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旧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22 16:44:4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旧志整理及其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中国旧方志十分丰富,是综合记载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和“一方之全史”。在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地方志在史部各分类中数量最多。据《中国地方志综录》可知,截止1949年,全国现存旧方志(不包括山、水、寺庙、名胜志等),共有8200余种,包括通志、府志、川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等等。如此丰富的旧志资源,其所保存的宝贵资料,不仅可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史料,而且还可利用旧志资源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尤其是21世纪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加强对旧方志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地情资讯,服务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等方向将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1984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天津召开了旧方志整理工作会,明确了整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提出了整理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同年4月,在河南洛阳召开的首届中国地方志规划会上,草拟了《中国旧方志整理实施方案》,以推动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在以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重点并加以部署。

    二、乐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乐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期,这里是蜀王开明的故治,有28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北周元年改为嘉州,清雍正更名为乐山,沿用至今。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浓厚的人文底蕴。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的美誉。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洪患,开凿麻浩溢洪,形成四面环水、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境内留存着上万座汉崖,尤其是麻浩崖墓内的石刻浮雕和壁画。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地之一,峨眉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从公元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举世闻名。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万年寺普贤铜像、峨眉飞来殿。而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乐山的历史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历代所修成的旧志,详细地记载了乐山历史与现状,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为人们研究乐山历史,尤其是为新一轮志书的编纂提供了重要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但历经沧桑,逸佚颇多,有的已成为孤本,因此,有计划地整理、发掘和研究旧志,充分发挥旧志的作用,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为深入研究历史文化服务,而且更好地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建设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乐山市旧志历代编纂以及存佚情况(包括眉山市所属区县)

    乐山市境内志书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宋代何友谅撰《武阳志》27卷,万元撰《武阳志》10卷,家安国撰《通义志》,孙汝昕撰《眉州古志》,张伯虞撰《江乡志》,张开撰《峨眉志》3卷、《陵州图经》、《仙井监图经》等,均已亡佚。

    明代修志较普遍。犍为于洪武、崇祯年间两修《犍为县志》。井研于景泰、成化、万历年间三修《井研县志》,夹江于下德、嘉靖年间两修《夹江县志》,峨眉于正德、嘉靖、天启年间三修《峨眉县志》,洪雅于嘉靖、天启年间两修《洪雅县志》,嘉靖年间还修了《青神县志》、《彭山县志》、《仁寿县志略》,万历年间修有《嘉定州志》等。明代还多次纂修《峨眉山志》。但所修志书传世甚少,现仅存《青神县志》、《洪雅县志》、《嘉定州志》及《译峨簌》、《峨眉凌云二山志》、《岷峨志》等。

    清代是修志的兴盛时期,市境各县均有修志。康熙年间有《嘉定州志》、《峨眉县志》、《夹江县志》、《眉州续志》。雍正年间有《井研县志》。乾隆年间有《纂集仁寿县志》等8部。嘉庆年间有《井研县志》等13部。同治年间有重修《嘉定府志》、《仁寿县志》。光绪年间有《青神县志》等8部。宣统年间有《峨眉县续志》、《彭山县志》。清代的山志主要有《峨眉山志略》、《峨眉山志》等。

    民国时期各县志极不平衡。井研县几次议修终无结果。民国31年(1942年)沐川建县,民国37年成立县志编修委员会,因无经费停修。其他县(厅)所修志书计有《峨边厅志》等14部。民国时期所修山志有《峨眉山志》,重修《峨眉山志》等。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体例,记载了乐山几千年的历史,展示了乐山各时代的人文风貌。由于乐山旧志已有数十种散佚不存,而现存旧志部分已残阙不全,有的已成为孤本,对乐山旧方志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与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四、乐山旧志整理情况(不包括眉山市所属区县)

    乐山旧志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1年3月,峨边县志编修委员会成立到1984年换届,通过各种渠道,摘抄、复印了许多历史资料,如《峨边厅地图》、《峨边概况资料辑要》《彝族史纲要》等,查阅旧档案近百卷,进行了多次口碑调查等,总计收集资料百万字。夹江县志办于1984年到四川大学图书馆惟存的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版物抄本胶卷(艺术部份残缺),复印回县;并于1985年对民国二十四年版《夹江县志》进行点校注释重印出版。同时,几经努力复印了《夹江乡土志》清末手抄本及民国三十七年《夹江乡土专略》石印本。峨眉县志办从1982年起,开始搜集旧县志、旧山志及其它有关史书。马边县成立县志办后,复印回了《马边厅志》。1985年井研县志办点校重印了《光绪井研县志》、《嘉庆井研县志》。乐山市中区1987年2月,勘校铅印了清同治三年《嘉定府志》出版,同年10月,勘校出版了民国三十六年乐山县政府编纂的《四川省乐山县概览》。犍为县志办对嘉庆《犍为县志》从川大图书馆复印存档。2003年市地方志办校核和弥补清同治《嘉定府志》以前几个版本之不足,又照原版式,用繁体字竖排重印出版了《嘉定府志》。

    五、乐山旧志整理与开发利用长远规划

    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做好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规划非常重要。零星的整理既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旧志研究和有效开发利用。因此乐山市在保障新编志书工作的前提下,应集中部分科研力量,参加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横向合作。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旧志整理出版和开发利用规划,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将旧志整理成果及时转化为服务于乐山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在旧志整理方面:在乐山市地方志办的统一安排下,各区市县要对旧方志整理出版作出比较详细的计划,联合高校、科研等单位,力争在2010年之前,完成对乐山所有现存旧志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二是在开发利用方面: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乐山人文历史的各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乐山悠久的人文历史风貌。编辑出版系列历史文化丛书,目的是使乐山的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乐山、了解乐山的昨天,思考乐山的明天,更好地为建设乐山、发展乐山谱写出更加宏伟壮丽的新篇章。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乐山旧志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提升乐山方志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争取全国方志系统各级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顺利实施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新一轮地方志编纂中,乐山市政府投入了上千万的编纂经费,为新编方志和出版提供了后续保障资金。同时也希望在旧志整理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四是加强方志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