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和山书院
兴文县和山书院
兴文县地方志办公室
和山书院现位于四川省兴文县古宋镇境内,书院北靠秀丽旖旎的香水山,南临绿波潋滟的宋江河,曾是古人的教育圣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
据嘉庆《大清一统志》中《泸州直隶州》记载,康熙四十三(公元1704年),川南九姓长官司长官任嗣业捐田10亩,在九姓学宫之侧兴办起教育场所,广泛接纳平民子女就读,因九姓长官司境内有中和山,故以此为书院名,取名“和山书院”。
嘉庆年间,九姓长官司长官任清又捐助田产10亩,将“和山书院”迁址于泸卫米市街(当时九姓长官司已属泸卫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因书院地址局限,遂另觅新址(即今兴文二中桂花厅),建屋三幢,后面扩入大片园地为书院所用。
和山书院位于古宋镇兴文二中桂花厅,原为五开间,1998年兴文二中修建教学大楼时,将书院右边2列拆除。书院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当地刘启英捐资所建,建筑坐北向南,整体呈矩形,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小青瓦屋面,抬梁穿斗混合梁架,面阔三开间12.8米、进深8.8米、高6.5米,有台基,素面,现为兴文二中校史存列室及工会俱乐部用房。
和山书院是古宋二中的前身。古宋二中,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初名为“和山书院”。书院位于宋城西北角上方,似襁褓静卧于香山怀抱中。校址地势较高,可眺览全城。山上古木参天,校内草木葱笼,繁花似锦,山上山下,相得益彰,映带成趣,风景十分优美。
书院先后更名为经纬学堂、高等小学堂等,1912年增设初中班,次年将两班初中生并入江安中学。1929年,县长马鸿奎与本县人士商议提拔马路捐款一万元作开办费,每年每两粮税附征五元作经常费,开办初中,停招高小新生。1958年增设高中班。
自书院创办到形成高中的几百年来,和山书院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著名的四大博士刘大悲、刘洪波、叶石荪、卢德全;为革命牺牲的秦青川、刘莜甫、阮俊臣、方熙、常嗣先等革命先辈;建国后在党政担任重要职务的常复武、文功元、王斌、刘复初、罗髫渔、赵懋辉等。教育部除给予嘉奖外,又特别发文:“古宋中学毕业生免考试三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分给毕业文凭。”真是:“人才不择地,豪俊出偏隅。”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不断发展,和山书院早已今非昔比,变成了现在的兴文县第二中学,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1997年发展为宜宾市重点高中,2003年底创建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曾先后成功创建四川省绿化示范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等,获得宜宾市文明单位、宜宾市先进集体、宜宾市园林式单位、宜宾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和山书院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从和山书院到兴文二中,时光匆匆走过三百余年,当书院穿越历史的尘埃走向现代社会,相继以学堂、学校等不同面目在文化版图中“复活”时,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共兴文县委党史研究室(兴文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