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再访拦马墙‖李登禄

作者:李登禄 来源:剑门关文学 发布时间:2024-05-30 15:11:32 浏览次数: 【字体:

再访拦马墙

李登禄

拦马墙是“三百长程十万树”之翠云廊中的一个亮点,我已慕名去过不少次,但多数是跟随大队伍走马观花,印记较深的只有:状元柏的粗壮、拦马墙的古旧、石头路的参差……

5月23日,王锡华先生的新作《时光不老》发布会在此举行,我应邀前往,有机会再一次和拦马墙相遇。这次会面,三五好友,信步闲聊,海阔天空,其中也就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舍身柏。在拦马墙标志碑不远处,古驿道边坡上有一棵毫不起眼的古柏,体量不大,但细细端详,它生性奇倔无比。一奇:主干靠山一侧,大部分都无枝无皮,瘦骨嶙峋,居然还长出青枝绿叶;二奇:根头几近枯朽,全靠几束须根支撑,但还是顶天立地;三奇:主干高约2米处,突然横生一枝,像一只巨大的手臂,为古道遮阳挡雨。再慢慢品味,这棵树本来生长于陡岩之上,土少肥缺,严重营养不良,然而它却拼尽全力,忘却自身已危在旦夕,还努力为驿道行人奉献浓荫。尽管这驿道上不知来往多少过客,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其实它是有身份证的:51082302227,一级,树龄700年,也算是一个寿星吧。那么,我们能为它做点什么呢?

麻子石:在状元柏附近古道路面上,有几块连山石,千百年来形制依旧,但认真考究,也有些令人难解的细微变异:每块石头平面上分布着若干个不规则的圆形小坑,深约1-2厘米。人们会问:这些石坑从何而来?有人猜想是古人为了路面防滑,用铁錾凿的。这好像不对,拦马墙古道上设有门坎石,还有用錾子凿成的横线小槽,其作用就相当于今天公路上的减速带,咋会是小点点呢?也有专家说,它是古柏丛中雨点滴落路面长期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滴水穿石吧!那么,为啥同一路段的小石板上又没有小坑呢?又有人猜测,这些小石板有可能是后来补上的,没有连山石面的寿命长。这秘密究竟如何破解?尚待诸君赐教。

淌肠树:拦马墙还有一些怪树,在舍身柏旁就有一棵古柏,大约在胸径以下,树干长出一团千回百转的树瘤,形如结肠,神似彩带,盘曲而下,直接地面。先是有人把它叫“肠子流一路”,后来干脆刻碑名之为“淌肠树”。又有人议论:这太血腥了吧,但一时又喊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名字,于是就有了纷纷议论。朋友,您能为它取个更适合的名字吗?由此,我又想到:给古柏取名,还是有些讲究的,如翠云廊中的古柏主干上常有一些圆形大树瘤,有人叫“肿瘤”,有人叫“大肚”,也有人叫“怀胎”,这不就有了雅俗之别吗?正如翠云廊南线龙源石垭口有一古柏,在主干三米以下分成三片,稳扎地表,人们可在其中自由穿行嬉戏,于是有人叫它“裤衩树”,实在简明形象,但不免有点俗;也有人说,就叫“三足柏”吧,你说呢?

可能有人发问:你在拦马墙步游赏柏最终收获了什么?我没有林业专家的严谨性,更没有文学高手的想象力,凭直觉,我只能说,拦马墙的古柏古道最大特色在于经过千百年的冰火淬炼,仍然保持了地道的原生态,没有丝毫的人工造作,就这一点,它的价值就无以伦比。有人说拦马墙的古柏和翠云廊其他地段比较,大多没有十分茂密翠绿的枝叶,尽显出一种苍劲古朴的风貌。是的!就是这种“森林活化石”“驿道博物馆”的韵味,才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我建议,还没有去过拦马墙的朋友,不妨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去作个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也许在那里,你可以意外地收获一些惊喜和感悟。

来源:剑门关文学

作者:李登禄(四川剑阁人,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四川诗词协会会员,广元市、剑阁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退休20年来,热心公益服务,爱好诗词学习,其作品散见报刊网络,著有《三园居吟稿》《三园居手记》等)

来源: 剑门关文学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