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历程 辉煌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四川要事辑录(1960—1969)
1960年
4月8日 省委发出《关于集中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紧急规定》,要求把分散的劳动力迅速集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以确保农业生产全面丰收。至9月,全省共有400余万人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突击秋收和轮种晚秋作物。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发展史》(1958-1988)(图片来自网络)
3月 锦江宾馆建成开业。这是当时成都最高的现代建筑,和锦江大礼堂、锦江大桥一起构成成都的标志性景观。2016年9月,锦江宾馆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全域成都仅此一处。
8月12日 省委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带领全省人民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荒。要求大种蔬菜和大搞代食品,并决定在农村再压20%的返销粮,在城市压缩人口和压缩粮食供应指标,以稳定粮食形势。强调要进一步贯彻生产自救方针,切实安排农村群众生活。
12月 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在国民党军统局重庆集中营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小说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书籍。至2000年,《红岩》总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1961年10月,长篇小说《红岩》出版。图为《红岩》封面(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3月23日—4月5日 省委在成都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1680人参会。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总结四川经济建设和党内生活的经验教训。为继续贯彻执行会议精神,会后省委抽调县以上领导干部分期到党校轮训,总结经验教训。
9月 四川开始恢复各级公司。此次恢复工作持续至1965年,仅全省商业系统共有各级专业公司618家得到恢复。
1962年8月,当时中国最大的专业化无缝钢管生产基地——成都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5月—8月 省委组织联合工作组,到彭县进行计划生育试点和人口自然增长情况的重点调查。重庆、成都、自贡、万县、南充、内江、宜宾、泸州等地均在试点基础上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0月,省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11月10日,省委批准下发《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的意见》,废除原多子女补助办法,提倡实行计划生育和节制生育,全省以城市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从此开始。
6月26日 国务院所属的十余个部、委、办和四川、云南两省有关负责人及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由成都出发,以攀枝花为中心,开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这是对中共中央于5月作出在全国开展“大三线”建设决策的具体落实。8月24日,国务院领导肯定了联合工作组关于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在弄弄坪的意见。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第一阶段各方面倾注力量最多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独立自主进行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建设项目。1965年3月22日,中共攀枝花特区委员会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渡口市。1965年4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序幕拉开;1978年11月,攀钢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开始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11月 部分高校迁建入川。 高教部提出报告,根据以大小“三线”为中心、以国防建设为重点的方针,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布局,将唐山铁道学院搬迁至四川峨眉,华东工学院到四川自贡建分院,清华大学部分系科迁到四川绵阳建分校。唐山铁道学院于1972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并开始招生,华东工学院分院后成为四川化工学院(今四川轻化工大学前身),清华大学绵阳分校于1978年撤销,同年底在原校址创办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今西南科技大学前身)。
1月3日 长城钢厂动工建设。按“大三线”建设布局,长城钢厂选址江油县境内,下辖4个分厂,设计能力为年产钢21万吨、钢材17.65万吨。1972年,全厂基本建成投产。
5月20日 宁江机床厂在灌县(今都江堰市)破土动工。该厂由南京机床厂一分为二迁建,是中国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精密机床科研和生产基地。11月25日,工厂部分投产。
12月31日 成都无缝钢管厂用碳素钢锭试轧无缝钢管成功。该厂于1958年10月19日动工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28万吨、无缝钢管20万吨,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无缝钢管专业化生产厂。
1965年12月31日,成都无缝钢管厂用碳素钢锭试轧无缝钢管成功。图为建成后的成都无缝钢管厂生产车间(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1965年 部分省外科研机构先后迁入四川。1月,由北京化工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部分机构组建的晨光化工研究院在富顺县建立;由大连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等合并组建的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在成都成立,该院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化工设计院之一。7月,四川汽车研究所在重庆成立。9月,邮电部第九研究所从北京迁到成都。11月,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抗菌素研究室迁建的四川抗菌素研究所在成都成立。12月,西南化工研究院成立,其前身是1958年8月建立的化工部化工设计院西南分院。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自天津迁到简阳县。
6月22日 四川石油管理局32111钻井队在江津县塘河地区测试第一口高产气井时,因气压太高造成井喷,引起大火,经钻井队奋力扑救,保住了气井。在灭火过程中,6人牺牲,21人受伤。该钻井队后被石油部命名为“32111英雄钻井队”,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8月 四川省开始陆续在南充、达县、遂宁等地建设纺织企业。这批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合计棉纺锭18.5万枚,织机4216台;绢纺锭5000枚及配套织机。至1976年,全部建成。
1966年10月,四川省第一个大型纺织印染联合企业——川棉一厂竣工投产(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2月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大队在犍为县罗城地段发现盐层,后定名为威西盐矿。经勘探查明,该盐矿盐体分布在犍为、荣县、井研3个县境内,埋藏深度在800~1800米之间,圈定面积720平方公里,总储量174.63亿吨,是四川规模大、埋藏浅、保存好、品味高的特大型盐矿床。
5月28日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四川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1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68年5月31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图为四川省成都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地址(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12月 四川动员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6日,省革委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贯彻毛泽东主席12月22日通过《人民日报》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动员组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要求在全省掀起上山下乡高潮。1967年—1979年,全省累计有135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
1968年,成都举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仪式(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5月22日 新抗菌素——庆大霉素通过技术鉴定。庆大霉素于1967年开始研制,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由四川制药厂、四川抗菌素研究所、上海第四制药厂、开封制药厂试制成功。
10月20日—31日 四川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部署落实毛泽东发出的“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要求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安家落户、大办合作医疗、培养“赤脚医生”。截至1976年底,全省有90.1%的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发展到19.2万余人,1286个区和8508个公社办起了卫生院(所);形成以区、社卫生院为基地,上联县级医院,下联大队合作医疗站的三级卫生网;共有5000余名城市卫生工作人员和1.7万名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安家落户。
1969年10月20日—31日,四川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安家落户、大办合作医疗、培养“赤脚医生”。图为“赤脚医生”送医到农户(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辑录,转载请标注“来源: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