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千里岷江第一镇 5里长街浓缩2000年繁华

作者:吴晓玲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10 10:19: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6月26日,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包括“蜀王金宝”“永昌大元帅金印”等在内的500多件出水文物,让人们关注到了千里之外的彭山江口。

 江口古镇(盛晓波 摄)

这座岷江与府河交汇处的小镇,千百年来因水而生,一直是一座繁华的水码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江口作为“千里岷江第一镇”,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沿江岸而建的五里长街,写满喧闹与繁华。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江口日渐衰颓。如今,“张献忠沉银地”的新身份,将有望助这座千年古镇获得新生。

历史悠久 小镇见证古蜀王败亡

江口,位于岷江与府河交汇之处。因地势险要,一直是四川西南通往成都的咽喉,也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公元前316年,它就曾见证古蜀开明王朝最后一位蜀王在此的败亡之战。

6月22日,夏至已过的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生机盎然,一派温润气息。滚滚岷江水奔流而过,带来习习凉意。场镇上一纵两横的街道上,不时能看到古老的黄桷树、皂角树亭亭如盖。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吱吱呀呀的竹椅上打长牌,街沿上不时可以看到老猫呼呼大睡,低矮的门板房大多大门紧闭。时光,在小镇俨然停滞。

“我们这里历史悠久得很,张献忠沉宝都不算啥,好几千年以前有一个古蜀王想保命,都是逃到我们这里来的……”茶铺里,一群老人呷着浓茶,摆起历史有板有眼。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和江口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这里的历史变迁。

站在岷江之滨,彭山本土文化学者倪兴国指着对岸一公里处的地方说,“这是武阳故城遗址,也就是当年古蜀开明王朝最后一位王的败走之地。”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使张仪、司马错伐巴蜀。开明王企图在江口从水陆两路阻击秦军,终因寡不敌众败亡。史料一说他在此被俘,一说在此被秦军所害,蜀灭。倪兴国说,秦灭蜀以后设武阳县,县治所便在今江口镇河西武阳城。其后,又把县治所迁到了江口古场镇,“当年的蜀王败亡,江口也因此可称见证者。”

江口春色(梁卫东 摄)

事实上,水陆交通发达且地势险要的江口,见证过5次古代战争。除蜀王败灭之战以外,东汉初期岑彭、吴汉与据蜀自立的蜀郡太守公孙述之战,东晋名将桓温伐蜀彭模之战,东晋大将朱龄石攻灭谯蜀之战,明末张献忠与杨展江口之战都曾在此进行。而民国时刘湘、刘文辉岷江之战、1949年解放彭山之战,也因江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将其作为了战场。

特色文化 “武阳买茶”香播四方

时空延续积淀,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又孕育出了茶肆文化、古建筑文化、崖墓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1992年,江口还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的《僮约》,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但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王褒提到的买茶处武阳,就是我们现在的江口一带。”彭山区社科联主席钟华说,王褒在《僮约》中两处提到茶,“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尽具”意为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茶”就是说要赶到邻县的武阳(今江口一带)去买回茶叶。“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也写道‘南安、武阳皆出名茶’,说明江口一带在当年已是茶叶的主产区和著名的茶叶市场。”

在江口的古老文化中,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江口崖墓,在全国考古界也鼎鼎有名。被郭沫若称为“天下第一吻”的汉代石雕、摇钱树等精品文物,便出自这里。

江口老街(柴树清 摄)

在江口古镇主街之上,朱墙黑瓦的汉崖墓博物馆很是引人注目。“上世纪40年代以前,我们当地人都叫这些崖墓为蛮洞,以为是远古时期土著人居住的洞穴,后来才晓得是崖墓。”倪兴国说,江口崖墓的正式发掘始于1941年的川康古迹考察团。著名的“天下第一吻”石雕,便被考古人员在一处墓口门楣上发现。当年,郭沫若见到这处浮雕连称神奇,亲自命名为“天下第一吻”。如今,江口方圆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探明崖墓4580座,规模为全国之最。走进汉崖墓博物馆,不仅能够从规模宏大的墓室感受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理念,还能在墓室浮雕中看到四川最早的“妻管严”原型:在墓室浮雕的“夫妻和睦图”上,男子曲膝于灶前,一手执瓢、一手举刷,正在烹饪,而一女子身背婴儿,双手扶着男子臂膀,面部充满了柔情蜜意。墓道中,还保留有陶制排水管通向墓外。可见两千年前,四川先民就能设计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繁华千年 喧嚣水码头的昔日荣光

相比久远的历史,如今健在的老年人,大多能够忆及的,还是江口作为水码头的繁华。透过场镇斑驳的码头和苍老楼阁,依稀能看到往日的荣光。

“那些年生,江口热闹得很哦!”住在江口横街的李婆婆,老宅对面有一株三四层楼高的黄桷树。她对几十年前江口的风光记忆犹新,“以前树旁就有唱戏的万年台。每年三月彭山仙女山朝山,戏台上的川戏要唱整整一个月。这里的烟帮、茶帮、船帮等帮口出钱请剧团,戏免费看,24孝的本子要唱完。那个时候这条街上人挤人,水都泼不进……”

倪兴国说,江口老街因水码头而兴。为了方便来往客商打尖住店,店铺便沿江岸蜿蜒而建,从南到北绵延5里。上江口处,有500米长的横街子,下江口也有500米长的河街子。在5里长街上,则汇集了九庙、三会馆、七桥七沟和六大帮会。1949年以前,沿街码头多达50几个。每天有两三百艘货船,三四千商人船工进出。然而,延续上千年的场镇,为何看不到动辄几进院落的大宅和雕梁画栋呢?倪兴国说,江口地处山阴,是修筑墓地的风水宝地,却并不是达官贵人眼里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因此一直作为商贸中心存在。“房子主要用于做生意,修建竹篾木板房投入最低。再加上在沿岸斜坡上修造,最终成就了五里长街遍布吊脚楼的景观。上世纪40年代,街上的旅店茶铺和饭馆就有100多家,昼夜营业。”

江口老街(盛晓波 摄)

五里长街,水码头喧嚣渐渐远去。

在废弃的河街码头,长约20多米的青石板路从江边铺到了五里长街。人迹罕至的石板路长满青苔,俯下身,还是能够看到以前来往客商在年复一年中踩出的凹痕。倪兴国说,以前的交通主要靠水路,“因为府河水浅,作为两江交汇处的江口,就成为货物卸载中转的重要集散地。这里既有从上往下运的成都京果(糖果)和洋布,平武、松潘等地的药材、什邡烟叶、温江大米,也有从宜宾、乐山往上运的盐巴、煤炭、土碗、棉纱、丝绸等。从早到晚,码头上的人络绎不绝。”

古民居(陈家明 摄)

从码头拾级而上,左侧的一处吊脚楼已经废弃。用红砂石做的屋基开始风化,竹蔑墙有的已经坍塌,留下木柱苦苦支撑。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却是生意火爆的一家旅馆。倪兴国曾因为到江口收集民歌在此下榻过一晚,“住店的太多差点没床位。”那一次,倪兴国切身感受到江口老街的勃勃生机,“清晨一大早,遍街都是顶着簸箕卖油糕、胀死狗儿(当地一种豆糕)的。东西卖得相因,就是拉纤的壮劳力,也能有适合自己的早饭。到了中午和晚上,茶馆的吆喝声、饭馆的划拳声、戏台的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没人不说江口繁华。”

到了江口横街,这里的店铺就主要从旅馆变成茶铺子。80岁的毛素英老人,在横街上卖了几十年茶水,从一杯5分钱,一直卖到两三年前的两元钱。每逢赶场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要起床烧好几十壶开水。乡坝头的赶场人累了渴了,就会陆续到茶铺歇脚,“一天可以卖100多碗茶。铺子不但可以歇气,大家坐拢一堆三五两句摆龙门阵,还可以听到不少消息。”如今,年事已高的毛素英在家人劝说下关掉了茶铺,那些她全部叫得出名字的茶客们,转到了附近的铺子。40多岁的老板冷丽红,继续着这桩“每碗茶2元坐一天”的生意。这位胖乎乎的大姐个性开朗,她一边乐呵呵地吐槽“除了房租哪里还有赚头”,一边又自我安慰“一个月还是有一千多元的生活费,至少能够把老人娃儿照顾到,比在大城市里打工轻松多了。”

古街新生 江口沉银孕育发展新机

房屋老旧,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因水而生的江口,在陆路交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日渐沉寂。伴随着江口明末古战场遗址的考古发掘,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口,有望重迎繁荣。

江口五里长街的汉崖墓博物馆,一街之隔的地方就是张献忠江口沉银的遗址所在地(现改为“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展开考古发掘,从岷江江底出水了3万多件精美文物。“西王赏功”金银币、明藩王府的金册、官府银锭以及民间的各种金银首饰,证实了流传数百年的张献忠江口沉银并非传说。

在江口古街,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听说过张献忠在此“千船沉银”的传说。家住遗址旁的罗淑华老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一辈念叨过“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识得破,买下成都府”的传说。江口附近的很多老百姓,也一直坚信张献忠“千船沉银”之地就在彭山江口。

江口古韵(袁志福 摄)

伴随着遗址的正式发掘,“江口沉银”成为了彭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彭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炜说,去年的江口沉银发掘,用实物证实了江口沉银不是传说。今年4月,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考古项目还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极大提升了彭山文化知名度,“彭山将用好用活这张名片,让江口成为一座独具文化个性的遗址之城。”

目前,彭山正在筹备建造全球第一座宝藏博物馆,初步计划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成与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足鼎立的巴蜀新名片。博物馆预计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建设规划。为了让建设不留遗憾,此前彭山专门发出征集倡议令,邀请全球有识之士参与策划与规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有望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共建,在文物展示之外,通过学术研究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和背后故事。

此外,彭山将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口崖墓、省级风景名胜区彭祖山等资源,统筹推进周边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岷江航电项目,在江口沉银遗址区筑造平湖盛景,并建设200亩的遗址公园。在此前的专家研讨会上,有专家还建议在此策划水上大战的实景演出,还原张献忠在此兵败的历史场景。届时,江口沉银、汉代崖墓等特色文化,将让未来的江口独具特色。

80岁的罗淑华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她指着略显冷清的古街说,“以前这条街上有1000多住家户,现在只有四百多户了,留在屋头的都是老人娃儿,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对于未来的江口,老人已有自己的憧憬:“我家屋后那片山,漫山遍野都是柑子树。以前博物馆开起的时候,好多日本人、英国人都要来参观,我们的柑儿就摆在街沿坎卖。要是江口打造了,那不是从成都下来的游客就能把一片山的果果儿买完!这样,我的几个娃娃和孙儿在江口就能挣到钱,他们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垂垂老矣的古街和老人,亘古奔流的岷江水都在期待。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吴晓玲

来源: 四川日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