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论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13 21:24:57 浏览次数: 【字体: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中共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关键在于深化机制改革,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主动顺应区域协调发展的演进历程,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有益经验,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解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突出问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准确把握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着眼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推动实现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运营同体、竞争优势同构、公共服务同享、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模式互补、整体提能升级。

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短板弱项,针对按四地行政区划管理存在的不适应和制约因素,统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和行政管理体制,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着力强短板、补弱项。

要坚持重点突破。在产业先行、模式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率先探索,成德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载体、以产业协同为重点,成眉以天府新区为载体、以项目合作为重点,成资以天府国际机场为载体、以园区共建为重点,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带动同城化发展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要坚持探索创新。立足成德眉资市情特征、改革基础等实际,贯彻中央区域协调发展决策部署特别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学习借鉴国内外改革经验,切实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发挥基层改革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推动同城化加快成型成势。

要坚持稳妥推进。根据成德眉资两两之间同城化程度,立足“起步、加速、成熟”等同城化过程,遵循城市群、一体化、同城化等发展规律,既适度超前,又适可而止,把现阶段需要做又能做的事先做好,把主体改革的配套保障跟上,确保改一项成一项,各项工作相互促进。

二、务实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应聚焦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区域互助、利益补偿等机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均衡、群众生活保障总体相当等目标,巩固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探索建立规划衔接机制。由省级层面统筹,由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席会议、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承担,把同城化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考虑,找准同城化发展目标任务和方向路径,统一制定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成德眉资四地从同城化发展规划中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承接有关任务、编制本地规划。市与市之间加强规划对接,做到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建立规划落实情况检查考评和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定期通报规划落实情况,协调下一步工作,保持工作推进的连续性。

中国二重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

探索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坚持四地优势互补、集优成势、集聚强链,共同做大产业集群。围绕电子信息、交通出行、食品饮料、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强化协同布局,采取园区带动、项目嵌入、产业协作等方式,打造产业集群生态圈、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德眉资三地积极融入成都产业布局,做好电子信息等产业延链、补链和产业承接文章。支持四地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相互参股等方式,打造一批千亿级总部企业和百亿级领军企业。继续支持成都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成都东部新区等省级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天府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把制造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推进成德眉资制造业一体化发展。

探索建立设施共建机制。加快打通市域间“断头路”,规划建设更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在道路宽度、车道数量等方面对接统一,在交界处不设或少设路卡,让城市干道之间无缝连接。出行需求量大的地方,论证开行更多类似T50的跨市公交车,增加开行频次,缩小发车间隔,实行滚动发车。同时,将跨市公交与市内公交统筹起来,在站台设置、收发车时间等方面协调联动,实行“一卡通刷、优惠互享”,让出行更为便捷。发展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统一技术标准、实行一网运营,增加高峰时段列车开行数量,提升线路便民度,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健全各类设施一体规划、建设、管护机制。

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把特色镇、中心镇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高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式消费新业态,集中打造一批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收取合理报酬,激发科技人员参与种养殖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的活力。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防止村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利益受损。争取布局开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让更多有“含金量”的政策在四地农村落地见效。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城乡各类基层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协调配合。

探索建立生态共保机制。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牵引,在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协同修复龙门山生态、联合处置重大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互聘联合河长,共同推进四地生态治理一体化发展。建立跨界生态环境污染纠纷联合处理机制,在交界处设立环保社会监督员、调解员,加强边界区域生态环境隐患监督预警,及时共同查处秸秆焚烧等问题。以沱江流域为重点,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考核办法,按比例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加大对上游水源涵养地的生态补偿。

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力量,试行多地同类执法力量联合编组、多地多类执法力量混合编组。联合执法行动,可同时在同一地方对同一事件进行联合执法,也可按统一计划对不同地方不同事件进行配合性执法。执法结果互认,事前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规范执法程序,试行一地执法结果在异地同等处理。对因重大违法行为在一地禁业的,进入其他地方同样禁业。推进联合执法常态化,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对执法中出现的权力滥用、不规范执法等行为,落实执法过错问责和纠正制度,加强内部约束,提高执法公正度、公信力。

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梳理对接各地权力清单,设立“同城化无差别”受理窗口,打造无差别营商环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待遇,实行居民户籍迁移服务一站式办理,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成都优质医疗资源向德眉资流动,广泛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联体建设、互访交流、科研协作等合作,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推动知名学校在成都之外布局,渐次开展教育评估监测联盟、教育联合督导、教学资源开放、教育科研指导、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活动,在建立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建立教育专家智库、打造研训合作品牌、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共同发力。

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成德眉资建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工作共同体。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探索试行异地通办,方便企业就近缴纳。在四地相互毗邻地区,推动经济开发区与当地管委会剥离,产业园区整体并入开发区,提升园区行政服务效能。对产业迁移、园区合作、飞地经济、总部经济等不同经济合作模式,税收分成由两地或多方协商结算,或由上级税务部门确定结算办法,力求使各地贡献与收益相对对等。

三、积极创新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的方法路径

总结已有改革经验,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做法,坚持边探索推进、边总结完善,努力形成适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模式和方法路径。

加强工作联动。健全完善成德眉资四地负责同志联席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协作机制,形成“一盘棋”的整体合力。同城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工作任务加重、工作领域拓宽等情况,以规划、政工等为重点进一步增加行业部门和专业力量。参加相关工作的同志既是具体经办人,又是派出地联络员,负有向本地领导报告、协调本地职能部门、收集并向同城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反馈本地工作推进情况等职责。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大面积轮换。

眉山湿地公园全景

坚持试点先行。以毗邻地区、合作园区等为重点,采取小切口、项目化方式先行先试,着力形成突破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谋划试点应有的放矢,在各地关注度和诉求不一致、意见有分歧的领域,选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事项作为试点。试点应带着目的、带着时间节点推进,定期督导检查,进度滞后的加大力度、增添措施,不适宜继续试点的及时终止或调整。试点结束抓好总结验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采取现场观摩、研讨交流、案例汇编等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注重金融支撑。推进金融要素、金融监管、金融资本、金融队伍和金融培训五大同城化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搭建金融机构、政府、企业融资平台,构建金政企信息互通网络。协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多渠道筹措同城化发展资金。研究出台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同城化项目建设。定期组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公司下区县、进园区、入企业,通过集中座谈、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企业开展融资培训,一对一宣传金融服务政策,助推企业实现多渠道融资,解决企业特别是青年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资阳牙谷科创园

打通信息平台。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推进区域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统筹布局一批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信息设施,统筹整合一批分散在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的信息化平台,推进技术流、信息流、服务流融合,推动公共管理、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地理空间等信息同城化,努力做到“一张网”管四地、“一片云”四地用,共同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都市圈。

搞好政策协同。整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统一市场准入清单,消除歧视性、隐蔽性区域市场壁垒,让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搞好政策施行协同,同城化发展相关政策的研究实施既着眼当前急需,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又考虑长远发展,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搞好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协同,一项重大政策施行,同步配套相关规定或办法,明确适用范围、行使主体和工作机制,防止顾此失彼、影响政策效果。充分预估政策风险,预留多种应对措施,确保政策推行平稳有序。

营造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带头倡导同城化和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通过专题宣讲、理论辅导、会商研究等方式,澄清模糊认识,凝聚改革共识。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开展同城化和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宣传报道,让越来越多人了解同城化、支持同城化、参与同城化。研究制定专门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同城化建设和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联合开展创意策划和形象推介,着力塑造同城化品牌,不断提升同城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号召力。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2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