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西充县祥龙板凳龙
西充县祥龙板凳龙
铿锵的锣鼓敲起来,一条板凳龙伴随着节拍,在“龙宝”引领下,时而龙头高昂,时而上下翻腾,让人眼花缭乱。这支来自西充县祥龙乡的舞龙队,为现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板凳龙表演,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西充人喜欢龙舞,源于对龙的崇拜。人们普遍认为龙是一种神异之物,其形象有马的头、蛇的尾、鹿的角、牛的耳、兔的眼、蜃的腹、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所以民间都说龙身九种。人们心目中的龙,能隐能显,能细能巨,能飞能潜,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西充龙舞种类很多,形式多样,大致归纳为火龙、草龙、水龙、板凳龙、彩龙5种,而板凳龙更是其中一绝。
板凳龙为祥龙乡所独有。该乡明末清初板凳龙就十分盛行,其传统耍法是3人耍,2人耍龙头,1人耍龙尾。耍龙头的2人,一般中、高个子,耍龙尾的人要比耍龙头的人个子稍高、体形宜瘦,人必须灵活,便于耍龙时穿龙、滚龙活跃生动。板凳龙盛行时期,祥龙乡每个家庭都可以组织一条或多条玩耍。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彩龙花样翻新,板凳龙一时遭到冷落。2000年后,四川省文化厅号召抢救民间文化艺术,板凳龙才得以新生。
2002年初,祥龙乡龙舞被列为全县春节联欢晚会必演节目,编导人员李平考虑到彩龙龙身太长上舞台受场地限制舞不开,为让板凳龙上舞台既新颖又不择场地,就把过去的单条板凳龙联结起来变成多洞板凳龙,演出收到很好效果。这一年,在“李子园之春”文艺晚会上,首次出现一人独耍的板凳龙、三人板凳龙和七洞板凳龙,对板凳龙既有抢救和继承,又有改革和创新。
2004年12月,四川省文化厅命名祥龙乡为“板凳龙舞之乡”。2022年,祥龙板凳龙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条条板凳首尾相连,在舞龙人手中,时而腾飞、时而俯冲,时而聚拢、时而散开,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西充县祥龙板凳龙的独特魅力。岁月变迁,板凳龙流传不息,表演形式也日益丰富,表演主题也由过去的春祭秋酬、祈求风调雨顺,转变为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西充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