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家风家训】芦山乐氏家风历久香‖李靖

作者:李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10 14:26:56 浏览次数: 【字体:

芦山乐氏家风历久香

李 靖

良好家风育英才

《西蜀乐氏族谱》记载着乐家人在芦山的繁衍:乐家家风良好,其父乐和洲非常重视家教,治家严谨,要求子女年满十岁,每天都要分担家务,每天早饭后,乐和洲都要为子女讲解朱子治家格言,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竭力主张“克己修身,孝悌行善”的良好家风。

乐和洲思想非常开明,竭力主张下一辈应接受现代化教育。他陆续将子女送往雅安明德中学、成都华西协和高级中学、成都华美女中、华西协合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读书深造。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与传承下,乐家人才辈出。乐家的17名子女,获得大学本科文凭的有14人,其中医学博士7人,农业专家1人,高分子材料专家1人,版画家1人,抗日军人3人,可谓星光璀璨。

其中,乐以壎、二舅乐以箎、乐以雍、乐以和、乐以纯都是“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之人,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的乐以琴,则为抗日立下不朽功绩。

中国空军史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乐以琴

“空军四大天王”乐以琴

在乐家璀璨的星光中,乐以琴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

乐以琴在家中排行老六,飞行员。中国空军著名的抗日英雄,曾在一次空战中击落敌机四架,抗战中共击敌机8架。生前曾被称为“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空中赵子龙”“江南大地之钢盔”。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勇赴国难,同另一名战友一起以两架飞机迎战敌30余架飞机,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生命之花定格在23岁最好的年华。

乐以琴牺牲后,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和隆重悼念,政府发给其家属1.2万元抚恤金,乐氏家族为更好纪念亲人,将这笔抚恤金连同部分的家产捐建了伯英中学(芦山县中学前身)。

一代名医乐以成

在妇产科领域,医学界一直有“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一说。

乐以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05年9月26日,乐以成出生在芦山乐家,16岁时,乐以成到成都求学。8年艰苦学习,乐以成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留校,获得华西协合大学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留校定专业为妇产科,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立下的愿望。

为求到“真经”,1948年,乐以成远赴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攻读博士后学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远在英国留学的乐以成婉言谢绝英国的各种优厚待遇,决心回国报效祖国。经历各种艰辛和阻挠,1950年冬,乐以成返回祖国,并带回一些新型医疗器械和珍贵药品书籍,一片赤子之心表露无遗。

回国后,她回到母校,担任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系主任,成为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开拓者,第一位女妇产科专家,被国务院授予终身一级教授荣誉。

那时,乐以成每天都骑着一辆自行车往返于位于成都东北角的家中和南边的医院之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如霜。

她每天早上七点半必定准时赶到医院,小到病房卫生,大到危重病人医疗讨论、教学、科研等,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她对医生同事总是很严格,对待病人又总是十分慈爱。直到85岁高龄她依然还在看门诊。

1992年,乐以成87岁,已看不清化验单的她仍时常念叨着要到医院去看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乐以成经常下乡巡回医疗,在深夜下乡出诊为农村妇女接生。”乐以成的学生,著名妇产科专家王世阆教授回忆说,当时,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敲门叫“乐医生”,她就会立刻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拿电筒,一手拿拐杖,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家门,赶赴病人家中。当时,国内外妇产学界很多人都熟知这位风风火火、医术精湛、经常下乡为农妇接生的华西妇产科专家,给她封了一个雅号“双枪老太婆”。

乐以成、谢锡瑹夫妇鞠躬尽瘁致力于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一生并未生育。也许,这是乐老心中最大的遗憾,但这并不影响乐老成为一个好母亲。在乐氏家风的熏陶与赓续下,乐老收养的三个子女皆是仁爱热忱之人,在乐老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下,从小立志、勤学上进、宅心仁厚、忠君报国,最终都成长为华西医科大学的学生,像父母一样从医,悬壶济世医者仁心。谢蜀祥便是三个子女其中之一。

“送子观音”谢蜀祥

谢蜀祥教授,被称为当代的“送子观音”“最美医生奶奶”,她是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华西专家工作室国家一级专家,著名生殖内分泌专家。

谢老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医学系,毕业后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1986—1988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医学院进修并获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博士后证书。其间,她拒绝了国外各种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1991年晋升为妇产科教授。60多年来,谢老秉持严谨的治学理念,参编发表论文50多篇,先后获四川省科委优秀论文奖及科技二等奖数篇,获得成都市及四川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奖。直到现在,87岁高龄的谢老精神矍铄,每天坚持学习从不间断,还经常翻阅医学资料,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学习国际最新的诊疗技术。按她的话说接受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后没有子嗣成为盘旋在很多年轻夫妻头顶上的乌云,终日不得开颜。直到他们找到了谢老,通过她的妙手治疗有了宝宝之后,这朵乌云才变成了彩云。一个个面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一个个孕育希望的生命坠地诞生。

“以心为灯,托起生命的传承”。每次有患者找到谢老时,她都会详细地询问病史、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事无巨细了解病人的信息。她说,为医者,应当“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她从不惜字如金,责任心拳拳可见。

谢老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医学就是要重视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开发”,如今谢老已经带出无数优秀的“弟子”。

六十三载行医路,巧手铸就大医情,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她对医学的愈久弥深的热爱,映照着医者的初心。“我这个岁数了,还愿意上班,图什么呢?治一个就是帮一个家庭啊。”这就是谢老的医者初心。

“克己修身,孝悌行善”。谢老的医者仁心,离不开母亲谆谆教导与家风传承。说起谢老的母亲,那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传奇女性。谢老回忆起母亲,最记得母亲的严厉,“她既是我的妈妈,也是师祖,又是共事30年的同事。她在生活上对我关心爱护,但在工作上对我要求很严格,不容许出一点差错,出错会毫不留情地训斥。”谢老坦诚自己有点“害怕”母亲。

“克己修身,孝悌行善”的好家风在“书香传承,教育兴家,甘于奉献,敢于牺牲”中发扬光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靖(芦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