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5)|大寨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5)
大寨精神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寨精神作了如下概括:“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一
大寨精神源起与发展
从来没有一个乡村像大寨一样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浓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中国几代农民追求温饱和富裕生活的梦想。
大寨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当时全村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大寨村海拔1162.6米,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属太行山土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以“战天斗地”的大寨书记陈永贵、大寨“铁姑娘”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他们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晋中地委、山西省委先后对大寨经验、大寨精神进行了总结和概括。随后,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时期,大寨人丰富、发展了大寨精神,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立足当地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打品牌优势,实现了大寨发展的新飞跃。大寨精神的丰富发展,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思想领先、敢于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创新开拓;致力发展,促进协调;着力民生、共同富裕;胸怀大局、和谐共进。同时,大寨人一如既往胸怀大局,坚持爱国家、爱集体的风格。国家灾难面前,大寨人积极捐助物资。随着郭凤莲兼任井沟村党支部书记,他们将井沟作为“大寨二村”,响亮提出了用大寨精神建设井沟的总体思路,大寨精神影响更加广泛。
进入新时代,大寨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和“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社会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大寨村成为山西文化旅游的名胜村,旅游经济目前已成为大寨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大寨精神对民族来讲,同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大寨精神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大寨精神有诸多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弘扬大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弘扬大寨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尤其需要弘扬大寨精神。
我们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像大寨发展一样,把坚定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昂扬旗帜。大寨人战天斗地,主要是多卖粮食给国家,种好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大寨人坚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决依靠集体力量,就能把大寨的面貌改变过来。困难没有吓倒他们,失败也没有使他们后退。正是这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强的革命精神,使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成倍地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同时使林业和畜牧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我们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大寨人一样的革命理想和雄心壮志,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大寨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虽然住在群山之中,但并没有被太行山的山峰遮住视线,他们身在太行,眼看全国。他们对于自己的集体,对于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无限信心。正是在这种远大革命理想和对未来满怀雄心壮志的鼓舞下,大寨人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大寨也从一个贫穷的大寨到一个富裕的大寨,从一个荒山秃岭的大寨变成一个美丽的大寨。
我们在乡村振兴中,需要陈永贵、郭凤莲这样一批优秀的领路人作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领头雁。陈永贵是“战天斗地”的大寨书记。他出身贫农家庭,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农会,参加本地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生产委员、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积极领导群众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号召,大干苦干,修造梯田,兴修水利,为改变大寨大队贫穷落后面貌、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贡献。郭凤莲被称为大寨“铁姑娘”。她是个传奇式人物。1946年,郭凤莲生于昔阳县离大寨不远的武家坪村,3岁失去了母亲,寄居在大寨大队的姥姥家。1962年完小毕业后在大寨务农。1963年参加了大寨的抗灾自救,与当时的“铁姑娘”们一道投入到“先治坡后治窝”的劳动。1964年,年仅16岁的郭凤莲任铁姑娘队队长,她与男社员一样战天斗地,改造家乡落后面貌,成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曾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情接见和赞扬。在今天,郭凤莲说“历史只能作为回忆,现在作为起步,再往前发展还是可以的。我要趁还能干的时候带领大寨人民再多干一些事儿。”
我们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大寨人一样的自力更生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力量。大寨人民一贯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教育干部和群众,要求他们处处精打细算,把一切可以节省的财力物力都节省下来,用到生产建设上。自1953年以来,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而且第二年就如数还清了。即使他们遭到了空前未有的大水灾,仍然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园,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土地。1953年以来,大寨大队的集体经济大大地发展了,自己牢固地站稳了脚跟,又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大寨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培育的时代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它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实践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而诞生的,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 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