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如期完成第二轮修志的对策与思考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22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年已属全省第二轮修志后期,距规定的2010年全面完成只有1年多的时间,还有较大工作量的相关区县,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开展修志工作,将是直接决定全省第二轮修志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笔者认为,相关区县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除满足领导重视、“一纳入、五到位”等基础条件外,还应努力做到坚持“三个不变”、力求“四个突破”和把握“五个关系”。

    一、坚持“三个不变”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随着2010年全面完成修志工作的时间要求日益临近,相关区县承受了较大压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客观情况下,坚持既定的指导思想、编纂规范和审查验收制度不变,是确保整个修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是确保所修志书质量的首要条件。

    (一)坚持指导思想不变

    按照省志编委2005年11月印发的《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工作规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更要坚持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开展修志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真实地反映一定地域和断限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从而修出能够令人信服的“信史良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坚持编纂规范不变

    志书编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此,省志编委于2007年3月制发了《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编纂规范》,对修志工作从冠名、断限、体例、文字、标点、名称、称谓、时间、计量、数据、数字、表格、图片、人物、引文、注释、署名和索引等18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相关区县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所有编纂人员从资料收集到志书最后印刷出版,都必须坚持编纂规范不变,为所修志书符合体例要求提供保障。

    (三)坚持审查验收制度不变

    2007年5月,《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审查验收办法》明确了市、县级志书审查验收工作分别由省、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审查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因此,在时间特紧的情况下开展修志工作,更要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三审制度、六条标准进行验收,修正因时间紧促而导致的各类问题,对志书质量把关。

    二、力求“四个突破”

    修志工作,质量是前提,速度是保障。相对于第一轮修志或者第二轮修志的先行区县,因时间及修志整体要求的变化,所以相关区县应在资料的收集上更加广泛,编纂模式上更加迅捷,时间进度上更加紧迫,质量要求上更加严格,从而确保所修志书在质量上有提高,在时间上有保障。

    (一)在资料收集上求突破

    处于第二轮修志后期相关区县志书的编纂,应突破第一轮修志仅仅依靠部门编志和查找档案资料的做法,在资料收集查找上从时间界限、内容范围、上下衔接、工具利用等各个方面进行拓展,有效利用在第一轮修志后陆续开展起来的年鉴编辑、大事记收集以及编撰的专业志、调查报告、专文、其他地情书等。充分利用党政网、互联网、政府办公平台、无线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准确、快速、全面地搜集、整理这段历史时期所特有的资料,并围绕改革开放这条主线来选择相关内容,通过网络对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时效性进行查实核对,高质量完成资料收集工作。

    (二)在编纂模式上求突破

    处于第二轮修志后期相关区县志书的编纂,要力求突破传统编纂上的纸上撰稿、文字录入、纸上修改、文档修改、信函征求意见等一系列费时、费力的编纂模式。充分利用电脑文字录入准确和网络信息传递快捷等特点,使整个志书编纂流程实行全电脑操作,并通过网络征求意见,从而大大缩短志书编纂时间,为按时保质完成修志工作提供保障。

    (三)在时间进度上求突破

    第一轮志书的编纂,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至本世纪初基本完成,其间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第二轮修志从本世纪初的试点至2005年省市的正式文件要求,大多区县修志时间在5年左右。目前处于总纂或资料收集撰稿阶段的相关区县,距2010年全面完成的时间要求,只有不到2年的时间,就只有在时间进度上求突破,实行倒计时工作制,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将整个修志流程按天计算,明确各个时段的工作内容,在规定时段内达到预定目标,从而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实现。

    (四)在质量要求上求突破

    在第一轮修志时期,资料翔实、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是最主要的质量指标。随着第二轮修志的全面展开,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质量从观点、体例、资料、内容、记述以及印刷出版等各个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这就要求第二轮修志后期相关区县志书的编纂,要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在质量上求突破,从而高标准达到“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的质量要求。

    三、把握“五个关系”

    第二轮修志后期相关县志的编纂,按时保质完成修志工作是首要目标。笔者认为,认真妥善把握修志过程中速度与质量、主观与客观、共性与个性、修志与用志、继承与创新等关系,高效解决相关问题,是修志工作能否扎实有序正常开展、甚而决定修志成败的必要条件。

    (一)把握“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还有较大工作量的相关区县,要按规定按时完成修志工作,除保持较快的速度、对修志工作进行倒计时外,基本废除节假日,超前工作,为不可测因素预留相当的时间,也是确保按时完成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辩证地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将速度和质量进行比较,质量是第一位的,只有质量合格的志书,才是有价值的志书,速度再快,如质量不合格,所修志书不仅浪费,而且贻误子孙后代。

    (二)把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地方志书因其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这就要求所有编纂人员,在编纂时要把自己作为第三者,努力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内容。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愿望服从客观实际,避免主观和客观相脱离而舍弃、简化或歪曲重要自然状况和重大历史事件,将一些不属客观实际的东西强行列入,甚至于因为主观和客观相背离,把正确看成错误,把前进看成倒退,故意曲解篡改历史事实,这都是绝不能允许的,更是与按时保质完成修志工作的目标相抵触的。

    (三)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第二轮修志后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能够为修志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这就要正确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认识到共性与个性是普遍存在的。在编纂过程中严格遵守志书体例规范,充分学习借鉴先行单位的经验,突出区位特点和时代特色。已经出版的第二轮志书,可以借鉴和学习,但一定要从志书编纂的地域及断限,写出地方特色与时代特点来。

    (四)把握“修志与用志”的关系

    通过参考第一轮志书以及借鉴一些已经出版的志书,笔者认为部分志书在编纂时主要精力集中于编纂,而较少从用志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按照“修志工作要为现实服务”的要求,应在整个修志过程中全面考虑社会的需求、读者的希望和爱好,从而确保所修志书在存史基础上能够为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使其成为资政的必备参考书、社会各界查阅讯息的百科全书。

    (五)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第二轮修志后期相关志书的编纂,要继承历代修志的优良传统和方法,按照志书所特有的体例去收集资料,撰写稿件,记述内容。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传统志书的优缺点,认真参考第一轮修志的经验教训,更要吸取第二轮修志试点或先行地区的先进做法,创新修志思维与方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修志工作的紧密结合,以创造修志工作新境界、新业绩。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