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58个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开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7月1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与四川省能源局签订四川地下储气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在宜宾建设四川首个地下储气库群——牟家坪、老翁场储气库群,推进组建四川首个地下储气库运营公司。
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群,是川渝携手打造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的重要内容,是双方共同推进的重大项目之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面落地之年。在5月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两省市党政主要领导认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置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的战略前瞻性和发展牵引力,有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区域发展新样板、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区域发展新支点。川渝两地形成共识,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多出成果、多见成效。
两地省市领导分别联系重大项目,项目推进、平台落地,正成为成渝地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透露,在2020年推出的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基础上,今年两地又滚动安排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截至6月底,已开工58个,完成年度投资41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37.9亿元。
▼
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铁路公路水路、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等加速建设
今年元旦,中欧班列(成渝)号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和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同时发车。这是中欧班列首次两地联合开行。
4月20日,达州万源堰塘至重庆城口双河省际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这是川渝两地间开通的第9条省际公交线路。重庆中心城区、成都主城公共交通也已实现“一卡通”和“一码通乘”。
5月25日,满载20个集装箱的“川江001”号船舶从南充港都京作业区码头启航,“南充港—重庆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开航。目前,川渝两地正稳步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涪江双江枢纽、渠江等航道建设,加快推进果园港、宜宾港智慧港口建设。到2022年,川渝两地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将达3200公里,其中四川1800公里、重庆1400公里。
铁路、公路、水路……今年滚动安排的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重要内容。其中,高铁项目4个,已开工2个,渝昆高铁川渝段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天府动车所建设有序推进。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扎实进行,渝西高铁可研报告已通过国铁集团审查;省际高速公路项目9个,已开工8个,南充至潼南、内江至大足、泸州至永川、开江至梁平等项目加快建设,重庆经叙永至筠连高速公路四川段工可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查,重庆段已取得工可批复;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项目11个,已开工9个。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构建对外运输“一张网”,打造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推动出行“同城待遇”、安检一体化等,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川渝天然气生产基地”“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项目。发挥成渝地区清洁能源优势,加快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强化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川渝两地正在共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天然气方面,川渝两地正携手打造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在川南,天然气新一轮100亿立方米上产工程开启大会战,上万人建设正酣,170台钻机、30多台压裂设备24小时不停运行……上半年,川渝两地已生产天然气309.8亿立方米,占全年计划产量的53%左右。
电网建设方面,正在加快推进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未来川渝两地将按照“川渝电网加强、川电送渝增量”、四川水电“优先就地就近消纳”的原则,科学谋划川渝电网和电力市场一体化发展。
为了方便人员往来,两省市迄今已发布了包括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户口迁移、婚姻预约登记等在内的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
▼
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重大项目火热推进
5月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授牌仪式在重庆举行,首批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覆盖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南渝西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将聚焦协同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
协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川渝提出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聚焦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协同补齐产业链、建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强化重点企业成龙配套,深化重点园区协作互动,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记者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获悉,上半年,川渝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23个产业项目,已开工21个。
制造业方面,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项目、诗仙太白复产技改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数字经济方面,重庆猪八戒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运营中心等项目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方面,华蓥高兴站货场工程等项目正加快基础、主体等工程施工。
特色农业方面,潼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都在顺利推进。
川渝两地,人文相近、民俗相通。基于此,两地加大文旅资源整合力度,联动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共推精品旅游路线,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半年,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6个文化旅游项目均已开工。其中,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五华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等川渝共建文旅项目即将亮相。
▼
共筑科技创新“一座城”
国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实验室建设开启布局
5月27日,在热烈掌声中,川渝两地领导共同按下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的启动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40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建。
这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行动。
今年以来,重庆、四川陆续就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形成共识,将聚焦优势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创新“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协同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组建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创新联合体,共建国际高端研发机构。
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共筑科技创新“一座城”正在稳步推进。
回顾上半年,川渝合作共建的5个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科技创新项目均已开工。其中,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2个项目正开展装修施工、仪器设备采购等工作;无线能量传输及环境影响科学工程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和挡墙建设;国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等2个项目正筹备实验室建设。
更多科技合作也在向前推进——在项目上,2020年4月,“川渝联合实施”首批重点研发项目启动,双方各出资1000万元,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两个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人才上,川渝已实现近3万名科技专家资源共享,其中高级职称占比90%以上,院士、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约2000余名,涉及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口健康、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平台上,今年4月,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可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创新和检验检测、研究开发、技术咨询等服务。
5月27日召开的2021重庆四川技术转移转化大会,集中发布川渝两地创新成果,通过搭建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川渝两地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落地转化。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将持续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及早谋划2022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提供坚实项目支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