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唱响“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半年来成色如何?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6-24 14:15:05 浏览次数: 【字体:
  提起重庆,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易进海很有感情。他曾在重庆黄桷垭度过10年科研生涯,当时,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还是“一家”。

  现在,这份“同根同源”的感情还在加深。2023年底,包括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首批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正式认定。

  一般来说,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围绕某一学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而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川渝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走的是一条“新路子”。

  半年来,合作的成色正在显现。最近,易进海心里的一块石头刚刚落了地——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推进的小儿感冒中药新药研发项目走到了中试试验阶段,下月初在四川完成临床前药学研究和中试试验后,将在重庆继续药理毒理研究。

  “机制创新、成果共享。”易进海介绍,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要求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共建共管、共享共用,通过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高质量科研技术跨区域流动,高价值科研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实现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精准对接。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徐勇也有同感。上个月,他们和重庆共建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次小型国际会议,聚焦继发性高血压诊断和治疗问题,碰撞出不少“火花”。针对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技术及心血管病新药的临床治疗,实验室合作开展攻关的2个项目也已在今年启动。

  成色十足,未来可期。“重庆方面在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我们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同位素诊断治疗上更有优势,可以‘取长补短’。”徐勇表示,实验室最终目标,是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取得“1+1>2”的成绩。比如,针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就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同样地,首批三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的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也将继续围绕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分析、多粒度粒球计算等认知与智能计算,“可信、可靠、可解释”的人工智能与安全,分布式高效的区块链智能与安全3大研究方向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研究。

  “目前来看,川渝两地高价值候选新药发现能力、中药制药领域技术创新动能还稍有欠缺,我们将继续携手,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开展高价值中药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助推川渝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易进海补充。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川渝两地在科技协同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开展产业技术攻关上,自2020年以来,支持合作研发项目219项,研制出地下复杂空间用应急处置智能机器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应用。共建重大创新平台上,西部唯一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深入推进,6家国家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川渝,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11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和金凤实验室全部实体化运行,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0个。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上,布局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3家,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3万台/套,启动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首个跨省域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等。

  记者 文露敏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