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巴州手工土纸制作: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巴州手工土纸制作
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一
历史渊源
“巴州手工土纸”是指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巴州区境内,一种以最原始、最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出来的土纸(又名火纸)。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龙家沟,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造纸技艺。
土纸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工序繁杂,主要包括:伐竹、破竹、沤竹、清洗、碾料、提浆、舀纸、压榨、揭纸、晾纸、裁纸、成品包装,与《天工开物》记载的蔡伦造纸术完全相同,至今手工土纸人家还供奉着蔡伦先师——越国汪公的神位,并流传:祭伦舀纸不成张,观音菩萨说药方,鲁班老爷制榨床,九玄娘娘造帘张。
“龙氏手工土纸”源于明时,兴于清朝,盛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之初。“龙氏手工土纸”最早出现于明朝永乐年间(1368—1644)的湖北孝感一带,至今有800余年历史。据传,康熙年间,龙学金携家眷4人迁至今巴州区化成镇龙家沟,以造纸维持生计,是龙氏手工土纸传承第一代,在化成镇龙家沟走过了200余年历程。龙氏手工土纸鼎盛时期,龙家沟“家家有作坊,户户有土纸”,手工土纸作坊,至今已存续八代。
二
土纸生产工序及器具
(一)工序
土纸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工序繁杂,从取料到纸成品期间要经72道工序,历时3个月,主要工序如下:
1.取料:砍竹、弃枝裁竹、破竹、晾晒、捆竹、上架、堆码、采桦药。
2.沤料:建池、浆池、装料、加石灰、压料、出池、换水、洗料、装池、发酵。
3.碾料:运料、上碾盘、翻料、下盘。
4.舀纸:入槽、加水搅拌、放水、加清水、过滤、加滑药、打响棍、搅拌、加入少量清水、撮、刮、荡、上帘浆、下帘、叠纸。
5.压榨:用木板轻压、加木头积压、加石头重压、用短棒吊压、用大棒重压、用绳子系棒加压、用双脚站在短棒上打压、用木板刮水、用棕丝或布条将水擦干、放榨、取榨、运纸垛。
6.揭纸:用手将右纸垛揉松、用手将左纸垛揉松、将纸头揉松、用木板将纸壳正面轻揉、起纸角、用双手赶、叠纸、拉纸。
7.晾纸:晾纸、揉纸、理纸、压纸。
8.裁纸:压纸、量纸、割纸、打纸片、打钱、揉纸、理纸、捆纸。
9.成品包装。
(二)器具
主要包括制作和舀纸器具。
1.制作器具:柴刀、木锤、漂洗池、发酵池、碾子、野生桦叶、滑水池、竹滤网、泡胶桶、扒杆、纸槽、铡竹刀。
2.舀纸器具:帘床、纸帘、纸板、纸榨、抬纸架、牵纸凳子、压纸棒、晒纸架、裁纸刀、钱片、钱架等。
三
主要特征
(一)水源特征
土纸色泽的好坏,很大程度得益于当地水质。香纸沟溪流密布,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澈、凉滑,制出的纸色泽透亮。
(二)原料特征
“龙氏手工土纸”选用当地“慈竹”,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原料是当地土纸质地优良的主要原因。
(三)工艺特征
一是“龙氏手工土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所经过的72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它的生产技艺全靠父子传承(传男不传女),世代相传。土纸加工技艺,除靠父子之间的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体会及感悟才能掌握,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二是原料加工大都采用日晒、雨淋、露炼等方法,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
(四)产品特征
纸质绵韧,纸面平整,隐约有竹帘纹,色泽金黄、艳丽,吸水性好,因造纸时加入桦叶,故作冥纸焚烧时,灰成白色,还带有淡淡清香味。
(五)消费特征
主要用于传统祭祀、包装等。
四
重要价值
(一)龙氏手工土纸制作,工艺古朴,历史悠久,与《天工开物》中所记载蔡伦造纸术工艺相同,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
(二)长期以来,龙氏手工土纸,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作为龙氏手工土纸产品,市场消费空间大,供不应求。
五
主要产品及用途
土纸以一帘三张,十张为一叠,十叠为一把,十把为一捆,俗称“千张百合”;大纸(土纸)主要用于烟花、爆竹及包装原料;卫生纸(较细腻);纸 钱(冥纸);祭祀书写纸。
六
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代龙学金,第二代龙联方,第三代龙显德,第四代龙江荣,第五代龙从兴,第六代龙开林,第七代龙太双从小跟爷爷龙从兴、父亲龙开林学习“龙氏手工土纸”技艺。而今,化成镇境内的“龙氏手工土纸”作坊仅存两家,第八代传承人龙春蓉,10岁开始跟父亲学习舀纸,已掌握基本要领。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巴中市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