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幽幽青城山‖何卡林

作者:何卡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16 14:44:57 浏览次数: 【字体:

幽幽青城山

何卡林

在四川,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尽的山色:瓦屋山的杜鹃,峨眉山的峻秀,光雾山的红叶,贡嘎山的积雪,名气都很大。但在炎热的夏日,要问四川人最为幽静而避暑又佳的山是哪一座?想必还是青城山吧?青城山是成都的后花园,是四川人心中一块能享受到乡野宁静的归心宝地。

青城山秋色(杨明强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青城山距都江堰只有十几公里,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状如城郭,故名“青城”;她山林幽深、古道幽静、山花幽香、鸟鸣幽趣、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而又有着“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四川人如此看重青城山,不仅是因为她确实很幽很美,还因从古至今,好些中国顶级的文化名人都上过此山,如一千多年前的“诗圣”杜甫,就特别青睐青城,并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这一优美的诗句。著名学者余秋雨攀登此山后,也有感写下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名句。多少年来,这些诗句被人反复咀嚼回味,成了四川人为之骄傲的底气。

青城山(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青城山不但有诗画般优美的自然景色,还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故而该山又被称为天师道的祖庭,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在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中,她高居首位。在建筑的格调和布局方面,青城山的宫观更是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顺应的理念,且保存完好。

在盛夏的日子里,在城市的酷热中喘不过气来的人们,一到周末,无不想着奔赴山野,躲进森林,寻找一片属于自己身体和灵魂都能得以片刻栖息的地方,抬头看看白云高远,侧身听听耳畔的风声。远行时间不够,那近在眼前的青城山,自然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青城山西蜀第一山牌楼(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在成都看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后,我冒着夏日的酷暑,又一次拜道这座闻名遐迩的大山。一路上,自然而真实的风景清晰地再现眼前,触手可及,清凉无比。

先到访的,自然是位于前山山门左侧的建福宫。该宫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迁于今址。这里后有丹岩翠林掩覆,前有亭楼映衬。我在山门欣赏了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手书楹联后,再沿着苍楠翠覆的石级梯转折入宫时,热汗顿消了一半。

青城山建福宫(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经天然图画、山荫亭、五洞天、天师洞来到上清宫,一路凉风习习,虽然多少也有些劳累,但青山叠翠,路途中不断与异域之人擦肩而过,有时还打趣来两句“OK”,不觉神清气爽。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顶端的“上清宫”三字由蒋中正题写。我走进宫内,拜谒了道教始祖李老君,站在《道德经》五千言木刻前面,仔细阅读后,再欣赏过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在上清宫居住了四年之久,在此诞生的作品,也被世人刻在了石头上。

青城山上清宫(汪毅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宫后是老君顶,青城的最高建筑老君阁就建在这绝顶之上。这是一座九层八角塔楼,象征着太极八卦,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阁内高高的莲花宝座上,庄严耸立着高7.3米的太上老君坐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楼阁损毁严重,无数工匠经过好几年的时间努力,方才让这座悠久的楼宇重放异彩,成为人们观赏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方。阁座的汉白玉台基及海漫栏槛仍保留着原样,我盘旋上至阁顶,环顾四望,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的秀色,尽收眼底,让人久久不肯离去,一路攀登的疲惫也早已一扫而空。

青城山老君阁(图片来源:又见都江堰)

沿着来路下山,猛然发觉,我们的来路,岂不正是古时先人的去路么?岁月悠悠,这青城山不知有多少人攀登过了,但同为登山,或殷勤有果,或乏力前行。有人走进上清宫感悟人生,向天地求长寿,求生机;有人登上老君顶,览尽大好河山,身心放松后,便心满意足地朝着前方的目标走去。

同样的登山路,不一样的看山人,不变的,唯有这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青城山。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卡林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