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探访川江号子:古老旋律新传承
探访川江号子
古老旋律新传承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2025年3月5日,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渠江畔,一群老船工在川江号子的韵律下进行日常排练,昔日川江船工拉纤闯滩的情景再现。川江号子(当地又称渠江船工号子)是川江流域船工劳作时所唱的劳动号子,目的是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它在离岸、靠岸、立桅、拉纤等劳作时都会唱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机动船的普及,船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上岸后的船工们继续组建号子队,每周坚持训练,同时还赴四川、重庆各流域交流演出,将这一古老的旋律进行新的传承。图为1998年出生的李镇威(右)帮忙组装旱龙舟,他是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的孙子,也是号子队最年轻的成员。
号子队成员在渠江畔训练,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右2)唱号子,孙子李镇威(右)跟随身边(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船工在罗渡镇川江号子传承普及研究基地组装旱龙舟,旱龙舟在两年前推出,有着方便移动、不限制场地等表演特点(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船工们在岳池县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训练间隙(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66岁的王仕路(中)在做训练前的穿衣准备工作,他在船上出生,父亲、祖父都是船工(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号子队在渠江畔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船工身背草鞋冒雨前往渠江畔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部分号子队成员,他们均是船工出身(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号子队在渠江畔训练,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中)唱号子(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船工们在岳池县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船工在罗渡镇川江号子传承普及研究基地开展旱龙舟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3月5日,在四川省岳池县罗渡镇渠江畔,一群老船工在川江号子的韵律下进行日常排练,昔日川江船工拉纤闯滩的情景再现(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渠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李文广在办公室介绍拉船用的纤藤(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船工在罗渡镇川江号子传承普及基地开展旱龙舟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号子队在渠江畔训练(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标题:探访四川川江号子:古老旋律新传承)
摄影:张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