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新高地”加速形成,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取得新进展丨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西部(成都)科学城。黄尚斐/摄
接近年末,好消息频传: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获得科技部批复,这是全国批复的首个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紧接着,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为成渝地区再添一家重磅的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一年前,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启动建设,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
一年来,成渝地区加快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持续汇聚。
当前,两地已与80多个国家的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了科技交流合作,建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7个、引才引智基地111家、技术转移机构69家……一块位于西南腹地的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形成。
“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先进磁场结构。宁宁/摄
布局建设11个大科学装置,加强高能级平台创新策源能力
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关键进展,启动新一轮物理实验,为真空室烘烤这一提升装置运行的关键一环,装上了“超级眼睛”——数字孪生系统。“这将实现对真空室烘烤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精准监测,大幅提升真空室烘烤过程的控制和响应能力。”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自去年底开始,“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在今年首轮国际联合实验中就吸引了来自法国、日本等国的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先进磁场结构。
一年来,这样的“国际首次”惊喜不少。它们的诞生离不开成渝地区以西部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地,协同推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打造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策源能力。
目前,两地布局建设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创新联合体、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从成都超算中心到绵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渝两地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使用超5万次。
聚焦优势产业,协同推进科技成果新链跨境融通
与此同时,科技成果正加速从“书架”走向“货架”,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两地产业发展。
这两天,前沿组学转化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人员邓森议分享了一则好消息: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将肺癌治疗药物技术转化给医药企业,获得专利许可费超1亿元。目前药物正在开展临床二期实验,预计不久后将拿到批文,应用到两地的临床治疗上。
这一基地是今年成渝地区上新的8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一,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当前,该基地重点聚焦时空组学技术研究,探索在分子层面深度解析重大疾病。
“通过将这一前沿技术与华西医院临床优势结合起来,建立起新一代智能数字病理诊断体系,有助于提升临床疾病诊断、愈后疗效。”邓森议预计,明年前沿组学平台建好后,诊断技术结合临床资源将产生专利成果,成果将首先在川渝地区转化,后期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用。
当下,成渝地区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布局257项科技合作项目,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国际技术转移转化,长安汽车、科伦药业等几十家川渝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跨境融通;两地与匈牙利、奥地利、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有效促进了技术要素跨国家、区域以及机构流通。
多管齐下发力,两地强化国际科技人才培育和招引
人才是深化推进科技合作区建设的又一抓手。
12月16日至18日,成渝地区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标准化能力建设(中级水平)培训举办,吸引了川渝等地6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经理人。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一,是面向重点国家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其中就包括国际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培养。”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四川主要依托单位——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能起到聚焦国际技术转移、促进技术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壮大人才队伍的重要作用。
当前,两地着眼国际科技人才培育和招引,多管齐下发力——
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在川渝高竹新区开展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试点,四川印发海外智力集聚计划实施办法,重庆实施“金凤凰”人才政策,两地持续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项目……一系列人才培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正在两地加速形成一个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
川渝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两地在建立科技交往合作机制、深化科技人文交流、打造创新合作平台、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接下来将通过共同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努力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前锋”,助力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