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四川富顺获批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4-09 15:05:53 浏览次数:1108 【字体:

“与富顺,共富顺”——千年古县富顺

 2020年4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自贡市人民政府作出批复,同意将富顺县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政府在批复中要求:自贡市政府及富顺县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 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保护措施。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 在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保护城市格局,注重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截图

下面,对富顺县的历史文化及特色产业作简要介绍。

富顺新城(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概 况

富顺县建县于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距今已有1453年历史。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自贡市东南部,东与隆昌市、泸州市泸县接壤,南与泸州市江阳区相连,西和宜宾市翠屏区交界,并与自贡市沿滩区、大安区为邻居。政区面积1342平方公里,总人口107.56万人,森林覆盖率35.8%。富顺因盐设县,素有“银富顺”“才子之乡”的美誉,是享有“井盐之源”“豆花之城”的“千年古县”。

富顺城区:半城山色半城湖(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建置沿革

富顺县原为古代江阳县治域,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因盐设县,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之富世县。隋开皇二年(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平方公里。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五代因之。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升富义县为州级“盐监”,称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之讳,富义监改名为富顺监。治平元年(1064年)置富顺县主管盐政税课。熙宁元年(1068年)废县存监。南宋咸淳元年(1266)年,为抵抗蒙古军队进攻,富顺监治迁于县南虎头城(今怀德镇虎头寨)。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监王宗义举城降元。元初(1275年)改富顺监为富顺安抚使司,由虎头城迁回原治(今县城)。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富顺安抚使司为富顺州。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顺州为富顺县,辖隶于下川南道之叙州府。清代因之。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朝区划,仍隶于叙州府。民国2年(1913年),废省改道,以道统县,富顺属下川南道(次年改称永宁道)。民国17年(1928年)裁道,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24年(1935年),民国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富顺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泸州)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18日,富顺县人民政府成立,隶于泸县专区(后改称隆昌专区、泸州专区)。1959年,并入宜宾专区。1983年3月,划归自贡市,成为市辖县。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全国“千年古县”。        

富顺县城新区(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得名由来

富顺县建县之初为富世县,因富世盐井而得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升富义县为州级“盐监”,称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之讳,富义监改名为富顺监。治平元年(1064年)置富顺县主管盐政税课。县名沿用至今。

历代名人

富顺人杰地灵、文风开化,才子辈出,素有“才子之乡”美誉。著名人物有“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铎、“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四川报业始祖宋育仁、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红军将领邓萍、红岩烈士江姐等。

刘光第故居(四川日报记者 王向华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特色产业

晨光工业园区  晨光工业园区建于2004年,是富顺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 位于县西区,规划面积1641 公 顷 ,设 科 研生 产 区、 商贸后勤区、再发展区,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规范快捷, 形成了以晨光化工研究院为主的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新材料 合成化工产业及橡塑、机电、医药、皮具、建材、食品、物流综合产业。

富顺县晨光工业园区内景(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位于代寺镇,为承接成都等大城市服装产业转移而建立,规划面积9.6公顷。园区内水、电、气、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齐全,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入驻有君子林等一批以纺织服装为主业的生产企业。

农牧业生产  富顺县是农业大县,再生稻、再生高粱生产独具特色,粮食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2017年播种粮食面积7.09万公顷,产量50.22万吨,再生稻有收面积2.82万公顷,总产7.02万吨。 连续9年获得省“丰收杯”奖,高粱成为五粮液、泸州特曲、郎酒等名酒优质原料。 生猪、黑山羊、肉兔等养殖规模大,鱼苗生产、绿色蔬菜西南有名。 2017年,出栏生猪60.64万头、肉羊48.24万只、肉牛1.18万头、肉兔1756.06万只、小家禽850.12万只,肉类总产量8.63万吨,禽蛋产量1.29万吨。

富顺豆花  豆花对于富顺人,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已上升为一种饮食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处世之道和价值认同、一种超功利的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煮在锅头白生生(儿),舀在碗头嫩冬冬(儿),筷子夹到闪巍巍(儿),糍粑海椒辣呼呼(儿),吃在嘴里麻辘辘(儿),喝碗窖水甜蜜蜜(儿),吃完豆花乐滋滋(儿)……”,歌曲《富顺豆花》唱出了已有千多年历史的富顺豆花的鲜嫩可口。 全县26个镇乡有豆花饭店近800家,其中县城所在地富世镇就有100多家,大多兼开作坊兼营瓶装豆花蘸水。 以豆花为主题的富顺豆花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七届。

富顺豆花(图片来自网络)

 富顺豆花蘸水 富顺豆花蘸水色泽红润油亮、质地粘糍,半固态酱体混合均匀,馥郁芳香、香气悦人、爽辣鲜美、回味悠长、诱人垂涎开胃,凝聚“富顺豆花”的精华,成为富顺地区风味独特的佐餐调味品而蜚声中外,深受大江南北消费者喜爱。由于富顺豆花蘸水在产地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制作工艺,自身富含丰富的氨基酸态氮高于同类产品水平,品质卓越,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县仅获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取得“QS”认证、专门生产富顺豆花蘸水的食品企业就有20多家,兼营富顺豆花蘸水豆花饭店100余家。富顺县年产富顺豆花蘸水3万余吨,产值5亿多元。

富顺豆花蘸水(图片来自网络)

  “美乐”牌香辣酱  是在富顺悠久的地方名特食品“豆花蘸水”的制作决窍的基础上,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采用现代科技,国内首创的高级新型复合调味品。富顺香辣酱一改传统调味品的单一风味,配以50余种传统调料,产品具有麻、辣、鲜、香、咸、甜的复合风味,十分可口,用途广泛,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它既可作荤素菜肴的调料,又可直接佐餐。产品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享有“富顺一绝,香辣之冠”的美名。“美乐”香辣酱曾分别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四川省优秀新产品奖、自贡市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全国“星火计划”展览会金奖等40多项殊荣。2013年1月4日,其“美乐”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公布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12月,富顺香辣酱上榜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50亿价值品牌。

 “美乐”牌香辣酱(图片来自网络)

富顺再生稻 再生稻俗名“抱荪谷”,是由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下,使之萌发出再生蘖,并进而抽穗、成熟的一茬水稻。富顺再生稻是富顺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发展,打造出来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富顺再生稻因其省工、省种、省投入、操作简便,产量高、效益明显等优点,逐步为全县农民群众所接受,取代了双季稻生产模式,再生稻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成为富顺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富顺再生稻经加工而成的再生稻米品质上乘,外形细长偏小,色泽洁净鲜亮,腹白较小,具有胶稠度高,垩白米率低,直链淀粉和脂肪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做成米饭清香、洁白、油亮,饭粒结构紧密,软硬适中而略带粘性,口感细腻舒适,深受大众喜爱。

富顺再生稻(图片来自网络)

风景名胜

     富顺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的故乡。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赵化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市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20处、县级33处,富顺豆花制作工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7项、县级44 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文庙、西湖、五条沟、木桥沟水库、天山坡、天池湖,以及沱江风光带、青山岭森林公园。

富顺文庙(图片来源:四川省情网)

风景如画的富顺县木桥沟水库(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乡风民俗

才子文化 汉朝时,富顺地区因富世盐井产量高,人们大多比较富裕,家庭重视教育,青少年也就逐渐养成爱好学习读书的良好风气,从晋朝起就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人才。在宋朝的300多年中,富顺考取进士的就有67人,首次出现了一个“才子群体”。在明朝的270多年中,富顺县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举人474名。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会试和朝考中,取得进士资格的高达134名,约占四川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居全川第二名。随着明朝富顺县大批才子涌现,“富顺才子”的说法也在社会上就流传开来。富顺县文艺创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拥有常年开展活动的文化艺术协学会14个。

富顺文庙(图片来自网络)

饮食习俗 富顺历史上因盐而富,对饮食比较讲究,除豆花外,还有由粑粑肉、酒米饭、夹沙肉、砣子肉、烧白、凉菜等组成的“九大碗”及粉蒸鲊鱼、烘肘、软鲊肉丝、冷吃兔、羊肉汤、李桥咸菜等美食。婚丧、生日、传统节日等请客、聚会,美食、美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富顺人火辣热情。

节日习俗 富顺比较注重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富顺人称之为“过年”,从除夕开始,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饭,称团年。当新年来临时,燃放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富顺有春节贴春联、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赏灯会等习俗。这些活动一般要延续到旧历正月十五,富顺县每年都会举行龙腾狮跃闹元宵舞龙、舞狮活动。清明祭祖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及诗会、音乐会也时举办。

城市名片

 富顺县城市名片:井盐之源、才子之乡、豆花之城。

(“方志四川”根据富顺县人民政府网站资料综合整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