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行走三极·成渝问道全媒系列报道 闻令而动,行动力从哪来? ——成渝向“三极”学什么(上)

作者:梁现瑞 徐莉莎 宁宁 来源:20200928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28 10:55:02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现瑞 徐莉莎 宁宁

说起此行印象,三路记者几乎异口同声:“焕然一新!”

这种感慨,来自一个个鲜活场景。长三角地区,嘉昆太协同创新中心建起来了,沪苏湖高速铁路动起来了,中新苏滁园区“热”起来了。

在粤港澳大湾区,最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跃居全球第2位,仅次于东京-横滨创新集群;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年间,经大桥往来三地口岸的旅客总数达2400多万人次,远超预测。

在京津冀,北京中关村在28个城市布局35个项目,为整个区域注入创新活力。

变化背后,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引领:2015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三个规划纲要先后出台。

把国家战略变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向“三极”学什么?

聚焦于快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国家战略机遇

一条几十年都打不通的“断头路”,今年顺利动工并迅速建成通车。

在长三角地区采访期间,记者探访了一条被当地人称作“老大难”的断头路: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和江苏省吴江区间,全长4余公里。该路从规划设计到竣工,不到9个月。

快起来的,不止这条路。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通运行,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上海、杭州等14个城市实现了“一网通办”;伴随“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完善,长三角地区以全国铁路8%的运营里程,承担了国内约20%的铁路旅客输送量,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快起来的,还有文件出台。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随后不到一个月,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的行动方案或实施方案先后出台,间隔最短的只有两天。

“太快了!”对此,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古智猛感叹。在他看来,一份文件出台,必须经过前期调研、起草、修改、报审和发文等多个环节,类似上述重要文件的出台,没有半年很难做到。

长三角为什么能快?

“看得准。”古智猛认为,上述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域内党委政府闻令而动,“一把手”亲自部署、直接推动,将其作为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甚至是“一号工程”,这既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政治自觉,又有乘势借力推动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强烈机遇意识。

多位接受采访的成渝两地专家表示,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新晋“国字号”战略,必须首先向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学习,进一步增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扬“争”的精神、铆足“抢”的劲头,才能把战略机遇真正转化为发展红利。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从“三极”来看,国家战略都带来了一揽子实打实的政策红利,与此同时,地方层面采用“反弹琵琶”方式,利用重大战略项目积累的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和产业链,聚集和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由此,中央和地方形成了良性互动。“成渝地区要认真学习的正是这种呼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中央一旦作出战略规划,地方要立即作出积极回应,并及时转化为具体行动。”

“竞争强”也被认为是“三极”能够对国家战略作出快速响应的重要原因。省发展改革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协同处处长罗鹏注意到,“三极”皆充分调动了各个地区、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奋勇争先的态势。

聚焦于准

以对自身在全国发展版图中定位的精准理解确保国家战略的行稳致远

在天津,仅武清一个区,就在北京设立120余个招商机构,派驻招商人员400余人。其结果是,仅2019年,引进北京项目687个,总投资246亿元。

在广东,惠州潼湖科技小镇产业园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下,已吸引40多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包括9大上市公司、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科技生态圈正在形成。

为什么能?

“关键在于对自身定位理解的精准性。”渠县县委书记、县长王飞虎认为,“三极”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对自身目标定位的理解精准、落实定位的措施精准。“结合了中央要你干什么和你能干什么、干成什么。”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武清区就是抓住了这个“牛鼻子”,迎来发展的春天。

准,可以确保目标不跑偏、不脱靶;准,可以确保不分心、不走神,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避免撒胡椒面。

如何做到准?王飞虎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对上吃透中央精神;二是对下弄透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两者缺一不可。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要做到“准”,须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定位和发展路径,做到顺势而为。“换句话说,我们对自身定位的认知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盛毅说。

前不久结束长三角调研回到成都,盛毅就注意到:上海提出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与之相应,整座城市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都需作出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为此,盛毅认为,目标准了,路径才会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于规划期,我们更要携起手共同明确经济圈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大战略,必将带来大冲击、大机遇。如何更加精准高效应对战略机遇冲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于做好高质量、一体化这两篇大文章,核心在于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协作、更高层面系统谋划设计。只有进一步精准定位好成都、重庆两个极核在全国版图中的发展使命,以及如何承担起带动辐射毗邻地区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央战略意图。”盛毅说。

聚焦于实

以抓铁有痕的作风和科学务实的方法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实落地

在河北,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保定市儿童医院由北京医院“跨省托管”,截至2019年底,保定市儿童医院门急诊量达62.9万人次,是2015年的2.47倍;手术数量5389人次,是2015年的2.87倍。

在安徽,受益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数百个项目从江苏、浙江等地纷至沓来,进入中新苏滁高新区,总投资超700亿元,持续获得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红利。

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也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增长点。滁州市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970.7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近3000亿元。

在深圳,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大亚湾深港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拔地而起,园区将引入约550家大中小型企业,可容纳5万多就业人口。

从地区发展到个人生活,采访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宏大的国家战略正变成普通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际成果。

如何才能收到实效?

攀枝花市副市长、米易县委书记王飚的体会是,“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宏大的战略必须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他注意到,无论是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还是京津冀,在推进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都策划、包装和推进了一大批项目,甚至还建立了项目清单。

泸州市委书记刘强表示,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以推进一体化为例,如果一开始就全面推进,可能很难见效,但长三角地区坚持从点到面、从易到难的思路,首先选择一个地区作为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内划定一个面积更小的先行启动区,甚至更小的“水乡客厅”项目,先行推动,最终形成以点带面的态势,这种思路值得四川学习。

泸州已行动起来。当地启动泸(州)永(川)江(津)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以此带动泸州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如何才能收到实效?

重庆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也有体会:构建考核督查机制,确保规划落实非常重要。他建议,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规划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推进规划落实的刚性制度安排,按年度细化分解任务,推动相关部委和地方出台实施细则,并建立考核督查机制,确保规划落地落实。

来源: 20200928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