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代建筑概述
四川的古代建筑遗存十分丰富,类别亦较完备,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
陵墓建筑,最早的是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的大批土坑墓,其次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新都新繁镇水观音遗址的夏、商时期的土坑墓。这些墓葬结构虽然简单,但却是建筑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室建筑,虽大多沿袭了土坑墓的形制,但亦有所发展和变化。这表现在统治阶层人物的墓葬建筑上,新都马家乡战国大型木椁墓和成都凤凰山西汉大型木椁墓最为典型。东汉时的墓葬建筑有两大类,即砖室墓和崖墓,砖室墓结构复杂的当首推新都清白乡的大型砖室墓。崖墓的结构也有大、中、小三类,它的分布甚广,在四川的各个流域均有发现。至于崖墓的族属问题,目前尚有些不同的看法,这可能是由于研究者以各自不同地区的历史情况为据立论的结果。实际上,崖墓的族属也是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如宜宾地区的崖墓则可能是僚人的遗留,乐山地区的崖墓则可能是青衣羌的遗留,阆中地区的崖墓则可能是属于賨人的遗留。但东汉时期崖墓的出土文物,则基本上多具有汉文化的特征,这就不难看出这些不同民族的后裔,已与汉族相融合,而且都奉行崖墓这种葬俗。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居住在四川西南边区的民族,还有两种不同的墓室建筑,即石棺葬和大石墓,这是研究有关民族建筑史的物证。汉以后的墓葬建筑,则基本上承袭了汉代的砖室墓和崖墓两类,惟其规模一般不大,建墓所用的砖亦较以前的薄小。至五代两宋的砖墓则不用花砖而用素砖。此外,还有宋代的石室墓,明代的砖石墓和宋明时期的悬棺葬等墓室建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五代前蜀王建和后蜀孟知祥的两座不同风格的石室墓,以及明代朱悦燫的华丽的砖石墓等帝王墓葬。以上这些墓葬,均是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东汉石阙,在四川现存约二十余座,均为墓阙,其数量为全国之冠。近年在资阳县发现的东汉石棺上石阙画像的榜题称为“天门”,这应与两阙间为神道之意相同,阙是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木建筑。最早的应是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房基遗存,虽然对当时所用的建筑材料不详,但推测是竹、木之类,这是古蜀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其次,是成都十二桥发现较完整的木建遗存,其时期约当中原的商代,这可能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木构建筑,作为古代建筑的实物史料,尤足珍贵。宋代木建,目前所见仅有江油市窦圌山飞天藏殿和飞天藏,其中特别是飞天藏上的镂雕楼阁和木雕神像均为国内罕见。元代木建筑在四川仅有峨眉县的飞来殿和蓬安县的永安寺大殿等少数几处。至于明代木建筑则在四川保存不少,成群的有平武报恩寺和遂宁广德寺,而尤以前者最为完整。其他有蓬溪宝梵寺、新津观音寺和广汉龙居寺,以及明清之际的成都鼓楼街的清真寺等,这些木构造亦均具有文物价值。
塔为佛教建筑,是佛骨之所,其形式有楼阁、密檐、亭阁、复钵(喇嘛塔)和金刚宝座等。四川最多的是砖建各式塔,其次是石建塔,亦有个别塔为砖石所建。此外,还有所谓文峰塔(俗称风水塔)。
桥梁是交通所不可少的重要建筑,它的形式有屋桥、拱桥、索桥、浮桥、伸臂桥,以及原始的溜索桥等。它所用的材料亦有砖、石、竹木和铁等多种。四川古代桥梁的遗存虽然不多,但却在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留有两种桥梁的图像,即平桥和拱桥。两桥建筑十分科学,符合力学原理,证明四川在东汉时期的建桥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牌坊。在四川所遗留的多为明、清时期的旌表性质的纪念建筑物。其中最多的是石坊,其次为木坊,陶坊仅发现一座,在不少的石坊上,均有题材广泛的精湛雕刻。
四川的建筑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石窟寺建筑,这在石刻造像简述里已经提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