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飙戏 像成渝火锅各有滋味
“川渝话剧双城记”上的《欲望街角》剧照。
舞剧《杜甫》剧照。 张爱牛摄
成都市川剧院川剧《落下闳》在重庆演出。
《燃烧的梵高》来蓉表演。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3月17日下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重庆市和四川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工作方案、2020年重点任务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往后,成渝两地交流将更为紧密,在文化艺术上更是如此。
戏剧、美术、建筑艺术、歌舞……在文艺众领域,成渝一家,无不互相借鉴、相互促成,未来,成渝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将更加生生不息。今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垂注。□本报记者李婷
“我们希望‘双城记’是一场赛出水平的友谊赛,甚至两边可以小小较劲一下,最后让观众用自己的审美真心买单。”3月24日,在四川人艺剧场,“川渝话剧双城记”项目主要负责人孟意鸣说。
近年来,成渝两地文艺创作特别是戏剧舞蹈等互动亮眼,为祖国奔涌的文化大动脉,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而要书写更鲜活生动的“双城记”,还需要双方深入思考以及更紧密无间的合作。
A
“重庆梵高”来蓉飙戏
山城上演“成都小剧场”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话剧团等联合主办的“川渝话剧双城记”,是较早活跃在成渝两地的话剧演出交流活动之一,目前已走过4个年头。
“选面包还是理想?”不少成都观众在看完最新一届“川渝话剧双城记”(以下简称“话剧双城记”)项目之一、由重庆市话剧团带来的《燃烧的梵高》后,在朋友圈讨论起来。网友“走肖水聿”也在微博上记下自己的思考:“活出真正的自己还是要现实点,理性地去追求理想吧。”但网友“羽一”却觉得,艺术没有对错,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但一定要坚持到底。
这方演罢那方登场。一个月后,成都小剧场话剧《无病呻吟》赴重庆拾楼小剧场连演两场。被催婚、被嘲讽、被发好人卡、被忽视,这部话剧用四个自带“槽点”的角色,接地气地戳中现场重庆观众的内心,现场笑声掌声不断。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话剧双城记”也是4年来营收效果最好的一次。
4年里,“话剧双城记”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回忆。重庆大型话剧《河街茶馆》在西婵国际剧场上演,8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面向青年观众的悬疑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平均日销 2万多元演出票房。英国经典闹剧《演砸了》来到当时的锦城艺术宫,为观众印证了英国最重要的戏剧及音乐剧奖项劳伦斯·奥利弗奖的实力。据统计,自2016年起至今,“话剧双城记”为成渝两地观众带来近100场次演出,40多部话剧作品,涉及喜剧、音乐剧、悬疑剧、主旋律剧等。
在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罗鸿亮看来,“双城记”立足川渝,一方面能整合并激活川渝演出资源,降低演出成本,培育市场;但另一方面,“双城记”剧目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川渝,从地理范围来讲,未来也将辐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从作品范围来讲,也将辐射到更多其他国家的优质话剧。
B
戏迷“串门”看戏
追角儿不问出处
川剧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又以成渝为盛。成都和重庆的两地戏迷,常常辗转在两座川剧重镇间,“串门”看戏。与此同时,两地院团的交流演出、互相委约创作,让同根同源的川剧迸发出更丰富的“大川剧”内涵。
“我觉得成都人和重庆人在对待川剧的问题上,态度是和对待火锅一样的。”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津菁打了个比方。在周津菁看来,四川的盆地地势,确定其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当成都人已经开始探索火锅的一百种做法的时候,重庆人还在强调火锅底料要多放牛油。四川人重视火锅味觉色彩的丰富和时髦,而重庆火锅永远突出它的极致鲜香麻辣,追求着火锅的严谨性和经典性。“四川人对待川剧的态度是开放的,重庆人对待川剧的态度是严谨的、谨慎的和经典的。”
吃货见到好吃的火锅无论品种,戏迷追起喜欢的川剧角儿来也不问出处。去年底,首场“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在成都锦江剧场举行。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激动地上台要求和肖德美合影,其中还有专程从重庆赶来的川剧资深戏迷刘彦君:“肖老师功法了得,表演细腻,有心有情,太难得!”他还记得小时候他父亲带着他看肖德美的文生表演,尤其喜欢《芙蓉花仙》中的形象。于是当天早上他坐了动车来成都看戏。像刘彦君这样的川剧戏迷,还有不少。成都六旬戏迷杨忠芬说,听惯了成都的《白蛇传》,她有次趁探亲又专门去重庆听了一回《白蛇传》,“精彩醇厚!韵味又不同。”
85后重庆戏迷张渝龙,开玩笑说“听垮”好多“火把剧团”,甚至现在还看得出演员每场的表演状态。他小时候就来过成都,初中因为川剧《空城计》入坑,搞得现在同龄朋友屈指可数,却成为大量中老年观众的“知心戏友”。说起成渝川剧,重庆的胡瑜斌、孙群、谭小红、陈秋瑾,成都的陈巧茹、王超、刘芸,他都很欣赏。“有哪句说哪句,你们上河坝弹戏可以,不过我最喜欢我们重庆的高腔,成都民间整体川剧氛围不错,大慈寺那边还有川剧小剧场。”(注:川剧是随河而兴。川西平原岷江流域被称为“上河坝”,成都、绵阳是川剧重镇。川东长江流域被称为“下河坝”,重庆是大“戏窝子”。)
张渝龙记得,“我最想的还是两地交流演出噻,一网打尽最舒服。”有一次成都市川剧院梅花奖得主王超来重庆演《装盒盘宫》,台下观众纷纷称“演员入戏”。因为工作缘故,张渝龙并不能常来成都追戏,只能通过网上录像、喜马拉雅音频“异地恋”,但只要遇上川渝合作的场次,他觉得“一次看个够,最安逸了”。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四川省川剧院携手重庆市川剧院,启动“巴蜀名院”优秀川剧演出系列活动后,双方约定定期带着自己创排的优秀剧目开展大型演出交流已有20多场次,丑角专场里的《拿虎》、大幕戏《荆钗记》、折子戏专场里的高腔《北邙山》……
这也迎来主创间更深度的合作,比如重庆川剧界领军人物沈铁梅近年来也来成都演出川剧《江姐》,而川剧《江姐》的总编导便是四川省川剧院著名老艺术家任庭芳,双方为此事多次往返成渝,建立“大川剧”的生态,也让两地戏迷少了奔波,两地的观众既能吃到“重庆菜”,也能吃到“成都菜”。“交流起来,老戏的根扎稳了,川剧才能走得远。”任庭芳说道。
C
舞蹈双子星
巴山蜀水寻杜甫
不少成渝歌舞文艺创作中,无论是以巴蜀历史人物为题材,还是书写山川风貌,都镌刻并深深交融着巴蜀时代性格和人文烙印,舞剧《杜甫》便是近年来的典型代表。
截至3月25日,在抖音平台上,舞剧《杜甫》点击量已突破了14亿。该剧去年9月在四川大剧院演出,一票难求,备受关注。
“有空白,没人做过。”重庆市歌舞团副总经理赵婷回忆,决定为杜甫创作首部舞剧时,这个理由力排众议。此前,团队内部一直有两个声音,“选李白还是杜甫?”
选杜甫,这种跳出舒适圈的选择需要底气。全团上下15个月的潜心蛰伏,演员半年不接商演,采风并请教近10位全国顶尖的杜甫专家,服饰考究到襦裙的开口细节。最终舞剧《杜甫》面世,舞姿下,诗史杜甫“一人笔下的唐朝”写意呈现。《杜甫》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其中的片段《丽人行》,在抖音上更是掀起全民模仿的舞蹈风潮。
舞剧杜甫背后有很多“双子星”。双主演李庚、李晋是双胞胎兄弟,分别饰演杜甫和杜甫影子,两位才华横溢的“80后”总编导韩真、周莉亚,曾联手创作过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成都和重庆,也是杜甫人生轨迹中充满缘分的两颗双子星。舞剧的尾声勾勒了这段充满成渝特色的日子。
舞剧《杜甫》结尾,杜甫在奉节凝望苍天登高唱大歌,内心回望了在成都草堂时的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飘零如天地一沙鸥,回望匆匆此生,纵有凌云之才,一生襟抱却未曾展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远望,他将对国家、对苍生乃至于对生命本身的热爱,都融入这古今独步的雄阔诗篇。
在赵婷看来,成都是杜甫的“世外田园”,颠沛流离的他在这搭起草堂,度过一生中相对短暂的清贫安逸时光。重庆是他的“暮年诗居”,在这里他用积蓄一生的凌云之才回望苍生,诗歌创作水平达到高峰。成都的《春夜喜雨》晓畅明亮,重庆的《登高》肃杀悲怆,一弛一张,两段时光相互成就,千年前杜甫之诗已是成渝缩影。“但不变的是他那一颗向民的心,这也是最打动主创的。”
据学者统计,杜甫一生写了1400余首诗,仅在成都就写了约475首,后到夔州(现重庆奉节),他又做了410首诗,因此在巴蜀,他所创作诗歌总数就占到一生诗歌总量的近三分之二。韩真、周莉亚认为,舞剧《杜甫》是为历史而作,也是为现实而作。作品以“诗圣”杜甫的仕途浮沉为主线,将他困居长安、身陷安史之乱、流寓川渝的个人命运融入中唐时期由盛转衰的时代洪流之中,通过其人其诗,展现时代气质,感受历史情怀。
声音
同根同源的成渝需要怎样的文艺合作?
同根同源的成渝文艺还渗透在更多领域。比如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以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周春芽为代表的“伤痕美术”,是无法抹去的一笔,这些创作者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活跃于成渝两地。如今,渝东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非遗传统音乐川江号子等也在四川地区广泛传唱……
成渝需要怎样的合作?先扎住根,再拓开眼。在重庆文化与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重庆文化研究》编辑部主任黄剑武看来,成渝艺术文脉交织共融,无法割裂来看。比如“伤痕美术”作品重新关注普通人人性,突破宏大创作模式,与时代历史因素背景也关系紧密。如果说巴蜀大地远古画像砖证明了源远流长的巴蜀美术血脉,那么到抗战时期,徐悲鸿主持的中央大学艺术系、海派画家潘天寿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等不少国内一流美术教育机构迁至重庆,为这里的闭塞的创作土壤注入了新鲜养料,随后才影响深远滋养了“伤痕美术”“乡土美术”,正是因为后人抓住美术源头的“根”和“魂”,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烙印和中国性格的作品。
四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勇认为,就以川剧来讲,艺术本无高下之分,求同存异更能百花齐放。但成渝乃至川渝面临着观众老龄化、演员年龄梯队、行当断层等共同问题时,更应该思考的是,同样作为丰富存量的川剧重镇,如何把川剧的资源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如何把地方优势变为全国优势、如何把口碑优势变为传授优势,才能在全国戏曲之林中占有自己与时俱进的一席之地。
这个观点也与舞剧《杜甫》团队主创的定位不谋而合,即“杜甫是历史的,也是国际的,不把舞剧单纯做成一个杜甫的生平传记,演出的是时代的气质”。舞剧摒弃传统舞剧音乐以叙事为主的呈现方式,选择类同于电影音乐一样,去讲述一个人的精神、性格、灵魂。动真格,出真心,做好作品,影响力自然不请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