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探访川江号子:古老旋律新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16:37:36 浏览次数:156 【字体:

探访川江号子

古老旋律新传承

图片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2025年3月5日,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渠江畔,一群老船工在川江号子的韵律下进行日常排练,昔日川江船工拉纤闯滩的情景再现。川江号子(当地又称渠江船工号子)是川江流域船工劳作时所唱的劳动号子,目的是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它在离岸、靠岸、立桅、拉纤等劳作时都会唱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机动船的普及,船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上岸后的船工们继续组建号子队,每周坚持训练,同时还赴四川、重庆各流域交流演出,将这一古老的旋律进行新的传承。图为1998年出生的李镇威(右)帮忙组装旱龙舟,他是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的孙子,也是号子队最年轻的成员。

图片

号子队成员在渠江畔训练,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右2)唱号子,孙子李镇威(右)跟随身边(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船工在罗渡镇川江号子传承普及研究基地组装旱龙舟,旱龙舟在两年前推出,有着方便移动、不限制场地等表演特点(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船工们在岳池县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训练间隙(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66岁的王仕路(中)在做训练前的穿衣准备工作,他在船上出生,父亲、祖父都是船工(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号子队在渠江畔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船工身背草鞋冒雨前往渠江畔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部分号子队成员,他们均是船工出身(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号子队在渠江畔训练,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中)唱号子(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船工们在岳池县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船工在罗渡镇川江号子传承普及研究基地开展旱龙舟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3月5日,在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渠江畔,一群老船工在川江号子的韵律下进行日常排练,昔日川江船工拉纤闯滩的情景再现(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在办公室介绍拉船用的纤藤(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船工在罗渡镇川江号子传承普及基地开展旱龙舟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图片

号子队在渠江畔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标题:探访四川川江号子:古老旋律新传承)

摄影:张浪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