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水韵津城 乡村谱新曲‖阿依卓

作者:阿依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2-05 14:05:51 浏览次数: 【字体:

水韵津城 乡村谱新曲

阿依卓

新津这个名字,早在北周就有了,已经叫了一千四百多年。

有人说,新津,就是东方的威尼斯。我想,它担当得起这个称号,甚至比威尼斯更好。因为新津,是一座被水拥在怀中的小城。南河、西河、羊马河、杨柳河、金马河,还有那些枝枝杈杈的流水,在宝资山、修觉山下汇聚,被岷江拉扯着,蜿蜒着一路前行,浸润着这座小城,也把这里浸润成了山川秀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

新津南河风光(蔡胜秋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一代又一代文人为它停留。明代文学家杨慎曾在新津任教,留下了诸多优美诗篇。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郑板桥曾在这里品竹;近代书画大家张大千在这里流连忘返;当代,还有一位茶叶大家徐公,创造出“碧潭飘雪”,碧绿清幽的茶汤,飘浮着片片雪白的花瓣,像极了一场初雪与初春的相遇……

水韵与文韵,在这里交融,沉淀出新津独有的韵味。然而,新津老了。在时代的巨浪中,城市像个黑洞,吸走了村庄的年轻人,也吸走了新津大大小小的村庄们的活动。

新津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村庄,在不知不觉中沉寂下来。几年前,我曾去过新津张河村。想象中,那有300余户的村子里,会有缕缕微风里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有夕阳下散步的老黄牛,有袅袅炊烟母亲唤稚童归家声……那会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

然而,到了村里才发现,那只是想象。还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妇孺。老人们没多少力气种地,大多是在屋前屋后,种一些自己吃的小菜。于是,野草野花占领了肥沃的耕地。傍晚的风里,它们随风摇曳着,有着莫名的感伤,也透着莫名的苍凉与落寞。

新津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问村里一位老人家,你们家小孩多大,在村里吗?老人咧着没牙的嘴,笑呵呵地说,娃儿去外头打工,过年才回来。我又问,那平时就你们老两口在家,你们娃儿也放心?老人家说,没得事没得事,我们身体还硬朗,能自己照顾自己,娃儿要挣钱,莫得办法。看着老人脸上认命的神情,我唯有一声叹息。村庄之殇,又何止一个新河村呢?

2024年,我再次踏上新津,跳上新河村的土地。抬眼看去,我竟然不敢认了。这还是那个落寞的小村庄吗?

作家们认真倾听新津文联吴文全副主席解说(作者 供图)

从前三三两两散落在大地上的村民们,搬进了集中安置小区。小区里,一座座红顶白墙的独栋乡村别墅,在茂密的树荫里忽隐忽现,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在路上,幼童们笑闹着,溜着滑板,风一般从街上划过,把母亲们呼喊的声音甩在了身后;一户人家大门微开,里面的人正悠闲地围炉煮茶;转角处,一只憨头憨脑的壁画熊探出了身子,原来,那是一家艺术工作室……

我再次见到了那位缺牙的老人家。老人家说,娃儿们回来了,村里热闹了哟。老人家还“显摆”说,自己拿土地入了股,以后啊,就不是单纯的农民了,是村里集体经济的股东。老人家脸上的皱纹,笑出了向阳花的模样。让这个旁观者,也跟着开心起来。

留影天府农博园(作者 供图)

是啊,有人,乡村也就有了活力与生机。曾经老去和落寞的新河村,又变年轻了。

因天府农博园提供的就业、创业机会,回归到乡村的年轻人们,给村里带来了太多的变化。老旧的农村自建房穿上“新衣”,改造升级,蜕变成了风格各异的民宿;从前围着自家锅台转的阿婶,在集体培训后,成了乡村共享厨娘;还有共享超市,共享乡音……一群年轻人,把共享经济玩得明明白白,热火朝天。

天府农博园3000亩大田里的稻田画(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水韵津城,离不开土地的滋养。早在4500年前,古蜀先民们就掌握了“陶灶+陶器”的烹煮食物技术。他们沿着岷江,迁徙到新津这个五河汇聚之地。在这里种植水稻,渔猎,饲养牲畜,并一步步修建起了城墙。文明,在这块土上,日渐萌芽,开出了迷人的花朵。

宝墩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成都平原第一灶”(饶友君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不变的,是新津人骨子里对土地眷恋与热爱。再度恢复青春的新河村也是如此,只需一个契机,就能焕发勃勃生机。走在新河村的乡间小路上,抬目望去,从前的野花野草,早已被大片大片的地标韭黄基地、绿色猕猴桃基地、葡萄基地取代。那深深浅浅的绿,那沁人心脾的绿,那充盈着希望的绿,不就是新津亘古的颜色吗?

新津韭黄(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供图)

而这里不仅有良田,还有浓荫蔽日、生态迷人的斑竹林,有流水、修竹造就的典型川西坝子田园风光,以及水草丰茂、烟波浩渺,让我们一行人流连忘返的白鹤滩。

成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深冬的白鹤滩仍然是极美的。这里有大片大片芦苇丛,二三米高的芦苇被叶子簇拥着,在水面投下优雅的身影。我们在芦苇丛中说着笑着,惊得水里的鱼儿摇着尾巴躲进了芦苇深处。那边鸟儿却一点都不怕人,就在我们不远处飞来跃去,像是在我们捉迷藏。微风拂过,细细碎碎地芦苇绒像蒲公英一样飘荡起来,在阳光下闪着绸缎一样的光泽,那一刻,美得像进入了童话世界。

作家们漫步白鹤滩湿地公园(作者供图)

新津是多彩的。此时的恢复青春,就像濒临干枯的河流注入了新的支流,“空心村”早已成为历史,这里的一切都丰盈、流动起来。那大片大片满溢着绿色的农田,那坠在枝头沉甸甸的果实,那在大草坪上任意翻滚的孩童,还有树梢婉转歌唱的鸟儿,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南下的悠然,更是幸福和安心的味道。

本文作者阿依卓在作协会议上(作者 供图)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阿依卓(真名黄东梅,民盟四川省委文史委员会委员,民盟四川省直工委文化总支宣传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记者协会四川办事处副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