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古镇文旅不能没有灵魂
新华网记者 李洁琼
“旅游业好起来了,仿古古镇却不行了。”据媒体报道,面临游客稀少、经营亏损的困境,一些曾经批量复制的古镇有被游客抛弃的风险。
有游客吐槽,一些古镇“都长一个样”——一水的小吃“三件套”,臭豆腐、烤鱿鱼、老酸奶;一样的旅游纪念品,风铃、木雕、小玩具;到处都是“我在XX很想你”路牌,让人审美疲劳……天南海北,如同“复制粘贴”。
有网友改编歌曲“小镇故事少,充满假和抄;看似一个样,吃喝差不多”,唱出了同质化仿古古镇面临的尴尬和困境,也为古镇旅游开发敲响了警钟。
古镇的灵魂,在“古”,更在“文化”,就是有历史,有传承,有地方特色。
一些地方为开发古镇文旅,对老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缺乏珍爱、尊崇之心,大拆大建、拆真造假,让人读不出历史、闻不见古香,假古镇令游客大失所望。
对于游客来说,独特的民俗文化,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形式,推陈出新的玩法,欣赏古建筑,感受历史文化,在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中,收获不同寻常的体验,是他们对于古镇文旅的期待。
我们看到,一些保留当地特色生活风貌,有人气有烟火气,留住“老街灯影浮动,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的古镇,在火热的假期里依然人潮涌动,大受欢迎。
浙江嘉兴西塘古镇的水乡风情美景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游玩(吴大庆 摄)
人间烟火才是古镇的特色。一些古镇刻意将景区内的居民迁走,沦为没有生活气息的纯商业景区,景区内有的是连片的商铺,缺的是生活韵味人间烟火,让游客如何驻足流连?
所谓古镇,当有对历史文化的创新传承,有对人们生活意趣的尊重,有留人留心的情怀与气息,能让人留下记忆、记住乡愁。
这样的古镇,才是有灵魂的。也唯有这样的古镇,才有生命力,才能走得长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