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年鉴的稿件编修与质量刍议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22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沈世林  丁剑辉

 

    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年鉴稿件体现出来的。年鉴的编纂过程虽然有许多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有可能影响到年鉴的最终质量,但是,年鉴作为年度性地情文献刊物,其本质还是文字稿件,因而,年鉴的文字稿件编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指年鉴的文字稿件编纂包括编辑和修改两个部分。

    一、年鉴稿件的收集

    年鉴编纂工作是地方志工作中常年性的工作,由政府行文开展,有时需要会议来进行推动。地方志工作者应该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或者以集体名义,或者利用个人与所联系单位撰稿人的沟通来加强。因为日常工作中,各单位杂务繁多,而且年鉴撰稿人可能时时更换,这就会加大年鉴稿件收集的难度;往往收集到的稿件,资料性参差不齐。所以,在收集稿件时,就要注意材料的广泛性。既要收集目的性很明确的“年鉴稿”,作为年鉴编修时的底本;如果年鉴稿的质量不如意,还需要收集该单位本年度总结性很强的“工作总结”,作为编修年鉴时的参考资料;还要注意发生在该行政区域的大事、要事、首事、特事等,将这些资料收入年鉴,以反映该部年鉴的特色,从而充实年鉴的史料。

    收集稿件时,要进行初步的鉴别。就一个单位来说,如果年鉴稿的体例、史料都比较完整,只收集到这份“年鉴稿”就可以了,这里所指的“年鉴稿”应当包括反映该单位全貌的由各“目”组成的稿件,党政班子变化情况(多为表格),年度内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存在问题,照片等;如果撰稿人是新手,所撰写的年鉴稿基础相对差一些,那就要根据年鉴稿编辑的要求,缺哪些补哪些,或者是请单位送交工作总结,或者补充、查实史料;对于那些完成稿件不主动的单位,一定要耐心,或者赶紧催收,或者干脆上门看一看实际情况,或者进行现场指导,或者干脆进行现场采访写稿,马上定稿。这一部分稿件不是编纂者自己直接可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单位来完成,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该单位的史料尽可能地收集进去。

    二、年鉴稿件的编辑

    从前对编辑工作的形象描述是“剪刀加浆糊”,而今天科技的发展,给编辑工作也带来了快捷与方便,通过“剪切、复制和粘贴”就可以完成一般的文字处理。然而高科技的引入,并不仅仅意味着工作手段的简便,而且是对稿件的准确把握,使出版的书籍更加精美。因而每一位从事年鉴工作的编辑人员的工作不是减轻了,而是责任更艰巨了。

    年鉴编纂在编辑阶段主要是稿件的版面处理,因此是非常细致的工序。年鉴的编修工作,不但在出版上需要提高档次,让当年度的阅读者有美感,还应该在年鉴编修的各个环节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包括召开撰稿人培训甚至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培训会、稿件收集、编辑人员的精心编纂、协调党政领导审稿、选择出版单位、认真校对等。编辑人员主要注意的则是如何把稿件的文字表述、表格格式、资料选取,每一个页码编排多少张图片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编辑处理;进入出版程序后,诸如各级标题的字体、版心、行数、每行的字数,以及开本、版面设计、纸张选用、图片效果等则需要与出版商以单位文件形式进行相应规定。

    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校对,校对是一件细致的专业工作,是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的缜密工种。在校对过程中,要实行交叉校对,最好由总编或者主编细心地通读。

    三、年鉴稿件的修改

    编辑工作贯穿年鉴编修工作的全过程,而以年鉴稿件的修改为基础,地方志文本与其他文章一样,“文章不厌改”,优秀的地方志文献从来都不避讳文本的修改。

    年鉴是年度资料性文献,文字表述同样需要简洁。《夹江县年鉴(1997)》就比较好,在19页政治部类“中共夹江县委员会”中的“县委工作要点”就处理得比较得当。从两段文字来看,只有“了”字可以删除外,其他的文字都不可以删除。虽然政治部类稿件容易滑到大、空的套路上去,但该年鉴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做得很好,一定是费了一番脑筋的。221字就把县委一年的工作要点记述清楚了,既有指导思想又把主要内容都写出来了,确实值得学习。

    在修改中也要注意,简洁的稿件也未必就是优秀的,《绵阳年鉴(2001)》277页文化艺术部类的“文联工作”,就是一例。原文:

    【《剑南文学》改为月刊】走过23年风雨历程的《剑南文学》,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全国发行。

    这段话文字倒是够简洁的,但是好像缺少了些什么,我认为类似“大事”的条目,应该写得相对完整些,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史料完整性,至少要写出时间,事由、结果等要件,因为保存史料是年鉴的重要任务,该目至少要给出是当年初还是几月,该刊物经过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什么级别,发行情况如何。否则读者不甚了解“23年的风雨历程”到底指的是什么。《雅安年鉴(2007)》125页军事部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雅安市消防支队”的一部分,在这方面也处理得相当不错,请看原文:

    【队伍建设】支队党委牢记“政治建警”这一指导方针,紧紧抓住“抓班子、带队伍、创业绩”工作重点,以“围绕一个目标,采取三条措施,办好五件实事”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紧紧围绕第二年“求发展、整推进、争创优”的目标;采取三条措施:责任倒查,防、灭联动和主官问责;办好五件实事:对外抢险救援承诺、修建指挥中心和特勤站、解决干部住房、提高干部待遇、保障干部权益)……

    稿件把一些专有名词进行了完整记述,这对于以后修志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也是可取的。

    有很多年鉴稿件不注意文字稿件的质量,虽然有些年鉴还获得了比较高的奖项,但是在文本的修改上很值得商榷。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岳池年鉴(1986—1992年卷)》34页政治部类县委工作下的“(3)意识形态领域”一目。

    该段话在年度时间上显得笼统,造成事件与时间不能清楚交代。在稿件的处理上也有些仓促,如“针对极个别……的闹事苗头”、“通过开展,‘四职教育’、‘四有教育’、‘青工轮训’、‘三优一学’、创建文明单位(村)、争创‘四户’和‘三户’等活动。全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体育事业有新的发展。”等放在一起,显得勉强,如果把开展的活动放在一起则更好;“对……进行”是很标准的总结语言,完全应该剔除;整段文字可以分为三个自然段来记述,第一总括,包括开展的活动;第二重点记述1989年的事情,但需要简洁;第三再从组织和作风工作方面记述。笔者认为全段文字750字,字数太多,600字左右就可以。

    形容词在年鉴稿中也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以《乐山年鉴(2001)》166页商贸部类“国有商业”为例,看一看形容词使用过多在年鉴中的消极作用。原文:

    【概况】2000年,全市贸易局系统在面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竞争激烈、资金紧缺、困难企业增加、下岗职工增多、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再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下,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管理,减亏增效,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71163万元,商品销售总额79224万元,商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2110万元,上缴税利12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1%、1045%、935%和836%,全市系统汇总比上年减亏5320%。市贸易局被省贸易厅评为“目标管理优胜单位一等奖(名列第一)”,被市目标委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评为“最佳县级文明单位”。

    短短300字的概况,在背景材料中就用了反映困难的7个短语57字,反映措施的9个短语64字;这121字如果减去80字以上,消极效果就会减少许多,因为这是在使用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用好了,会给主体史料增添积极作用,相反却会影响主体史料的表达效果。

    有些稿件在摘录工作总结时,可能只注意到稿件的完整性,而没有更多地考虑标题与行文的衔接,从而使标题与行文不相符。如《宜宾年鉴(2005)》59页“市委办公室工作”就有这样的缺陷,原文:

    【行政后勤工作】认真做好财务预决算,合理安排财务资金,坚持财务制度,依法理财,做到了收支有据、手续清楚、帐目准确。先后完成了62间办公用房和9间车库的调整安排;完成了钟鼓楼后700平方米草坪的绿化改造;完成了市委办公楼供电线路外线及1~5楼配电箱的更换和改造;完成了市委办公室2~5楼会议室及1~2楼市委领导办公室的改造,并添置、更换了会议室的桌椅和空调设备;拆除了机关宿舍临时建筑1幢,对联合办公室大楼及门厅进行了维修改造;通过对外招标的方式对3000多平方米的政府综合办公楼进行了装修改造;大力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进程,对机关天然气管网和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分别移交给市天然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按市场运作机制进行管理。2004年办公室被评为宜宾市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绿化先进单位和省级园林式单位,圆满完成了办公室的各项接待任务,接待经费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重新修订完善了《市委办公室行政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车队安全行驶60多万公里,完成了所有车辆的一、二级保养400多次、三级保养3台次。全年,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确保了市委领导及办公室工作用车安全。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到位,确保了市委机关的安全和正常办公秩序,继续保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一年来,行政后勤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保证了市委及办公室的正常运转。

    该条题目是“行政和后勤”,行政方面似乎是以虚化笔法来记述的,而主要笔触都放在了后勤上。在后勤工作的记述上也多采用总结语言,因而篇幅略显拉长,如果将稿件的566字修改到400字左右就更精练了;再者,如果根据行文把标题改为“后勤管理”则更好。

    《雅安年鉴(2007)》125页军事部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雅安市消防支队”,不足之处是使用了比较多的形容词,如“牢记”、“紧紧抓住”、“紧紧围绕”,还有总结性很强的文字,如“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用制度细化任务,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激发热情,目标,制度化管理体系已见成效”、“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等。这是因为稿件中的总结性文字还没有消失的缘故,修改中应该把总结性文字割爱。然而,在很多年鉴稿中,总结性的文字就像过年时张贴的对联,不贴不能渲染气氛似的。包括我们自己的年鉴,也有此不足。笔者在《名山年鉴(2005)》成书稿中“【社会保障】”一目,是根据工作总结中直接修改所成。然而,在今天看来,还是存在着修改不精的情况,一些不必要保留的词语,如“的”、“达”、“做好”、“严格”、“目前”、“已”之类,未能修改或删除。

    在所出版的年鉴当中,笔者还没有看到过有如县志类文献那样特别精心修改过的文本,2000年以前的文本相对来说文字修改成分要多一些,文本质量也相应要多一些,近几年的年鉴稿修改成分要少一些,因而文本质量就显得差一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一、采摘稿件修改成分不多。不管是直接由单位撰稿人的稿件,还是收集单位年度工作总结所形成的稿件,都不同程度地留有工作总结的影子。

    二、受不懂稿件写作的人影响。单位撰稿人写好稿件,都要交给单位负责人审阅定稿,定稿时,撰稿人不能左右稿件的出品。

    三、编辑人员未能给予修改,致使成书之后的稿件同样存在工作总结的影子,还有如此众多的形容词,还有“我”、“本”,“着”、“了”、“过”等可有可无的文字。这一点是最为致命的,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或误导,认为年鉴不比县志,年鉴是短期的,志书才是存史的;还有就是这几年,电子文档多了,而写稿者和看稿者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不注意质量了。

    遇到这样的稿件,编纂人员首先应该有责任感,因为这些稿件可能出自领导之手,或者出自专家之手,但是它未必出自修志人员之手,或者说它未必出自修志的行家里手!尤其是现在的“存在问题”的稿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我”、“本”,“着”、“了”、“过”等可有可无的文字规范化,把总结性的文字变成志书语言,把结构不合理的行文乃至稿件结构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期达到我们的要求。如果我们的年鉴编纂工作不从更高的要求着手,是跟不上地方志工作发展形势需要的。当前的年鉴应该成为县志续修作准备的文本。

    综上所述,地方综合性年鉴的编纂不要仅仅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更要在编纂的质量上下工夫,必须在编修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年鉴稿件的文本质量必须从收集材料、稿件编辑和修改中予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作为保障,尤其要注意稿件的精心修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