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谱>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7-08 15:41:10

【家风家训】我的“轮廓裤儿”——我的家风故事‖刘芙蕖

作者:刘芙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04 20:22:52 浏览次数:440 【字体:

我的“轮廓裤儿”

——我的家风故事

刘芙蕖

今年春节回老家,我和女儿帮父母整理老屋、打扫卫生。在老屋的一角,有一个很古老的衣柜,那是我妈妈的嫁妆,近80年历史了。我儿时就见它立在那里,先是放过爸妈的衣物,有我几兄弟后,开始存放我们的衣物。后来,伴随几兄弟一个个长大离家,衣柜里又开始存放爸妈的衣物了。爸妈平常总不穿子女添置的新衣,想必就是因为旧衣物多了,闲着可惜,总会翻出来穿。那天,我突发奇想:以打扫卫生的名义,打开衣柜,想扔了那些旧衣物。

翻到衣柜的底层,突然,一抹军绿色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条军绿色的涤纶裤子。

“我要穿!”

“我穿!”

“是我的,看嘛,这么长的裤脚,你穿得起吗?”

……

刹那间,我们三兄弟争穿新裤子的情景在脑海中回旋。

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

记得那年,我刚上初中。一天,爸爸赶集回来,从背包里取出了一条新裤子:军绿色,很亮眼,把裤腰一提,裤管自然下垂,重重地,笔直笔直的,一条褶纹都没有!最酷的是,两只裤管正面,熨烫了一条折痕,从上到下,成了一条笔挺挺的轮廓!

我们三兄弟一见那裤子,都争着想穿。

“别争啦,二哥在家劳动得多,很辛苦,先给他穿。”妈妈发话了,“等他长高了,穿不得了就给老三穿!老三穿了再给老四穿嘛!别争,都有得穿。”妈妈这样安慰我们兄弟俩。

有了妈妈的安排,我和弟弟也不再与二哥争了,再说,那裤管确实太长了,就算给我了也穿不了。

我和弟弟羡慕极了。从此,凭那两条轮廓,我们就管那裤子叫“轮廓裤儿”。

每当我周末换洗衣服时,只要见了那条裤子,都会偷偷地穿上它,再弓着腰,用拇指和食指夹着裤管上那道轮廓,轻轻从上往下一理,再往镜子前一站——顿觉帅呆了!确实比我穿着的补疤裤高级多了!

其实,在民国时期,我曾祖父当过十余年的乡长,祖父当保长,因为他们父子俩总是在生活上勤劳节俭、扶贫济困,在政务中刚正不阿、公平公正,尤其是帮乡民赢了几场同劣绅、恶霸的大官司,帮其守住了家产,伸张了正义之后,深得百姓拥戴,父子俩在本县算是小有名气。虽是乡长、保长,但还是常年亲率家人犁田挖土,精耕细作。家境逐渐殷实,成了百姓心中的“大户”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因全家人自食其力而不符地主标准,又因深得百姓拥戴,最终被评为“中农”成份,实属往日积德行善之果。

到了父辈,虽没继承多少家产,但传习了“勤劳致富、取财有道、节俭持家”的家风。母亲出生于一地富商之家,读过私熟和新学,能识文断句,知书达理又勤劳善良。父亲学医后,挖土犁田、栽秧打谷之余,还能救死扶伤。因为父辈的善良、勤俭、精打细算,就算困难时期,一大家子也未曾忍饥挨冻。只在计划经济时期,凭票供应的年代,跟随时代大流,户户节俭,家家穿起了补疤衣裤。我家也同多数人家一样,每人都有像样的一两件补疤衣裤。之所以“像样”,是妈妈手巧,补疤的布片大,补的疤平整、周正,布片的色泽和周围搭配得当。

土地承包到户后,家家户户年年都沉浸在增产丰收的喜悦里。但新增的财富还来不及一下子把一家人的服装都弃旧换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是在过年时才给大一点的子女缝制一件新衣,一则作为奖赏,二则出门时可充充门面。当然,多数时间都是穿的补疤衣裤。我家虽是当地比较富裕的,可不用穿补疤衣裤,但父母节俭,觉得扔了可惜,便多数送给了困难人家,特意留下几件,要么大改小后给娃娃们穿,要么补疤之后仍不失美观的,就给最废衣裤的家人作劳保服用。还有个特别规定:娃娃们都必须要有两套补疤衣裤,要穿过补疤衣裤的人才能添置新衣裤。每当我们对穿补疤衣裤而不解的时候,爸爸总是劝导我们:他从小就听他爷爷教导,一个人要学会勤俭持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久而久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了我辈的第一首“儿歌”。

因为我和弟弟是学生娃娃,只能凑合着穿哥哥因为长个了而穿不了的衣裤。在那个年代,能有多余的布片用来补疤,已算中等富裕的人家了。大家都穿补疤衣裤,没人看着不顺眼。

弹指一挥间,我上高中了,要远离家乡,去离家几十里路的区中学读书。当时我想:我都考上高中了,升学可是家里的一件大喜事,而且要去的是区中学呢,想来,总得给我缝制一件专属的新衣了吧。出乎意料的是,开学时,爸妈给我一口气买了两套厂家生产的新衣裤。妈妈还要我自己选几套好一点的没有补疤的旧衣裤带到学校换洗。说是出门在外,要穿得干净整洁,那样,人才会显得出精气神来。正当我要关上行李箱时,妈妈微笑着走来,手里拿着二哥的那条军绿色的“轮廓裤儿“。

“你去上学,这条裤子就给你穿吧!”妈妈笑着说到。

我接过裤子,提着裤腰往下一抖,裤管笔直地下垂,没有一道褶纹,色彩依然那样明亮。二哥都是只在重大节日里才穿它,所以穿的次数很少,虽经几年,几乎还算新的。

我用下腭夹着裤腰,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着裤管上的轮廓,从上往下理了好几遍,确认裤子贴实了,才折叠了放进木箱。

我很高兴,这是爸妈给我最珍贵的礼物了。虽然有那两套新衣,但那裤子却没有这样的轮廓,没这个帅气。

在学校,每到周一升旗仪式和学校大型活动时,我偏爱穿上那条军绿色的“轮廓裤儿”,不光是穿那种色彩的人少,特别是那条永远笔直的轮廓,总会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因为喜爱,我穿这条裤子的次数就多,越来越觉得那轮廓像极了一条永不曲折的支柱,不容我勾腰驼背,不容我坐下停歇,只能挺直腰板往前走。

奇怪的是,上了高中,我的身子骨长得特别快,一条裤子穿不了多长时间,裤脚就爬得老高,尤其冬天,方便那刺骨的寒风顺着裤管一直往上窜。爸妈只好每学期都给我买一两条新裤子来替换“高脚裤儿”。因为偏爱,那条军绿色的“轮廓裤儿”,我硬是撑到高二下期,实在怕被同学们笑我在“踩高跷”,我才把它替换掉。虽然我穿的次数多,但带回家里交给弟弟时,它依然色泽鲜艳、轮廓笔直,又成了兄弟的最爱。兄弟也同我一样,因为个子长得快,没穿上几年,就又成了“高脚裤儿“,不便穿它出门,最终还是被闲置了。

大学毕业后,我回乡参加工作。每到农忙时节,一下班回家,我就换上那条军绿色的“轮廓裤儿”穿梭在田间地头。因为它厚实、经脏易洗,又特别耐磨,做劳保服是很实用的。

一条裤子穿了好多年,硬是没有被磨破。

就这样,我们哥仨先后穿着这条“轮廓裤儿”,一天天奔跑在上学的路上,一年年劳作在田间地头,无数次上过奖台,无数次到过田边土坎,直到它终于不那么时髦,最终被妈妈收进了古老的衣柜里。

几十年了,“轮廓裤儿”除了退去往日的色泽,膝盖部有一小点变形隆起,依然没有多余的褶纹。那轮廓依然突起,依然像不让我停歇的支柱。

看着这40多年前的涤纶裤子,突然感觉得它很沉重,我也舍不得扔了。因为,这条曾是我哥仨共同的“轮廓裤儿”,已经凝聚了我们一大家子人的感情,谁都扔不掉,俨然成为父母的传家宝了,我便拍了照片发给哥哥、弟弟后,又放回了老衣柜里,自言自语地念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爸爸,你怎么背诵起妈妈的口头禅了?”女儿回头问我。

她看我把那轮廓裤儿放回原处,又笑着说道:“该改改了,新三年,旧三年,清清洗洗又三年。因为现在的衣裤,没有一件是被磨破不穿,都是褪色了,或者样式不流行了,就被闲置不穿的。

“爸爸,你有扔不掉的轮廓裤儿。我也有扔不掉的解放鞋。

“你还记得那鞋吗?

“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你们发现我很羡慕同学们穿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名牌服装,便专门给我讲了婆婆爷爷常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的故事。后来趁周末特意给我买了一双8元钱的解放鞋。

“当时很合脚,柔软,我特喜欢穿。只是每次脱鞋后,脚都特别臭。你后悔给我买了那样的便宜货,要我扔掉不穿,免得污染了空气……

“其实,我把它洗后收藏在了我的衣柜里。我也舍不得扔掉,因为它在时刻警醒我:勤俭才能持家。”

原来,这几十年一路走来,曾祖父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知不觉地演变成了女儿口中的“新三年,旧三年,清清洗洗又三年!”

轮廓裤儿在父母勤俭持家的教导中成了家风的载体,如今又演绎为解放鞋,都成了我们的镇家之宝。

就这样,“勤劳致富、取财有道、节俭持家”的家风在一代代子孙中默默地传习,解放鞋又将跟随时代的步伐演绎成别的物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芙蕖(会东县史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