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写好志书概述 打造精品佳志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5-05-28 16:22:07 浏览次数: 【字体:

写好志书概述 打造精品佳志

□ 李长山

    概述在新方志编纂过程中已成为固定体裁之一,具有统领全志的作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对整部志书的评价,也直接关系到志书资治功能的发挥。一个好的概述,读者用较短的时间即可了解当地的全形大势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产生兴趣。反之,概述逊色,甚至低劣,读者阅后,索然无味,很可能就弃之不读。

概述应准确理解其基本内涵

    概述,即概而述之。要观一地之全形大势,领略一方之特色大要,高屋建瓴对一地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概述作为一书之大略,全志之总揽,不仅要写出一地总貌,更要写出一地之灵、一方之神、时代之气、民族之魂。因此,概述在修志中一直被视为最难驾驭的一篇。

    方志专家王晖曾总结概述撰写五要:一要“概”———鸟瞰全志,概而述之,但不泛泛而谈。二要“通”———通贯古今,通览各业,但不面面俱到。三要“特”———特事特写,特色鲜明,但不言过其实。四要“简”———简而周详,淡而情深,但不简单罗列。五要“活”———语言活泼,引人入胜,但不文过饰非。

    从已出的志书看,多数概述写得像概况、梗概、简介。但“概述”和“概况”是有区别的,概况仅是记其表象,是本地、本单位的大体情况介绍;而概述有论述,对本地、本单位的兴衰起伏、优劣长短、经验教训、发展规律等有分析、有看法、有结论。

    有人认为概述是基本情况的浓缩反映,把各分志高度压缩,就是概述。这种说法也不确切,概述的内容尽管和各专志有共性,甚至是互见,但不是“浓缩”,因为“浓缩”是机械的凑合,是各分志小序相加的“大拼盘”,其弊端是结构松散,篇幅臃肿,内容庞杂,可读性差,且势必与后面的专志大面积重复。概述不是一般地记述本志各篇章所没有设置的内容,也不是各篇章主要内容的摘引,而是以全志内容为基础,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全志中所记述的各类事物、事件发生的条件根据,以及特点和相互联系等。概述既体现志书的内容,又高于志书的内容,这也是概述与志书各篇章之间的重要区别。

概述应在继承创新上下工夫

    写好概述要在继承创新上下工夫。继承不是简单地继续和沿袭,而是有着扬弃的内涵,将优秀、科学、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把过时、不科学、不适用的部分及时剔除,使之更臻完善。

    首先,要做到担纲揽总、条理主次、分明层次,客观、整体地阐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时代、一个时期主要矛盾与其他矛盾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诸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进程,揭示纷繁的表象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写好概述,除在资料上旁搜远绍,史实上精心考证,体例上多方借鉴,编纂上意匠锤炼,还要取他人之长,创先人之无,不仅要站在本地看本地,更要从全省、全国的角度来分析和抉择。

    其次,就是掌握地情。经过数年对当地地情资料的收集、研究、筛选、总纂,把本地的特点、发展规律、重大决策了如指掌,对当地的历史和今天以及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重点特色、经验教训、战略措施等成竹在胸。这样才能从浩繁的资料中剪裁精当准确的典型材料,巧妙运用,写出有声有色、可读可用的概述来。

    第三,熟知前志的特色、经验、不足,才能扬长避短。续志与前志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概述应发挥其纵横交织、统摄全志的功能,做好与前志的衔接,对前志已记述的内容,变化不大的,如位置、地形、气候等,从简略述,对前志应记未记的人物,重新补记;前志已有记述的人物,根据续志内容的需要,仍需专记的,从略简述,以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前志的资料,从新的角度用;前志有的要有,前志没有的也要有;前志用过的从略或变角度,前志没用的从详、突出,使续志的概述有一些特色、独特、新颖的东西,以提高其深度和自身价值。

概述应指点关节,突出特点

    概述的撰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择结构、确定写法,到取舍剪裁、组织材料,要恰到好处就需要在熟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中遴选出特殊、突出、最能代表本地的资料,以便在撰写大势大略的同时,通过昭示典型来展现本地的优劣之势、兴衰治乱之由,探讨客观规律。

    一是应当指点关节。从整体的角度对全志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律进行高度的概括和阐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中摄取全志的典型事件,选择历史关键点和转折点的大事,把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典型特产等进行科学地结构组合,使之珠联璧合地构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用精练的语言叙述完整,形成高屋建瓴的独立之篇。二是善于抓住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特点,就写不出特色。三是努力突出特点。力求写出自身特色、当地特色、时代特色,写出独特的志书概述。

概述应文字简洁,可读性强

    志书的概述是一种特定的作品,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具有较高的学术要求。作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驾驭文字的功力,概述语言要节奏明快,描述要生动形象,观点要鲜明准确,气势要纵横驰骋,力求文笔更严谨、朴实、简洁、准确,体现概述的记实叙事性。

    首先,概述的资料要丰富,真实可用。志书全面、系统、容量大,集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方方面面信息于一身,所记资料纵贯古今、横陈百业。只要记述翔实、准确、科学,读之有益,必然会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需要征集筛选大量鲜活有用的资料。记述时要述而不论,寓褒贬于资料的记述之中,必要时作画龙点睛之笔,力求彰显因果、揭示规律,力戒是非不明、平铺直叙的记述方法。

    其次,要讲文采,努力使语言优美。志书的文采有别于其他文体,简洁、朴实是志书语言的基本要求。应力求做到严谨而不呆板,切实而不空洞,简洁而不含混,概括而不抽象,具体而不繁琐,流畅而不虚浮,通俗而不粗陋,庄重而不枯燥,让人读起来舒服。好的概述,是经过“一字千改心始安”的执著精神,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不断增补完善,反复修改推敲的结果,是史志同仁集体智慧的结晶。有了这千锤百炼,才会创作出内容的真实美和充实美以及表现形式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的传世之作。

作为志书眼睛和灵魂的概述是一部志书的精华之所在,更是编者水平之体现,打造精品佳志,写好概述是前提。修志同仁应高度重视概述编写,高标准、严要求,创新思维,锲而不舍,精雕细刻,成就各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史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