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11:21: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的集中展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2-07-06 21:33:17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1版)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近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1921—2021)》(以下简称《大事记》)。这部大事记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反映了百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重大成果和历史经验,对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大事记》系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用编年体形式,系统记录和反映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的百年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探索。在选编和撰写中,《大事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根本遵循,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充分展现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全书以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起始条目,同时简要追溯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以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收尾条目,做到首尾呼应、主题突出。全书共1271条、41万字,涉及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宣传教育活动,涵盖了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报告、谈话、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要思想也作了适当反映。从而全面反映了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党的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系统展现了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发展史。

《大事记》主要以党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党的领导人的《选集》《文选》《文集》等为依据,按照时间顺序,全面记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进程和理论贡献;全面记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历史进程和理论贡献;重点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历史进程和理论贡献。《大事记》集中展现了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党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行对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关键性意义,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的根本所在。

《大事记》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大事记》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历程,坚持精编精选,做到既全面反映又突出重点、脉络清晰,全面记述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全方位、多角度、体系化、系统化的创新发展。

着重反映我们党具有开创性和当代价值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比如,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大事记》指出:“这篇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扼要点出其理论贡献和创新之处。《大事记》注重反映新概念、新论断的首次提出,如邓小平同志何时首次提出“小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什么场合背景下首次阐述“中国梦”“四个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球经济治理观”等,反映出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在伟大实践中持续发展、丰富完善的进程。

注重勾勒我们党重大思想观点的探索脉络和发展过程。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事记》反映了从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一系列不断深化发展的新认识新判断新部署,系统反映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成果。再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到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事记》通过中央系列决策部署反映了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时研究科技革命的新发展新特点、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注意反映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把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角度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大事记》对照这两篇文章的原文和《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概括归纳,在精准提炼概括其主要内容的同时,重点展现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指出:《实践论》“首次提出改造主观世界的命题,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历史任务”;《矛盾论》“阐明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大事记》对其意义作出精当的评价:“它们第一次深刻地系统地论述了党内同志犯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为形成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大事记》突出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大事记》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点,围绕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一思想“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全面系统记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系统记述了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创立这一思想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作出的决定性贡献,集中展现这一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集中展现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集中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崭新形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都依据新的实践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大事记》在牢牢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既注重记述和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不断丰富发展,又注重记述和反映这一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展开及其原创性理念和思想。比如,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大事记》反映了从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到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并阐述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再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事记》选载了40多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理念和主张,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大事记》记述的重点,也是编撰《大事记》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丰功伟绩给予高度评价,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表述、新评价和新结论。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成就和经验的最新总结,也为编撰好《大事记》,科学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依据。《大事记》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进行充分吸收和体现,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增强了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如,《大事记》在对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评价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准则》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殊时期,对“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准则》的历史地位、时代意义予以充分肯定。

《大事记》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积累的宝贵经验

《大事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而且使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大事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仅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让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文明精华相融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大事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执笔人:姜淑萍、穆兆勇、王达阳)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