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彭忠富 ‖ 德阳潮扇:匠心风骨铸扇魂(中)

作者:彭忠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21 17:01:29 浏览次数: 【字体:

德阳潮扇:匠心风骨铸扇魂

(中)

彭忠富

工艺繁杂 创新艰难

民国初年,李宝成在崇果寺街买了两间铺面,平常只开半边铺板门承接订货。由于工艺要求高,产量很少,总是供不应求。各路客户都是先付订金,到期提货。一家人太忙,不得已于1914年收了汪正兴、钟树宾两名徒弟。3年学徒期满,又只管吃住效劳3年,再给徒弟开计件工资做3年,得到师傅允许另开扇庄。一个徒弟要在师傅处干9年,才能自立门户,看似不公平,其实这是旧时惯例,目的是尽量延迟徒弟开业时间,减少跟师傅的竞争。学徒期间,师傅要求极其严格。据龚德江的母亲江四方介绍,“我们以前跟师学艺,做不好要被师傅拿烟杆子打头。几次返工还不合要求,会被抢过去扔到房子上!”由此可见,潮扇庄对成品质量要求很严。直到1921年,德阳也仅有三家潮扇庄。

德阳潮扇(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李宝成病故后,其子李万忠继承父业,挂出金字招牌“老号李宝成潮扇庄”,扇庄业务更加兴旺发达。李万忠与其父不同的是广收徒弟,徒弟谢师后可另开扇铺。于是,德阳的扇铺越来越多。德阳潮扇在1938年前后处于顶峰,年产量约7000余把,其中高档扇近千把。那时四川交通已日趋便利,德阳潮扇远销省内外,成都、德阳更成为潮扇集散地。每年腊月间,各地客户来此洽谈业务,待春节过后,便派人来德阳坐等发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物价暴涨,百业凋敝,德阳潮扇随之滞销,扇庄门庭冷落,纷纷倒闭。到1949年冬,德阳城内仅存11家潮扇庄了。

从晚清李宝成创立德阳潮扇开始到现在,德阳潮扇工艺相沿至今,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德阳潮扇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号宽22厘米,竹丝数为168根;中号宽19厘米,竹丝数为156根;小号宽16公分,竹丝数为144根。德阳潮扇传统制扇工艺流程大致是:扇子框架采用绵竹西山大斑竹,刮去竹青劈成筷头粗方条,用甑蒸一个时辰(有的需三蒸三晒)以防蛀,再细刮上清桐油达到应有光洁度。扇背竹丝用越冬老慈竹,去竹青后浸泡盐水减脆,然后劈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经三蒸三晒防蛀处理后,再用成都上等白蚕丝线上下相扣,编成三道花纹竹丝扇架。扇柄由在成都大墙后街进回的羊胫骨和牛肋骨,或在华兴正街购进的象牙制成;稍次等级扇柄则用绵竹西山马鞭竹,以车、刨、刻、镂工艺制成不同规格扇柄。扇绦用柞蚕丝线染色,编织成双蝠形或双排梅花形彩绦,下系玉石鸟兽扇坠或银铸吉祥扇坠。扇边用缎条锁嵌,接扇柄处前后贴绸料花卉图案。一个熟练的匠人,制作一把潮扇,也需要三四天时间。加上精致的紫檀木座架,放在家里就是一个高雅的摆件。按照现在一个技工每天三百多的日薪算,一把德阳潮扇售价一千多,我觉得也是合理的。

竹编画扇 43cm×23cm 2017年(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作品,图片来源:德阳文艺网)

当然,整个制扇过程的关键部位还在于扇面,其绢料在成都纱帽街进货,要求绢质细薄匀称平展。绢料下衬裱夹江宣纸,绘画效果为半生熟。传统的绘制为工笔写意国画,改良后也适合年画、水彩、水粉、油画等。如果是名家书画,这把德阳潮扇还会涨价,因为名家书画具有稀缺性,本来就具有升值空间。譬如就李宝成而言,他虽然研制出了德阳潮扇,但是不会书画,只好请德阳城内有名的书画家作画。每年开春请书画家吃酒时就会订立合同,不然到了旺季潮扇供不应求时,画师也忙不过来。有诗赞颂当时的德阳画家:“松舟兰竹庆川松,师篁美人谢芙蓉。竹生精工挑柳燕,尹陈山水夺天工。”可见德阳县书画界真是人才济济,这也给德阳潮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德阳画扇面的有四大名家,其中首推画师朱师篁。朱师篁笔下的古装仕女体态轻盈,娟秀俊雅。其代表作《阆苑美女牵狮图》扇面,构图华丽,勾勒仔细,人物手指关节毕现,狮兽毛纹细密、憨态可掬,堪称珍品;朱师篁的花鸟画,四季花卉明艳多姿,巧妙地点染一二只呼之欲出的蝴蝶、甲虫之类,衬托出画面动与静的协调气氛。抗战期间,张大千到德阳时,曾以重金收藏朱师篁绘制的素缎帐檐《百蝶图》,其作品魅力可见一斑。至今在雅昌拍卖网上,仍可搜索到朱师篁的一幅题为《千秋一品》的设色绢本画作。画面呈圆形,一只张开翅膀的仙鹤正单脚站在松树上,回望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月亮。从画面的题签看,此画作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当时还没有德阳潮扇呢。否则,朱师篁的画作有可能变成德阳潮扇的葫芦形。葫芦谐音“福禄”,手摇德阳潮扇,清风徐来,福禄双至,真是美哉妙哉!

朱师篁《千秋一品》

说起张大千,跟德阳潮扇还真有些渊源,因为张大千的女儿1936年嫁给了德阳人肖建初。肖建初本是张大千的学生,由于这层关系,张大千自然到德阳的次数要多些。德阳潮扇庄老板们得知张大千来到德阳,纷纷出重金聘请他作画,又集资为张大千在德阳举办画展。一来二去,大家跟张大千的关系自然熟络起来。除了张大千外,张善子、叶浅予、蒋兆和等都由扇庄捐资在德阳文庙办过画展。常年跟着画家们打交道,一些扇庄老板也拿起毛笔,开始学着在扇面上作画来。由于有名家指点,他们进步神速,很多人都学会了画画。譬如陈辉庭、龚守春、温永祥、蔡维达等都出手不凡。他们或于春秋佳日或逢年过节,备酌约会画友,研讨诗书画艺,主客融洽无间,往往在酒筵上议定画扇润格,有异议则在席后茶余协调。平时,画师与扇庄主人风雅交往不失礼仪。

龚守春是龚德江的父亲,其师傅是李宝成的徒孙,因此龚德江算是德阳潮扇的第四代传人。龚守春九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跟着保娘过活。保娘希望龚守春能学点手艺,长大后能养家糊口,于是将其送至江彝金潮扇庄拜师学艺。老板有个侄女叫江四方,彼时也在潮扇庄做学徒,主要从事编织缠线工作。老板看见龚守春踏实肯干,头脑灵活,很快掌握了德阳潮扇的全套工艺,于是做主把两人撮合在一起。龚守春成家后,就搬到了德阳城里,在崇果寺附近自立门户开起了“春福亨”扇庄,夫唱妇随,前店铺后作坊,生意做得还算红火。与德阳城里的其他扇庄一样,夫妻俩仍然是半年做扇子,半年时间利用门面房开素菜馆,卖帽儿头饭,小菜免费供应。

手绘画扇 48cm×29cm 2017年(入展“四川省新文艺群体发展成果展”,图片来源:德阳文艺网)

不同的是,龚守春除了聘请画师画扇面外,自己也能够画扇面。虽然没有专业画师技法好,但还算拿得出手,这样就节约了不少开支。龚守春熟悉百姓心理,擅长一些大红大绿的画作。其实于普通人家来说,他们根本就分辨不出画作的好坏,只要寓意吉祥就成。龚德江认为,民间对于书画的鉴赏能力至今没有提高多少。一些老板虽然喜欢买画收藏,但他们下手前都得请内行把关。龚德江认为自己喜欢画画是受父亲影响。龚德江出生于1955年,儿时他常看见父亲白天做扇子,晚上在油灯下作画。为了跟父亲学画画,龚德江就主动给父亲磨墨。有时候,墨盘里全是泡沫,龚守春就会让其将墨汁倒掉,还教导他说:“磨墨似病夫,要慢慢地磨,用心地磨。”等到墨磨好了,龚守春就会给儿子示范画作。

龚德江在画扇面(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如今,每年开春三四月份,龚德江都要到宜宾蜀南竹海住几天。他不是去旅行,而是去寻找用于制作德阳潮扇的优质慈竹。买好几十根竹子,拉回德阳,就是他使用一年的原材料。德阳潮扇的骨架用的是慈竹,以前川西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这种竹子,其中以绵竹西山的慈竹为最好。如今德阳虽然还有慈竹,但由于受到污染,竹竿生了斑点,容易脆断,已经不再适合做潮扇。如今使用的慈竹,大都从蜀南竹海和成都大邑县购买。除此之外,龚德江说绷扎扇框的丝线也不容易购买。别人总是问他需要几吨,他一个手工作坊哪里能消耗那么多呢?此外,现在的绢料中往往夹杂着化纤,这也会影响德阳潮扇的画面效果。

龚德江制作的潮扇(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彭忠富

供稿: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