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技艺拾珠】李宝成创新制潮扇

作者:德阳市地方志办 来源:方志绵阳(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20 10:11:29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文昌帝君的祭祀活动中,有一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酬神还愿、驱邪纳吉的民间傩戏表演:梓潼阳戏。其中马鸣阳戏是保存下来最完整的梓潼阳戏,被专家称为传统的戏剧“活化石”。





梓潼阳戏始于清朝乾嘉年间,至今约有三百多年历史。梓潼阳戏供奉的戏主是文昌。在送文昌下山时,有四十人组成高脚大牌队伍,一人扛一块刻字的高脚木牌(把《文昌帝君阴骘文》中的至理名言,如“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天穹”之类刻在木牌上,红底金字) ,走在人群中特别引人注目。



马鸣阳戏是梓潼阳戏,也是四川众多傩戏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一般是为久旱不雨、久病不治、驱瘟镇邪而由主家邀请演出的,同时也有庆贺年节演出,以图节气年丰。阳戏的表演是由启坛、天戏、地戏、民戏几个部分组成。演出时间一是七曲山大庙春、秋季庙会和迎神会,春播、秋收庆丰年以及民间节气,旧时一般要3至7天。阳戏的音乐在形式上以方言为基础,以端公腔为基调发展起来的戏曲样式。阳戏的伴奏器乐主要是打击乐,阳戏的面具包括木偶和面具两个部分。





马鸣阳戏,如今已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梓潼县正在将马鸣阳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保护和传承好马鸣阳戏,梓潼县已建立马鸣阳戏传习所。

来源:方志绵阳(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 方志绵阳(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