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玉芳 ‖ 母亲的生活格言 我的人生信条
年年国庆回娘家、回到亲爱的母亲身边,是我从17岁离家上大学至今的习惯。母亲已经84岁高龄,每次给她打电话,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很好,让我安心,不要记挂她。每当想起她老人家,心中就感到无比温暖。如今我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回望走过的路,母亲无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她说过的许多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影响了我的一生,也成了我人生的信条。
“读书人最体面”
母亲一生从没有进过学校,这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她的父母极度重男轻女,第一个孩子是女孩,6个月大就被送了人。母亲当然也是外公外婆不想要的,但外婆说什么也舍不得把她送人,却也注定了母亲的童年不怎么幸福。后来外公外婆如愿生下了3个男孩。母亲从四五岁开始就带弟弟们,6岁起就开始洗衣做饭、操持家务。这些我们听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母亲说起来都轻描淡写、理所应当。
唯独有一件事,母亲一说起来就非常气愤,那就是家里不让她上学。她总说当时小学就办在家门口,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她哭着喊着要上学,但家里就是不让。而我的3个舅舅小学毕业后都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了中学,她为每一个弟弟都送过米、送过菜。
陈冶平 绘
令我惊奇的是,母亲虽然没有进过学校,但认识很多字,读报看书都没有问题,她说这是她后来在扫盲班里学习的。她还对我们进行过“早教”,培养了我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至今想来都让我感到获益颇多。
母亲的早教就是“猜谜语”,不知道母亲怎么知道那么多谜语。许多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在弄堂口乘凉,母亲出谜语让我们猜,有许多我现在都还记得。比如“青田鸡、活剥皮,糖蘸蘸、好东西”是粽子,“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是荷花。
也许是童年经历让母亲对读书这件事有巨大的执念,在她心中,没有一件事比读书更重要,没有一种工作比做读书人体面。所以,她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我们兄妹5个要好好读书,“只要你们要读书,砸锅卖铁也供”。父亲母亲要养5个孩子,还要赡养我们的爷爷奶奶,生活非常艰苦,但在我记忆里,家里从来没有缺少过让我们读书上学的钱。
让母亲感到高兴的是,她有4个孩子成了她眼里的“读书人”“文化人”,大姐当了医生,我、哥哥和弟弟都是教师。唯独二姐从小不爱读书。能干的二姐从小就赚钱补贴家用,一直帮母亲干活,可母亲经常拿来竹梢逼她学习。尽管后来二姐成了一名商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到了我们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可母亲心里一直为二姐读书少感到失望。直到今年,二姐的女儿博士毕业后也成了一名大学老师,才弥补了母亲心头的这份遗憾。
“吃亏就是便宜”
母亲的一生非常辛苦,最幸福的岁月大概是她的青年时代。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是工作积极分子,做团和妇女的工作,并因此与从抗美援朝回来的父亲认识并结婚。我常常觉得,父亲认识母亲是幸运的,而对母亲而言却不一定。
大姐和哥哥出生后,正值3年困难时期,父母的工资竟然养不活一家6口(包括爷爷奶奶)。母亲后来不止一次告诉我,当时国家鼓励“下放”,身为厂长的爸爸一方面出于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经济考虑,让母亲带着哥哥姐姐回农村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陈冶平 绘
在老家,母亲又生了二姐、我和弟弟。在农村,一个女人拉扯着一大堆孩子,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我们连一个伯伯叔叔都没有,我们一家居然没有被欺负,平安地生活到上世纪70年代末落实政策回到城里,完全得益于母亲的处世哲学——“吃亏就是便宜”。
哥哥常跟我说,小时候被别的小朋友打是常事,但母亲知晓后却不让他吭声;如果他打了别人,人家的父母带着来告状,母亲就给小朋友煎鸡蛋吃,这是我们老家那边招待人或向人赔罪的礼遇。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哥哥常常馋死也只有看的份儿,所以非常生母亲的气。
正因为如此,母亲在当地很有威信,深得大家的信任,后来欺负我们的人也越来越少。母亲总是教育我们,吃亏这件事不能看一时,要看长远,很多事情,当时看是吃亏,但从长远来看不一定,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吃点儿小亏能换来大家对你的信任,所以肯吃亏的人往往会得大便宜。很多事情说不清是吃亏还是便宜,做人越不斤斤计较,越有可能会有大收获。
母亲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比如她要我们在处理人际矛盾时“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后来我们结婚后与另一半发生矛盾时,母亲也经常用这句话来劝导我们。现在我们兄妹几个都有幸福的家庭,与母亲教我们的这种处世方式有很大关系。
“二十四肋骨靠自己硬”
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还有一句话,叫“二十四肋骨靠自己硬”,类似“挺直了、别趴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思。母亲一生好强、硬气,与人为善也爱较真,她认定了的事一定要做成,她坚持的原则很少会妥协。所以,小时候我们其实都挺怕她的,做错了事或做不好事就有可能会挨打。
正是因为母亲的这份硬气,让我们过上了当时相对较好的生活。现在我们回农村老家,邻居们常说起,虽然当时父亲不在家里,但我们家种的菜是全村最好的,我们家养的蚕、养的猪都是全村最大的,这都是我母亲带着全家辛苦劳动的成果。
母亲把“二十四肋骨靠自己硬”经常挂在嘴边,要我们读书有读书的样子、工作有工作的样子,只有自己有底气,把脊梁挺直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才能看得起自己。
有个场景已成为我生命中不能磨灭的一部分,会永远存在我的脑海。在我18岁那年的暑假,父亲突发急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对我们家来说真的是“天塌了”。父亲在当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和主心骨。那年我上大一,大姐刚成家、孩子还不满周岁,弟弟不到14岁,奶奶80多岁。母亲回城后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是打打零工……连父亲的同事和朋友都觉得我们这个家完了,不知道接下来我们怎么生活。
陈冶平 绘
父亲刚去世时,母亲一夜白头,晕过去了好几次。父亲火化的那天,全家人回到家里,有亲戚帮我们煮了一锅粥,但没有一个人去吃。正在打点滴的母亲把针拔了,把我们叫到饭桌前,告诉每个人必须捧起碗把粥喝下去,她自己带头喝。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粥混合着眼泪被我强行咽下去的滋味,那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味道。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家没有散,孩子们都靠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过着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母亲最为我们感到自豪的事。
“10”总会打过去
每次回老家,兄弟姐妹都会在母亲的老屋里团聚,除了好吃好喝外,一定会在一起打打扑克。每次打到“10”或“K”时,我们总是大呼小叫,说太难打了。这时在旁边看牌的母亲就会说:“每次都听你们说10难打,哪次你们都打过去了。”是的,“10”总会打过去,每当我觉得有过不去的坎儿时,母亲的这句人生格言总会在我脑中想起,总给我力量和勇气。
陈冶平 绘
3年前,我的一位至亲至爱之人得了重病,我着急上火、天天揪心、夜不能寐,母亲总是在电话里告诉我要挺住,要相信没有打不过去的“10”,没有过不了的坎儿——结果正如母亲所言,“10”顺利地打过去了。
母亲一生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无缘,也说不出一套套深奥的理论,但她朴素的语言却让我收获良多,她的生活格言一路伴我成长。随着我年龄渐增,我越发能体会到这些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我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母亲,也祈祷亲爱的母亲能够健康长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24日第9版)
撰稿: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