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兴隆湖再次蓄水 公园城市多个场景“上新”
7月20日,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进入收尾完善阶段。从兴隆湖畔,市民可远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摄影:米克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王国平
阔别10个月,兴隆湖“换妆”归来。
7月20日,数名工人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再次展开蓄水工作,随着湖面缓缓抬升,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进入收尾完善阶段。本次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在完善提升水生态的同时,还结合市民、企业意见,丰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设置更多新经济、新生活、新消费场景,提升兴隆湖整体体验。
探变
提升后的兴隆湖有什么新特色
“蓄水后的兴隆湖看起来更漂亮了。”成都市民任雅晴来到兴隆湖畔忍不住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兴隆湖为什么要进行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与成都被定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有关。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意味着更精准的定位,更清晰的行动指南。
天府新区湿地建设高级顾问袁兴中教授认为,兴隆湖的生态修复是一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整体的湿地修复,其修复路径是从湖泊要素、结构、过程到结果,系统塑造了完备的水域地形,完善了丰富的底栖亚系统建设,营造出浅滩深潭,生物多样性生境,构建出“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微生物”共生的高效复合生态净化系统。
摄影:天新小马
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这一过程中,天府新区引入多位“技术顾问”。提升方案得到了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公园城市色彩总规划师宋建明、天府新区水生态建设总顾问张饮江各行业权威专家多次指导。清华、中科院、川大、哈工大、重大等高校以及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新区本土专家等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
兴隆湖所在的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与城市形态相匹配的生态价值转化。环绕兴隆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目前已经形成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独角兽岛、成都超算中心等代表代表着未来产业的一大批重大项目和国家级创新平台环湖分布。这里是目前四川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事实上,在天府新区,无论产业大小,每个项目在规划建设时,都设置一条面向公众开放的绿道,并形成连贯的绿道体系。
出招
公园城市多个场景“上新”
兴隆湖外,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上也接连“出招”:7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公园(绿道)场景营造和业态植入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鼓励新建成城市公园(绿道)在用地规划时,配置不超过用地面积3%的商业用地,以更好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公园城市的场景营造提供了标准。
摄影:米克
7月19日,《成都市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导则》正式印发,为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有机更新明确了总体目标导向、主要路径方法、实施建设方式。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有机更新,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当下,成都市中心,天府文化公园的建设正加快推进。成都在青龙湖畔规划建设公园城市会客厅,旨在向全世界展示成都贯彻新思想、践行新理念,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创新实践和最新成果。
如今在成都,公园城市创造性转化的场景千姿百态,遍布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7月16日,成都再次将啤酒节搬入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继公园里跑步、喝咖啡、看展览、极限酷跑等玩法,在公园里喝夜啤酒成为成都人最新的“打卡”方式。
连接工作,抵达生活,成都规划建设了世界最长绿道。当前,成都市绿道累计建成4780公里。书坊、花店、商店、咖啡馆分布其间,与市民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成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5平方米;规模居全球第一。在成都,城市成为公园,公园也是家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