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非遗】揭秘!中国第一个登上维也纳艺术大厅的居然是阆中的一位农民...

来源:来源:无线阆中 发布时间:2018-12-03 17:12: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11月1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和阆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指导的“中外偶戏,梦圆阆中”第七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暨国际木偶皮影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研讨会开幕式在阆中古城隆重举行。当天, “王皮影博物馆” 正式开馆迎接游客,共圆了三代人的梦想!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川北阆中王皮影经经了“生”与“死”的阵痛,终于坚强地“耍”起来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增添了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景观;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一张来之不易的城市名片!

▲1999年1月22日《四川日报》刊发

揭秘:中国农民第一个登上维也纳艺术殿堂,比宋祖英早15年


 时间回放到2003年,当年11月23日晚,在最著名的音乐殿堂金色大厅,中国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声显得格外优美动人,随后有媒体报道称:这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在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根据记者当年的采访和报道记载:早在1988年6月10日(比宋祖英早15年)第一个登上维也纳艺术殿堂的是来自四川阆中的一个农民艺术家——王文坤。


根据录音采访整理:

 30年前,川北阆中一个普通农民曾带着他的家庭皮影艺术团登上“音乐之都”维也纳艺术殿堂。19生前,老艺人带着他的皮影梦随风仙逝,被誉为电影之父的川北皮影在民间风雨飘摇。为抢救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瑰宝,老艺人的后裔重新组建皮影艺术团。


一张牛皮刻出人神山水,半边人脸表尽喜怒哀乐。王皮影:重现“影子”黄金时代!


 皮影艺术,堪称川北一绝,古城一景。曾登上维也纳艺术殿堂的川北阆中皮影艺术家,人称神画手的王文坤带着他的皮影梦撒手人世。然而,源远流长的王皮影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阆中皮影赫然入目。


 王皮影后裔重振雄风,重新组建皮影艺术团,拉开了王皮影大“闹”古城的序幕。从40年前王皮影的兴旺,到电影时代来临后王皮影的衰败,再到王皮影的复出,一波三折的王皮影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国皮影艺术的活化石。


王文坤——皮影“耍”到维也纳


 80年代初,皮影在川北农村仍是鼎盛时期,王文坤组建了家庭皮影艺术团。自编、自演排了一些活泼向上,歌颂农村新变化的剧目,为川北地区的父老乡亲增添了无数喜悦,丰富了那个时期贫乏的文化生活。


 1986年底,一名叫卡密斯基的奥地利收藏家来到中国,从唐山、黑龙江、山西、陕西辗转来到四川,四处寻访搜集民间工艺珍品。带着对外国友人的热情和礼貌,四川省群众艺术馆为卡密斯博士安排了一场由王文坤为其表演的单人皮影。王文坤带上几样上好的“行头”精心准备了一场“穆桂英大战杨宗宝”的川剧折子戏,只见王文坤一个人双手走影子(耍皮影),用嘴说唱,又打锣、吹唢呐、拉胡琴。一场演出下来,卡密斯基博士瞪大双眼,吃惊地望着王文坤好半晌说不出话来。紧接着,王文坤又拿出一张牛皮摆在桌子上,娴熟地操刀雕刻,仅仅用了15分钟时间,便雕刻成皮影“喜鹊登梅”,站在一旁的卡密斯基见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既不起画稿,眨眼功夫就刻好的皮影赞不绝口,连声称“奇人、奇人!中国艺术,好!好!好”!



 卡密斯基带着王文坤现场制作的皮影和剪纸画,也带着神奇的中国民间艺术回到奥地利。在该收藏家的促成下,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一行4人,于1988年6月10日启程前往奥地利参加世界艺术节。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演出,中、英、美、意、日等国人员竞相观看,王文坤的皮影轰动维也纳,当地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当地的报纸头版头条,大篇幅地对其进行了报道,东方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王文坤和他的家庭皮影艺术团受到奥地利总统、夫人和王子的亲切接见和合影留念,并授予王文坤金质奖章一枚,10个皮影被该国国家博物馆购买珍藏。奥地利总统称赞:“这是真正的东方艺术品”。随后,应奥方挽留,王文坤又在奥地利进行了为期22天的巡回演出,场场爆满。



传承技艺,小皮影改成大皮影


 川北皮影一般分为土皮影、渭南皮影、王灯影(皮影)。王灯影指的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川北皮影创始人王文坤。他是阆中市宝台镇醴泉寺村民间艺人,是全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皮影。


 王文坤出生于1923年2月11日,他的家是一个世代传承民间艺术的农家。王文坤自幼跟随多才多艺的父辈学习泥塑木雕和民间剪纸工艺。1942年,19岁的王文坤便能将父亲的全套艺术活儿包揽下来。


 其父见他天资聪颖,便将他拜给了当时在川北十分有名的阆中冯朝清皮影班艺师李云亭为师学艺,从而踏上了“耍影子”的艺术道路。


 每当看到师父一笔一画在牛皮上画线条起草图,再用雕刀小心翼翼地刻画时,王文坤便琢磨开了,能不能减少繁琐的程序,不起草图呢?再者,以前耍的都是“小影子”,能不能将“影子”耍大些呢?


 然而,在那个时候,要违背师命是绝不允许的。既然不敢公开干,王文坤就只好趁夜深人静之时,找来牛皮偷偷练,他刻苦钻研,终于成功地练就了随心所欲,画画不起稿,自然流畅的皮影制作流派。


 师父发现了王文坤的秘密后,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微笑地应允了他的做法。师徒二人对沿袭下来的传统皮影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小头子换为大头子。


不日,经过改头换面的大皮影一露面,便轰动乡邻,附近几个县的不少达官贵人都争先恐后地请他们前往演出。王文坤对小皮影的改进取得成功,使师父名声大振,师父也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技艺传给了他。跟随师父数年后,师父便将在川北红极一时的皮影班传给了王文坤。


王文坤从师父手中接管了皮影班后,有了自己的全套人马。他又认真学习“雕、画、走、唱、拉、扯、吹”等绝活,彻底改进完善了当时盛行的影像较小的渭南皮影,创立了影像更大,造型更生动有趣,剧目更齐全的王灯影,增强了皮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独家采访,老艺术家王文坤忧心忡忡


1999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二,那时王文坤已是南充市和阆中市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四川民间美术研究会、四川剪纸艺术研究会理事,阆中市皮影研究会副会长。


 据王文坤介绍,他有300多幅作品参加过国家、省、地、县级的多次展览,其中,《文昌》(人物选型)获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奖,《龙腾鱼跃》获1990年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大赛奖,1985年他的皮影、窗花等18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博物馆珍藏。《天鹅石榴》《蝶恋瓜》等载入1986年《剪纸报》及省、市级各种文艺刊物。


 尽管有如此高成就,但王文坤告诉记者:“我最担心的是皮影艺术后继无人,我孙女和孙儿都学会了耍影子,但孙女觉得挣不到钱,一家人要养家糊口,我也没有办法阻拦她,现在孙女打工挣钱外出了,孙儿一人也难以撑起,我只希望这些东西(皮影)不会丢失,将来有个好归宿”,王老忧心忡忡地向记者诉说了这番话。

1999年11月6日,王文坤带着他的皮影梦留下遗憾与世长辞。


美好愿景“昙花一现”


 王文坤过世以后,阆中皮影也面临风雨飘摇的处境。有识之士呼吁,川北王皮影的再现,对拉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步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阆中市政府、阆中名城研究会已多次来到王文坤家,商量有关事宜。王文坤皮影继承人、孙子王访表示,将全新组建“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但苦于资金问题,至今未能开锣。


 当年11月1日,阆中市名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先生说,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的组建又有新进展。同时,阆中一收藏爱好者正在与王氏传人商榷有关筹建“川北皮影博物馆”事宜,如达成共识后,“王文坤皮影博物馆”和“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有望在来年与游客见面。


 “到云南丽江听古乐,到川北阆中耍影子”将成为古城又一亮点。当年的新闻媒体对王皮影的复出作出了一些跟进报道,但由于经费、场地等因素,王皮影还是千呼万唤不露面。这一“喜出望外”的美好愿景成为昙花一现。

国保申报成功“王皮影”柳暗花明


 为抢救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瑰宝,王皮影的后裔王彪、王访兄弟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达成了“坚决不‘卖’老祖宗”的共识,一致同意继承祖业,挑起“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的担子。


 2002年初,王彪、王访在成都皮影博物馆赵树同、赵洪父子的支持下东山再起。随后,兄弟俩在成都、北京、杭州等地“耍”起来了。2004年,王皮影回来阆中的家。


 “我张三爷不打仗,今天专门来审西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7时,一批北京、成都的游客有幸成为王皮影申报“国保”成功后的第一批观众。


 王皮影获““国保”荣誉后,王氏皮影的第七、第八两代传人对皮影的表现风格和配乐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在舞台的两边设有电子显示屏,台词有中文显示,解决了游客看得懂而听不懂矛盾,王皮影已成为阆中古镇游的城市名片。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今,王皮影不仅“耍”起来了,还“耍”得多姿多彩,还“耍”出了个“国保”称号。


 2018年11月19日,“中外偶戏,梦圆阆中”第七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暨国际木偶皮影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研讨会开幕式在王皮影博物馆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副主席凯伦·史密斯和亚太主席唐大玉为阆中授予“国际木偶皮影艺术交流中心阆中王皮影实践基地”铜牌。


 捧着这块金灿灿的牌匾,阆中市委副书记孔北川赓即亲手将这块沉甸甸的牌匾递交给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彪、王访兄弟俩的手上,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王皮影重现影子黄金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来源: 来源:无线阆中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