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加快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决议
(2008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加快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决议
(2008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7月13日在成都召开。全会认真总结了我省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对进一步做好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全会认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直接指挥下,省委、省政府统一指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出动,灾区干部群众奋起自救,全国人民全力支援,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目前,灾区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受灾群众思想情绪基本稳定,救灾秩序总体正常。
全会认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的关键阶段。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不仅有利于巩固抢险救人阶段取得的重大成果,而且可以为恢复重建打下重要基础。要继续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安置,围绕安置抓恢复,不失时机地推进灾后重建。
全会提出,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把建设物质家园和建设精神家园结合起来,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为重点,以政策支持、体制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园。
全会提出,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完成城乡住房修复重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到灾前水平,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并为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强调,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又好又快,有重点分步骤高质量推进。
一是突出抓好安民,把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优先建好安置住房,确保8月12日前基本解决无房户过渡住房问题,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农村住房恢复重建,要坚持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相结合,免费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设计样式和施工技术指导,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体现田园特色。城镇住房恢复重建,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群众自助的原则,实行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和维修加固相结合,抓紧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城乡住房建设要科学选址、规范建设、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风貌,做到安全、经济、适用、省地。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切实关心“三孤”人员,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卫生防疫。强化灾区社会治安,切实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维护全省社会政治稳定,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我省抗震救灾、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着力增强保障能力,加快恢复重建地震受损设施。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要重点恢复重建铁路、干线公路和重要专用道路,加快受损能源、电力、水利设施的抢修,集中力量攻坚。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合理调整布局,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恢复重建零售、批发、物流配送等商贸服务设施,修复和合理布设金融机构基层网点。
三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恢复重建。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优势企业,发展园区经济,壮大产业集群。用好恢复重建政策,抓住机遇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展产业合作,加强同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各地相关产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增添发展后劲。着力恢复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加快恢复农业、林业、牧业生产能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适度集中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落后产能关停并转。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加快推进城镇化,调整优化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适度扩大重建城镇规模。重点恢复重建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增加承载能力。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增加就业机会,吸纳更多受灾群众转移就业。
五是加强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恢复与建设,重视防治各类次生灾害。加强土地整治和复垦,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逐步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全会指出,要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把恢复重建作为灾区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全省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变重建为机遇。要把恢复重建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工业主导,联动推进 “三化”;把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结合起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恢复重建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把恢复重建与充分开放合作结合起来,以对口支援为起点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合作园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把恢复重建与改善宏观环境结合起来,既要确保救灾重建物资供给,又要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使灾后恢复重建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协调。
全会指出,要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产业、就业等政策手段,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恢复重建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筹集资金,精心对接对口支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恢复重建。鼓励社会认建、捐建、义建、援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重建。加强各类资金统筹,合理使用、严格监管、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管。严格控制救灾物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必要时可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全会强调,要努力重建精神家园,为灾区重建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学习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宣传抗震救灾英模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灾区人民做到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互帮互助、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家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藏羌民族文化。丰富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实施心理救治工程和文化抚慰工程,稳定人心、安定社会。
全会要求,要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建立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肩负使命、投身大局,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立足岗位、超常努力,带领全省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夺取胜利。
全会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前进,扎实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