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21:51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⑩|韶山精神

作者:谢 鑫(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市县志工作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0 21:07:35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⑩

韶山精神

 谢 鑫

 20世纪初,清王朝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亿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勇担历史重任,在探索中奋斗、在开拓中前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救国救民的艰难历程中,以“韶山五杰”(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毛新梅、李耿侯)和毛泽东家庭牺牲的六位亲人(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覃、毛泽民、毛楚雄、毛岸英)为主要代表的韶山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

什么是韶山精神

韶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据资料记载,在革命战争年代,韶山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韶山的革命先烈无论在革命的高潮期,还是在革命的低潮期,都以坚定的信念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经受了各种挫折和苦难的考验,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

韶山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韶山的革命前辈在国家危亡之际,为了民族独立,为了人民幸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作为从韶山走出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把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的六位亲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员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韶山革命前辈一路披荆斩棘、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英雄乐章。


中共韶山特别党支部成立(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韶山精神的实质是敢为人先。“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敢为人先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是一种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韶山的革命前辈以天下为己任,领风流之先,立潮头之前,以崇高的责任心,完成伟大的使命。他们组织被剥削压迫农民奋起反抗,打土豪、分田地,组建农民武装。正是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胆尝试,在韶山这片红色热土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因为他们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中国革命才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取得最终胜利。


韶山毛泽东故居(图片来源:韶山市人民政府网)


韶山精神的特征是合群奋斗。“合群奋斗”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也是韶山党组织坚强有力、红旗不倒的根本保证。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不久,毛泽东同志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依靠“合群奋斗”,建立了20多个秘密农民协会,建立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韶山党支部,为后来农民运动的高潮打下了坚定基础,也为之后革命低潮期的群众斗争和解放湖南提供了科学指引。


1927年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韶山精神是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韶山精神不是一种地域精神,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它都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动力。


教育亲人干革命(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弘扬韶山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韶山精神主要体现在反帝反封建、抗击侵略者、推翻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上。无数革命先烈坚定信念,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成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壮举气壮山河、光照千秋。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铸就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在和平建设年代,韶山精神主要体现在新中国建设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革命前辈遗志,不断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打破因循守旧的怪圈。不管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还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创新,都是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勇当改革的“探路者”,勇闯改革的“无人区”。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图片来源:韶山市人民政府网)

“敢为人先、无私奉献”也是新时代四川方志人所具有的品格。传统地方志重编修,轻使用,许多优秀成果编纂出版后利用率不高甚至被束之高阁,造成了极大浪费。近年来,四川方志人不仅在主责主业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修志为用上也是狠下功夫,敢为人先:创办《资政参阅》,从历史长河中汲取先进经验,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创办《四川要闻》,及时记录四川每周发生的大事要事、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以后修志编鉴保存珍贵资料: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从浩如烟海的方志成果中挖掘经典作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将它们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整理开发;加强与权威媒体合作,在全国方志系统首创“两微八号一网一台一刊一馆”(指微信微博,头条号、澎湃号、人民号、企鹅号、川观号、搜狐号、抖音号、封面号,省情网,喜马拉雅音频电台,巴蜀史志期刊,数字方志馆)新媒体宣传矩阵,形成“报纸上有稿、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新媒体上有互动”的立体传播格局,记录经典、传播经典。四川方志人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创新发展,开拓奋进,推动四川方志事业不断向前。

扩展阅读

韶山五杰

毛福轩(1897.4—1933.5),韶山五杰之一,湖南省湘潭县人,早年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底在安源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初,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毛福轩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5月18日凌晨,被国民党残杀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6岁。

钟志申(1893—1928.3),韶山五杰之一,1893年生于韶山钟家湾(今韶山乡韶北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2月,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钟志申激情满怀支持协助。同年6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钟志申不幸被捕。3月,钟志申被残杀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时年36岁。

庞叔侃(1905—1927.10),韶山五杰之一,1905年生于韶山花园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庞叔侃由毛泽东介绍到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湘江中学读书,接受革命理论。1925年回韶山协助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农民夜校。同年6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中共湘潭县委派他前往安源,参加组织矿警起义,途经株洲淦田时,不幸被“剿共清乡队”抓获。10月27日,被残杀于湘潭县城后街柳林巷,时年22岁。

毛新梅(1886—1927.6),韶山五杰之一,1886年出生于韶山瓦铺子(毛氏宗祠侧)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春,经毛泽东介绍,随毛泽民去安源煤矿,任工人俱乐部消费合作社店员,1925年6月入党。1927年6月,毛新梅从湘潭回韶山,传达上级党组织的紧急指示,不料几个联络站均被破坏,自己被敌人跟踪,不幸被捕。6月26日,被残杀于湘乡砚池坪,时年41岁。

李耿侯(1889—1928),韶山五杰之一,1889年生于韶山陈公桥(今韶山乡韶北村)。1925年2月,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李耿侯利用任教的有利条件,积极参加组织农民运动,成为农运组织领导者之一。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李耿侯奉命去常宁水口山参加工人武装起义,并随队伍上井冈山参加红军,转战湘赣边界。1928年,在井冈山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9岁。

毛泽东家庭牺牲的六位亲人

毛泽建(1905—1929.8),毛泽东妹妹,1905年生于韶山,从小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1921年春,随毛泽东到长沙,进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和长沙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20日,英勇就义于湖南衡山县马庙坪,时年24岁。

杨开慧(1901—1930.11),毛泽东夫人,1901年生于长沙,1920年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30年11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毛泽覃(1905—1935.5),毛泽东弟弟,1905年生于韶山。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1935年4月25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29岁。

毛泽民(1896—1943.9),毛泽东弟弟,1896年生于韶山。1922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与邓发、陈潭秋等在新疆从事统战工作。1942年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

毛楚雄(1927—1946),毛泽东侄子,1927年生,1946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毛楚雄牺牲时年仅19岁,是毛泽东家族为革命牺牲的6位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毛岸英(1922—1950.11),毛泽东长子,1922年生于长沙。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25日在志愿军总部驻地——朝鲜大榆洞牺牲,时年28岁。

(扩展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谢  鑫(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市县志工作处)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