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轨同步同频 加速打造成渝交通“极”
三月九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渝昆高铁宜宾段沙坪镇特大桥项目现场。渝(重庆)昆(昆明)高铁是我国﹃八横八纵﹄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兰锋摄(视觉四川)
川渝对对碰
2021年,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启动,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构建川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交通先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在交通一体化方面开展了诸多尝试。去年出炉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了4个交通“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其一。
如何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全国交通“极”?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全媒体、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周尤 颜若雯
互联互通
以一体化促进两地发展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首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表示,两年多来,川渝两地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同轨”、交通规划“同图”、项目建设“同步”、运输服务“同频”。其中,已启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通车后可将成渝“双核”间的通勤时间压缩至1小时。
“一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1+ 1>2’的整体效应,关键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说,这两年多来,川渝两地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最大支持,统筹项目建设时序和技术标准,真正以两地“一体化”促进发展。
共建共享还需集合多方资源。比如,四川参与投资建设重庆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两地通过交叉持股方式,形成牢固的战略联盟,成为交通发展利益共同体。去年,川渝两地在全国首创,对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进行跨省联合调度,货物从广元至重庆航行用时减少47%、成本降低44%,向打造干支衔接的长江上游航运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
补齐短板
提升内联外通水平
受访代表委员们都认为,对标全国交通“极”,成渝地区离“综合”“立体”的要求还有差距,在路网密度、结构和布局方面还有短板,需要聚力补齐。
“要按下‘快进键’!”许仁安表示,要统一谋划、一体衔接、互联互通、协同管理、共治共享,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加速构建出海、出境大通道,在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等方面齐发力。他介绍,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重庆今年将通车运营郑万高铁,启动建设渝西、渝宜高铁,实现高铁营业里程、在建里程双双突破1000公里,6小时通达北京。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罗佳明建议,尽早开工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以及川渝省际高速公路等项目,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能力和效率,尽早形成通往其他“三极”的时速350公里高铁大通道。
“还要强化管理服务‘软联通’!”罗佳明同时建议,强化川渝两地机场协同运营,强化中欧班列(成渝)信息资源和多式联运衔接,共同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陆路国际运输通道,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
先行先试
以交通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交通大建设如何带动产业大发展?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雷世银认为,交通是为发展服务的。川渝两省市在毗邻地区规划了10个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在这些先行先试区域应率先发力,打通“断头路”“宽窄路”和“瓶颈路”,完善交通路网,提升区域联通性。“政策支持很重要。”他建议,强化重大政策统筹,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机制,支持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实施。
雷世银同时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全国智能交通发展高地,“在川渝毗邻地区加快传统基建的同时,可同步规划推进新基建,加快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一批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落地。“加快布局高铁新城!”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族宗教委主任丁时勇认为,结合乡村振兴、超大城市“瘦身健体”等国家战略部署,将高铁作为公共服务下沉主通道,各层次高铁站点作为总部下沉主节点,在高铁新城布局养老、医疗、教育、托幼等产业,消化超大城市持续成长压力,推动双城经济圈空间优化布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