由中部湖区、东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构成,呈“y”字型散发,长寿湖湖面辽阔,碧波万顷,沿湖两岸山岗起伏,深林葱郁,水碧山青如画,呈现出独特“湖光山色”风貌,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等重要功能。
二是水生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共有森林植物182科249属为619种,野生动物资源6目15科28属97种。建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栖息着42种鸟类,28种水禽。水库鱼类主要以鲢鱼、鳙、草鱼、翘嘴红鲃、三角鲂、鲤鱼、鲫鱼等为主。湖中共有浮游植物8门75属199种,有浮游动物51属101种。
三是水资源:集约化的多维开发利用价值。长寿湖水资源开发利用内容广泛,诸如淡水养殖、生活用水、水能发电、城市建设、旅游休闲业、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通过集约化利用方式,促进水资源开发的有序和有度性,建立完善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水安全:重庆重点城市饮用水源水库。通过近年来主要从切断污染源抓起,将沿河两岸禁养区的规模养殖场和肥水养鱼山塘全部关停拆除,同时封闭排污口,对场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所有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管网集中处理,所有村落生活垃圾也集中转运规范处理。长寿湖水质持续向好,长期保持三类水质。
五是水文化:青山绿水下的人文经典。水电文化:狮子滩水电站被誉为一座活的水电工业遗产博物馆,是“新中国水电专家的摇篮”,承载着几代人独立自强、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向全国输出了数以千计的水电建设人才,对我国以后的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和水电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红色文化:长寿湖湖区为红色小说《红岩》创作地。1958年,周恩来总理专程视察了龙溪河、长寿湖,足迹踏遍了龙溪河。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狮子滩、长寿湖题词,狮子滩水电站在长寿湖修建了总理纪念亭——六角亭。寿文化:长寿湖以天赐寿岛为核心景观,以百寿园、百岁园、万寿天梯等为资源,集书法、雕刻、赏石、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之大成,打造长寿区“寿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鱼文化:1958年,《红岩》作者罗广斌任长寿湖渔场场长,倡议成立了水产科研所,组织人员实地调查,写出了《长寿湖水库草、鲢鱼天然产卵场的调查》,震动全国,在国外也引起重视,郭沫若称赞它是中国水产的三大成就之一。周恩来总理60岁生日在长寿湖吃过的“鱼面”已成为长寿湖鱼文化的一张璀璨的名片,被中外游客盛赞。
长寿湖风光(廖涛 摄,作者供图)
水利是一部长长的画卷,记载着人类发展的足迹;水电是一部厚重的书籍,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水利水电是一个地方的灵魂,记录了一个城市的过去,也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未来。
长寿湖如诗,荡漾素雅与灵动;大洪湖如歌,涌动生机与壮阔;三洞沟如画,映射文化与传说;狮子滩如钢,彰显不屈与坚强。诗如画,画如诗,相得益彰,诠释着生命的韵律与美丽,坚定了长寿人“以文铸魂”的坚定信仰。弘扬爱国精神,伸张民族大义,熔铸传统美德,浸润家国情怀,铸就了长寿人“以文塑形”的执着信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树立了长寿人“以文化人”的深厚信心。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清朝杰出的政治家陶澍震撼于长寿的山奇水异,深情讴歌:“水曲流巴字,山长幻寿文。”大自然的伟力,让长寿山水生辉;上千年的传承,让长寿人文焕彩。
2021年12月25日,长寿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积极涵育“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的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为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行动规范打上了厚重的人文底色。这是长寿丰富的水利资源、深厚的水电文化滋养而形成的长寿人文精神,是“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化人”的水利水电文化的升级版。
长于“文”,“长”指时间悠长,有“优点”“长处”之意;“文”包含“文化、文明、文艺”三层含义。长寿人有文化。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出了文化人的使命和担当;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揭示了文化的内涵,他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为天地立心”,含冤死于崇祯皇帝之手;秦代女实业家巴寡妇清“为生民立命”,凭借雄厚财力保卫一方百姓,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宋代谯定“为往圣继绝学”,取儒释道三家之长自成一家,为宋代巴蜀理学四大学派之一的涪陵学派的开创者;革命烈士杨克明“为万世开太平”“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长寿人讲文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延的完美统一,既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又充分展示长寿人“有仁义、有涵养、有操守、有容量、有坦诚、有担当”的“君子”品格。长寿人重文艺。还珠楼主李寿民,自幼熏染旧学,三岁开蒙,五岁吟诗,七岁作对,九岁写《“一”字论》五千言,县衙特赠“神童”之匾。1932年《蜀山剑侠传》问世,争颂一时。后至上海继续创作武侠小说,重要作品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蛮荒侠隐》《峨眉七矮》及言情小说《轮蹄》等。
文化、文明、文艺的高度融合,构成了长于“文”的长寿特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论语·雍也篇》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长于文”构成了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寿于“和”,“寿”指活得长久,有“福寿”“快乐”之意;“和”包含“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处”“与自然和谐”三层含义。与自己和解,“人人成长”,是一种高级的智慧。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与快乐的眼睛,接受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优点。人生之路,既要能够拼尽全力,也要懂得顺其自然,自己和解,就会更加重视自己独有的优点,并学会利用它,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与他人和处,“人人利他”,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美好。人活一世,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人,或者一些事,如扎在你心头的一根刺,就是回忆一下,都会感觉到疼痛。把他人的伤害和欺负当作动力,以德报怨,因为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和事,终有一天会让自己很强大;不开心的事情学会忘记,带着快乐的心情去活好自己。与自然和谐,“人人长寿”,均衡存乎万物之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杀鸡取卵式的攫取是自取灭亡,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永远不得长久。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寿(蓬州闲士摄于延安清凉山,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长寿悠久的水利水电文化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把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传承好、实践好。让“天赐长寿”百湖之区的生态价值引导力、“绵久长寿”生命之城的文化内涵凝聚力、“恒久长寿”人人长寿的创新推动力,在长寿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光勇(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