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唐平瀛 ‖ 绵阳马鞍寺
马鞍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曾家垭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重修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是绵阳市区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
2013年3月,马鞍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寺鸟瞰
马鞍寺最初并不是寺庙,而是承古龙桥书院改建而成,修建者为曾经官拜山东按察使的本地进士汪东洋。建国后,马鞍寺长期作为学校和敬老院使用,这也是马鞍寺古建筑和壁画能在“破四旧”中得以幸存的重要原因。
马鞍寺全景
马鞍寺牌匾
马鞍寺坐东北朝西南,沿中轴线呈纵向并列布局:乐楼、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两边并排13间厢房,和寺庙一起组成闭合式的两进四合院建筑群。整个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着非常鲜明的四川地方特色。
马鞍寺以“五绝”著称,即壁画、乐楼、碑匾、古树和文昌帝像。
马鞍寺“五绝”之一:乐楼
马鞍寺壁画数量众多,为全川罕见。寺内建筑的挑、枋、壁间都绘有壁画。壁画内容涉及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宗教题材、戏剧历史。比如钟馗降魔、刘海戏金蟾、太公钓鱼、吕洞宾戏牡丹等等。大雄宝殿壁上绘有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等佛教题材的壁画数幅,仿唐吴道子画技,技法高超,用笔生动传神,有“吴带当风”之神韵。是研究戏曲发展史和传统绘画艺术以及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马鞍寺“五绝”之一:壁画
马鞍寺“五绝”之一:整块檀木雕刻而成的文昌帝君塑像
马鞍寺的乐楼系二层楼阁式建筑,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为六翘角歇山顶抬梁穿斗木结构建筑,下部用高石础支撑抬空,远望若悬空的“蜃楼”。乐楼中部向外突出,两耳室内收,平面呈“凸”字形。耳室壁间绘有民间壁画和数则戏班墨书题记,是研究清代戏剧和民俗的重要文献。
马鞍寺大雄宝殿建成于清乾隆年间,房檩上有乾隆十五年墨书字样。但大雄宝殿佛像为近作。
檐柱廊柱斗拱和装饰性雕刻
文管员曾益福、陆利敏,马鞍寺忠诚的守护者
来源:方志绵阳
文/图:唐平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