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煜:以新型城镇化激活动力源
“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里,成渝地区要做西部的发动机。”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近日在就如何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规划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成渝发展,如何让成渝地区动力更强劲,重点在新型城镇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露耘
定位认识:“四轮驱动”中的“一轮”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可概括为“4+2+N”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在西部,成渝地区起到的是经济带动作用
记者: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应该怎样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董煜:“双循环”以国内市场为主,很重要的就是要发挥一些重要区域的市场规模效应,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这样的重要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我国的区域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顶层设计,目前大概已形成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我个人概括为“4+2+N”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4”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是沿长江、黄河两条经济带,“N”就是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其中,“4”要起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对这些龙头区域,要从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来看待。在西部,成渝地区就要发挥发动机的重要作用。
记者:若将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视为“四轮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为其中一“轮”,但相比其他三“轮”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董煜:这也是为什么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义。“双城”“经济圈”也意味着它在经济方面的使命,强调在整个国家大的经济布局中,它将要起到的是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
顶层设计:发展规划注重“三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规划应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脉络。制定规划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成渝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
记者:目前国家和各地正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相关规划应重点关注什么?
董煜:“十四五”发展规划有三个“新”是需要重点体现的:新发展阶段,要用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十四五”或更长一段时期,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我想也应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规划的基本脉络。
在基本脉络下,制定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要在全国地图上,将自己放在新发展格局当中,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看自己大概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明确中央赋予的使命,才能明确区域规划的基本方向。
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关规划,我认为在增强成渝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科技创新引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改善民生、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都应该下功夫,为西部地区作出表率和示范,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记者: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煜:是进一步增强成渝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因为这关系到西部地区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关系到稳住西部的内需。稳住了内需,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
近年来,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并且冲击短时间不会改变。在东部地区承压较大时,需要西部的一些地区更好地承担经济发展的一些任务。今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增长成功由负转正,让大家认识到,这么多人口的地区,经济不出大的问题对全国的支撑作用有多重要。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民生的基本盘才能够稳住。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成渝这样的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地位就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规划编制中,要强调以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待各项工作。比如说创新体系,不仅是指科技创新,而是科技、产业、教育、金融四方面融合的创新体系,我们看待产业问题的时候,也应当把科技问题,甚至教育和金融的一些问题放在一起。
提升内需:城镇化是首要任务
●内需动力目前主要来自于城镇化,让农民工能够在城镇落户是拉动内需潜力最基本的一面。消费在什么方向,也许就是下一步城市、区域发展的方向
记者:成渝地区虽有着大量人口,也有消费习惯,但人均收入并不高,消费能力有限,如何增强内需动力?
董煜:解决这个问题,要分析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以及这一阶段内需的动力来自哪里。我国目前还处在一个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的阶段,内需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城镇化。城镇化是首要的任务。
记者:我们怎么加快城镇化?
董煜: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注意力聚焦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上来,所需要做的就是让进城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能够在城镇落户,给他们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城里,安心在城里消费。这是拉动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研究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成渝地区之所以能够从这么多城市群里脱颖而出,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对了什么?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吸引人到城市方面做对了。
未来的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其综合吸引力。过去人们可能将一个城市有没有就业岗位,或者这个城市的规模大小视作选择的优先级,但现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吸引他到一个地方工作、落户,更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综合吸引力。
如果说过去的城镇化,1.0版以土地为导向,2.0版以就业为导向,我想今后可能会有一个3.0版,一定是以包括文化要素在内的城市综合吸引力为导向。
应当看到,我国正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阶段,要促进消费升级,首先是要促进城市魅力升级,如果一个城市能提供大家愿意去消费、去享受的新型生活方式,那它在“双循环”格局中的作用就会更重要。消费在什么方向,顺着这些方向去摸索,也许就能找到下一步的城市、区域发展的方向。
圈外话
关于发展规划——
突出空间、红线、时间表
今后,发展规划的制定会有一些什么新的方向?董煜曾多次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在采访中,他向记者表示,从“十一五”规划开始,规划理念和规划编制方法,总在与时俱进地革新,比如“十三五”规划就对当中的重大项目制定了分解跟踪落实的机制,作为规划实施的一个重大抓手。他认为,今后的规划,将在突出空间性、划出发展红线、给出时间表路线图上下功夫。
突出空间性,就是规划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行动计划,会标定到具体的空间上,落到具体的区域去,使规划更务实、更直观。
划出发展红线,就是规划既要引导一些方向,也要明确哪些不能干,把每一个区域不能做的事都列出来,给出负面清单。
给出时间表路线图,就是在规划出台时也要要求改革举措落地的进度表,推进各项改革制度一步一步完善,同时推动规划里的重大任务得到落实。在某一领域规划出台同时,配套一个一揽子政策包,让规划一出台就能够落地实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