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省政府信息>详细内容

黄强省长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4-10 15:17:56 浏览次数: 【字体:

4月10日,四川省省长黄强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 学习时报 》(2024年04月10日 第01版)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四川省省长 黄强

四川处于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担负重要战略使命。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在努力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和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同时,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贯彻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来川考察时要求四川“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2023年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速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步,但与全国比还有差距。今年我们不仅确定经济增长6%左右的目标,而且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关键是推动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坚决有力地转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

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写入党章。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从“首要任务”到“硬道理”,要求更加刚性,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根本遵循。

从匡正政绩观入手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并特别强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认识高质量发展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什么不是高质量发展”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决防止政绩冲动、投资冲动,严禁盲目举债搞建设,严禁统计造假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出发,善于创造和转化优势,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抓工作促发展,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以考核指挥棒导向保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党中央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有理念、有部署、有要求、有监督,而且建立了一套考评体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每年对各省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并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正在对照国家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全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力求通过建立激励、约束、考核、监督机制,引导各地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比一比、赛一赛高质量发展的真成绩。

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重任,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接落实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内需主动力基础上。

推动消费持续扩大。2023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由全国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消费对经济作了大贡献。今年继续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抓住“中国人游中国”等机会,持续深挖世界顶级文旅资源潜力,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更好满足游客各种消费需求,大幅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出台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措施。

以高质量项目扩大有效投资。2023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全国第一,在建水利工程总投资为历史之最。继续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统筹“铁公水空”全面发力,加快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开工建设引大济岷“世纪工程”,把大渡河的水引入岷江,建成后可新增灌面179万亩、改善591万亩,惠及3600万人。全力推进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柔性显示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速建设多能互补电源项目,大力实施互联互济重要电网工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推动好项目、大项目更快落地。

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推进重点外贸企业“百企领航、千企升级”,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持续做大外贸“新三样”规模。深入开展扩大进口专项行动,扩大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直接进口,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加快发展海外仓、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出口,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服务基地。大力招引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领军和小巨人企业,引导存量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引进更多优质外资项目。

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努力办好塑造格局、奠基长远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并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四川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的时代使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大纵深,在新时代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尤其需要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乘势而上、勇担重任。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更好引领区域布局优化和发展能级提升。坚持川渝“一盘棋”,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围绕强化“四个功能”推进协同发展,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大文章。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比重6.5%。一方面,继续与重庆一道,加快实施川渝共建项目与合作事项,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加快提升成都都市圈发展能级,编制推动超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方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实施“五区共兴”系列支持政策,全面推进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作为科教大省、军工强省,始终把科技创新真正作为第一动力紧抓不放,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我们继续集聚和用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新型举国体制“试验田”,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把不同体制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的产业有了科技创新就有了明天,有了好的教育,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就有了未来。坚持科技、产业、教育、人才一起抓、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发展“结果”,成为产业的“成品”。把人工智能列为今年的1号创新工程,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大力鼓励激励包容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推动“从0到1”突破的同时,更加敏锐捕捉重视创新“原点”。发挥我省航空研制能力强和国家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的优势,大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继续发挥清洁能源大省优势,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和转化,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坚决完成粮食生产等硬任务。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今年粮食产量力争保持在715亿斤以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建好用好四川种质资源中心库,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发展壮大竹产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增强上游意识、扛牢上游责任、强化上游担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持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复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争创四姑娘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强翠云廊古柏群等古树名木保护。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以机制创新突破发展中的障碍。坚持小切口、大纵深,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见到大的成效。深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融资、用地、用能、物流、生态环境等要素成本。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大对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和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介新四川、开辟新通道、拓展新市场,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拓展向西开放新空间,开展“川行天下·向西行”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连通亚洲、欧洲、南美洲的骨干货运航线网络。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开展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和产业引领工程,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开放型产业集群。加快恢复国际航线航班,优化外籍人员来川旅游和消费支付便利措施。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大兴调查研究,改进督查方式,做到了解真情况、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优化调整制度设计、工作运转和办事流程,提倡“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加快建设数字四川,打破“数据孤岛”“数据烟囱”。深入实施“一网通办”,扩大“区域通办”“跨省通办”范围。整治大呼隆论坛和展会,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发现、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又要有发展的思维。我们要习惯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严管“跑冒滴漏”,把有限的钱花在发展的刀刃上、民生的紧要处,保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稳定在65%以上。用心体悟和真正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最期待的问题,每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30件群众可感可及的年度民生实事。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在高校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最需要帮一把的时候,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稳定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更好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培育“川字号”劳务品牌,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保障机制,纠正各类就业歧视。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坚持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政策保障水平。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做好分层分类救助工作。支持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加强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增加教育服务高质量供给,实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工程,推进“十四五”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全面提升。加快推进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设6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逐步提高医护比、床护比,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双人间、单人间病房。继续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稳步实施高寒高海拔地区集中供暖供氧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三星堆、三苏、蜀道、三国文化等为题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做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既不能以不作为求安全,也不能以牺牲安全求发展。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四不放过”等要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应急综合监管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和每个岗位、每个从业人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盯住和抓实城镇燃气、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做好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分层分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依法严格管控政府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和融资行为,建立市县债务化解激励机制。巩固企业账款清欠成效,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完成“保交楼”年度任务。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行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四川将充分发挥优势,继续顽强拼搏,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