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落花流水诞生浣花锦

作者:李雨心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10-09 10:02:00 浏览次数: 【字体:

宋代文人骚客云集,风流雅士无数。这个朝代的书香之气,从悠长的历史中悄然袭来。  一个时代的审美独特,自然能够从器物中反映出来。宋代的文雅之风,在蜀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织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自然少不了官方的推波助澜。宋代时,政府放松了前代对人民衣着服饰的各种限制。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蓉生在《宋代成都的丝织业》中写道,从宋初起,除了很高级的皇室和官僚服饰专用锦缎外,一般绸缎已不再禁止。宋太宗曾诏令“锦绣鹿胎、透背、六铢、猗正、龟壳等段匹,民间有织卖者勿禁”。  

唐代时,蜀锦的纹样主要是以对称为主的固定格式,虽然也是精致非凡,但到了宋代,又发展出别样的风韵。  

在应用满地规矩纹样装饰的方法上,从清地朵花到满地纹锦上再提花,让锦纹与主题纹样形成衬托,使锦纹更显得富丽丰满、光彩炫目。  

这种蜀锦品类,被称为锦上添花或铺地散花锦。

  

宋八答晕锦(图片来自网络)

八答晕锦是这种蜀锦中的代表产品,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在宋代有大规模的生产,甚至成为上贡品种,专门用于皇室和各级官吏的服饰所需,平民百姓不可随意使用。  

八答晕锦采用了牡丹、菊花、宝相花图案虹形叠晕套色的手法,更是在纹样的空白处镶以龟背纹连线等规则纹充满锦缎。用“锦上添花花更俏”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都说市场决定导向,为符合当时人的品位,织工们自然推出了一些新品,以此讨好顾客。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蜀锦艺人和织锦工匠创新了不少锦样,蜀锦变得风雅绰约起来。          唐代诗人曾写下“落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间”,还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宋词更有“落花水流红”的描述。  

唐宋优美诗词引起蜀锦艺人对“落花”与“流水”形象的遐想。于是,“落花流水锦”诞生了。  

明代落花流水锦(复制品,蜀锦织绣博物馆藏,原件出土于成都市西郊明墓)

落花流水锦,又叫曲水纹、紫曲水,是宋代时兴的纹样。其以单朵或折枝形式的梅花或桃花,与水波浪花纹装饰于锦,线条流畅又意境优美,实在是相当符合宋代的书香墨韵。  

落花流水锦是宋代的典型式样,也是历代蜀锦锦样中出类拔萃的精品。  

落花流水锦首创于宋,至明代还有大量生产,不但成都织造,而且各地多有仿制,成为全国锦缎纹样风行一时的模本。

到后来,在落花流水锦的继承和发展上,还诞生了浣花锦这一蜀锦品种。据说这种锦织成后,多在锦江上游的浣花潭内洗濯,故此得名。 

浣花锦(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八答晕锦是当时高级限定蜀锦,平民无法使用的奢侈品,那么落花流水锦更像是市场上流行的爆款,是受当时民众青睐的审美风格。  

除落花流水外,百花孔雀、穿花凤、如意牡丹也是宋代民间比较受欢迎的纹样。清淡或热烈、活泼或典雅。宋时的蜀锦,绝对满足人们的各样标准。  

当然,宋代的蜀锦风华,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费著的《蜀锦谱》上记载的就有20多种,其中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纹样风格清秀典雅,形式多样,格调清新,生活情趣极浓,具有宋代时期巴蜀地方独有的风格与光彩。  

如若真的“穿越”回到宋代成都的四月锦市,千万别挑花了眼。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