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川派炮制 本草与火的淬炼

作者:吴平 来源:20210813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13 10:08:26 浏览次数: 【字体:

胡昌江展示炮制后的何首乌。 受访者供图

复方饮片

称量茱萸

药材去壳

木蝴蝶

筛除杂质

编者按

日前,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0个上榜,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

每一个非遗基地背后都是我们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灿烂。拂去时光的尘埃,这些基地的非遗技艺有何特色魅力?在通过项目化带动、示范性引领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又有何独到之处?

本期起,我们推出“传统文化 多彩非遗——打卡非遗基地”系列报道,走进非遗基地,探访非遗技术穿越时光的奥秘,讲述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探讨非遗活化之道,从而促进非遗融入现实生活,实现发展振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敬请垂注。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平 摄

“炒蒲黄炭,满屋子飘烟尘,炒乳香,味道呛人,但是它不仅是专业,也是承载历史的非遗,学起来也挺有使命感。”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炮制工作间,只见蒸笼、炒锅、汤药罐等一字排开,该校博士生陈志敏介绍,这些历代传承的工具看似简陋但内含合理性,透气、保水、受热均匀等,被证明依然有其无可代替的价值。当然这并非全部,旁边窗明几净的生化实验室用现代科学和仪器准确检测出炮制前后,每味药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炮制的演进也体现了整个中医药“中西贯通、取长补短”的发展脉络。

日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凭借其中药炮制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学术著作出版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影响力,入选四川省首批非遗保护传承基地。中药炮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有着怎样的奥秘?川派炮制又有怎样的“江湖地位”?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昌江通过他四十年从不喜欢到酷爱的经历,讲述了一段“本草与火的淬炼”的传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平

炮制 从本草到好药的涅槃之路

中医中药是国人智慧的结晶,医和药是相辅相成的,把原生药材切成一定形状、规格的片、段、丝、块,统称为“饮片”,饮片需要通过炮制这门技艺才能用于临床治疗。为什么要进行炮制呢?

中药来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可能太寒太热太燥,有的还有毒性,不能满足临床用药要求,所以需要炮制,而“炮制”是一门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炮”的原意是烧,或者焙、烤,但也不限于此,还包括浸泡煅煨炒蒸煮发酵等不同的加工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不仅可以提高生药的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同一本草,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能改变其“升降浮沉”的趋向,甚至改变功效。“比如附子,很常见的一味中药,如果不炮制而直接煎服就可能中毒。大家都知道的何首乌,在青城山、峨眉山旅游时,路边售卖的摊贩会介绍何首乌补肝肾,还治疗头发早白等。但何首乌若不经炮制就是一种泻药,会让人拉肚子,而且还伤肝。它需要黑豆子熬汁来拌蒸48小时,破坏它的泻下成分,提升补肝肾乌须发的作用,这就是由泻变补的典型例子。”胡昌江说,此外,同样是一种药物,它炒制的火候不同,药效也不同。

在炮制的规范性方面,四川省已经有了一定要求,有技术、设备可以测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多少及变化,但目前,绝大多数还是凭肉眼观察和传统经验来判断火候,看它的老和嫩是否恰如其分,是否达到药物疗效。

川派 “复制”技艺奠定江湖地位

由于炮制方法往往有因地制宜、因药制宜的特征,所以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四川作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川派炮制技术(亦称“川帮”)与江西的“樟树派”“建昌派”,京津地区的“京派”齐名。

“樟树派、建昌派的切工很棒,白术干片非常轻薄,一吹就像雪花飞起来;京派以炖制药材见长;川派炮制则是强调‘复制’,复的意思有两种,加多种辅料算是‘复’,多次重复蒸晒等环节,也是‘复’。”胡昌江介绍,比如,四川的“九制大黄”说的是九蒸九晒的过程,再加6味辅料,就是“十五制大黄”,在此基础上再加9味辅料,就是“二十四制大黄”。

川派炮制可以说把大黄的药性研究透了:生大黄作为经典的沉降药,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借酒提升之性,引药上行,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醋大黄,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解毒、消积化瘀的功效;大黄炭,炒炭存性,表面焦黑,断面呈焦褐色,有凉血、化瘀、止血之效。

如今各种规格的大黄炮制都已进入快速的工业化生产。唯有一种技艺,因技艺繁琐、周期冗长,令现代药企望而生畏,它就是自清末传承至今的“清宁片”,是酒蜜制大黄的学名,能缓和泻下作用,对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久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它的炮制要耗时几个月。首先,通过十多小时的熬煮,使之变为稀泥状,去除泻下成分,视天气阴晴晒三到五日,反复多次粉碎过筛,使之细度均匀。最关键的是炼蜜,“蜂蜜如果熬老了,黏性太强,就不好切制。”胡昌江解释,炼得太嫩,药物又会生霉变质。将水分恰好的蜂蜜与大黄粉、黄酒混合,揉成条块、上蒸笼蒸到表面光滑细腻。蒸透搓匀的药条还需置于罐内发酵十日,手一捏,弹性十足,就可以切片了。

可惜的是,不仅药企不做清宁片,年轻人也很少有耐心去学这一门手艺。其实,就连胡昌江本人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围着锅灶,天天炒药的。

授受 川派火种艰难传承

如今,川派炮制技术尽管是国家级非遗,但传承问题不容乐观。在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里,川派炮制仅有胡昌江一人。“我带了72个硕博研究生,现在坚持做炮制的大概只有1/3。”年近七旬的胡昌江说。再往前回溯,他们炮制教研室曾经一度有9位教师,在全国都是最多的,后来有的下海做生意,有的退休,慢慢地只剩他一个人了。

1971年进入当时的成都中医学院学习时,胡昌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但他原本想学医学,“医生更受人尊重,而炮制中药像一件苦力活,天天烟熏火燎、腰酸背痛,还动不动就切伤烫伤。”胡昌江笑自己当时的认识还很浅薄。

毕业后留校做科研、教学,1994年,胡昌江被遴选为徐楚江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跟师学艺三年,给他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徐老师13岁进中药房当学徒,闻一闻再用手捻一捻,就知道这个麝香有没有掺假,掺了几层,是绿豆粉还是猪肝粉;他甚至知道你的药材是采自阴山还是阳山。多年的经验积累,徐老师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胡昌江说,“跟诊三年,除了掌握很多甄别鉴定药材尤其是珍稀药材的绝活,以及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经典炮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药,造就了我亦药亦医的知识架构,让我这方面的意识领先了20年。”

让胡昌江印象尤深的是,当年在沙湾坐诊。一位患者因小便不畅来问诊。胡昌江开的是清热利便的“八正散”,另一位中医开的“导赤散”,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徐教授再看,竟然开了一副小柴胡散。

这让胡昌江大为不解,因为小柴胡散根本就不是传统上利尿的中药啊。徐楚江解释,小便不利只是表象,他的症结在于前列腺炎。果然,病人三五副药服下去,情况大为好转。从此胡昌江深刻理解到,为什么一定要用中医理论来指导用药,同样的病人,辨证施治的水准不同,临床效果也大为不同。

当时,胡昌江的很多同学、同事纷纷下海经商,而胡昌江守着讲台和炒药的灶台,日子清贫却甘之如饴,因为徐老师为他注入了精进中医药的方向和希望。“师徒授受”作为中医药传承的传统,也被他沿用下来,除了正式考上来的硕博研究生,胡昌江还带了几个“跟师学艺”的徒弟,不收学费,只求他们上进好学。

创新 拯救濒危技艺,研发配方颗粒

中医药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它的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在炮制技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创新力度,胡昌江认为。

如何提高“炮制学科”的吸引力,留住人?目前一个解决的思路是培养综合性人才,胡昌江本人就是一个例子,他既有药师资格证,也有医师资格证,这样有助于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工作待遇。然而,目前各级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分得很细,胡昌江希望未来的教学设计和专业发展上,能够兼顾专精和综合,注意医学和药学的结合,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胡昌江还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炮制学专业人才在饮片生产、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专业作用。他说,虽然中药饮片厂实现了部分的机械化炮制,但操作工人只是机械操作,他不懂这个药材是炒嫩了还是老了,为啥白术需要炒焦,怎么调节火候?这些是需要理论学习的。比如,附子一般是用砂炒来炮制,其原理是有毒的成分遇到高温能够分解。那么微波炉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吗?化学药理实验发现,其效果几乎相同。他认为,如果药企能够为这些懂得炮制原理的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是可以吸引更多人学习炮制学的。

“最后,传统饮片向配方颗粒转换,这也是很值得一提的突破。传统饮片在炮制上存在标准化难以掌握,质量良莠不齐,服用不方便等诸多问题。尤其患者自己煎药的话,文火、武火不同,煎药时间不定,最后,汤药里面的有效内含物可能只能利用40%-50%。中药配方颗粒则使得利用率提高到80%-90%。”胡昌江表示。

成都中医药大学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制的配方颗粒相关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颗粒产品及其配套的“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在芦山地震,河北、湖南洪灾等突发公共事件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服务350多家医院和单位,发放配方颗粒50余万副,实现了中医药应急的高效、快速、便捷性服务。

在中医药蓝图上,配方颗粒还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以川芎、雪胆、黄精、红曲等药材为主要原料,胡昌江的团队还开发出了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牙膏、漱口水等几十种单品。“入选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是一个契机,希望能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并喜欢中华本草,它不仅是文化、是传统,同时也有严谨的药理和临床分析,”胡昌江表示,经典与前沿的碰撞,将使中医药和川派炮制迎来再次蝶变升华。

来源: 20210813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