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芦山八月彩楼会 ‖ 骆良琮

作者:骆良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21 19:09:34 浏览次数: 【字体:

芦山八月彩楼会

骆良琮

“八月彩楼会”是芦山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此活动自西魏形成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

据考,蜀汉大将军姜维诈降魏将钟会,欲复汉光,事情败露后,殉难于农历八月中秋,邑民念姜维屯驻芦山时的各种善举,感姜公之忠烈,便设“八月彩楼会”以纪念之。彩楼会最初之情况,已无从查考,但到了北宋,已具规模。北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芦邑人氏杨巽曾赋《彩楼诗》云:“边城重节义,高耸竖珊瑚。彩色凌霄汉,鼓声震寰区。无尘新夏鼎,有脚旧麟图。恍若天梯近,扶观赛道途。”诗中“鼓声震寰区”“扶观赛道途”之句,已足以说明彩楼会的盛况。

到了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八月彩楼会又增添了新的内涵。据《芦山县志》载,是时,天全土司侵芦犯界,芦山知事屠峦父子于争战中殉难。而八月中秋前二日,为屠矦岳降(生辰)之日,所以在纪念姜维的同时,也一并纪念屠矦,其热闹场面可想而知。

到了清代,八月彩楼会活动更是盛况空前。清康熙年间芦邑乡贤赋诗云:“山城鼓角忽嚣嚣,月殿中秋驾海涛。八面玲珑空际舞,四围锦绣市中敖。庾亮风流犹自滞,元龙品格未为高。崖疆素仰擎天柱,百尺力行不见劳。”清代康熙三十八(1699)年,芦山举人(曾任福建罗源县知县)胡联云有诗云:“西山取竹结岑楼,众手舁来里过巷游。乍看金茎绚五彩,转疑宝塔掣三州。隆平气象民情绘,锦绣乾坤月色浮。四十八抬竞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读罢以上两首诗,当年彩楼会的热闹场面,历历在目。

以上诗中的描写,仅反映的是“八月彩楼会”的一个梗概。现将活动内容分别略述于下。

一、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由地方官主持,祭祀场地,北宋以前,无从查考。到了北宋,为纪念姜维,修建了平襄楼,祭祀活动就在平襄楼前举行。

到了明代,祭祀场地有所扩大,以平襄楼为中心,又修建立了“汉姜侯祠”。

清代咸丰年间,蓝大顺造反,欲进犯芦城,而匆匆撤离,据传皆为姜公显灵所至,于是邑民便在平襄楼前设坛祭祀,并把平襄楼改名为“姜庆楼”。

开展祭祀活动,是在平襄楼前设香案,供上礼品,焚香,唱诵祭文。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邑令周棐的《祭汉丞相平襄矦姜公文》,其文体为四句骈文,共128句512字。祭文颂扬了姜公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芦山百姓缅怀姜公之深情厚意。

二、唱庆坛

祭祀仪式完毕,接下来表演庆坛节目。芦山庆坛分官坛和私坛,在平襄楼前表演的,因是官方主持,又是为重要人物演唱,所以属于官坛。演唱内容除了传统的“点兵”“点将”“出裸裸”“请仙娘”外,还有以歌颂姜公功绩为内容的节目。

三、跩花灯

跩花灯是芦山民间常见的民俗表演节目,在八月彩楼会期间,当然少不了这个内容,有传统的剧目表演,也有即兴表演,旨在丰富、活跃活动的气氛。

四、姜城夜月活动

主要由爱好诗文的文人雅士们参与,人数并不很多,就在姜侯祠内,选一稍安静之地,摆上茶水糕点,有的抚琴赏月,有的吟诗作画,于无比热闹之中,平添一丝优雅文静的气氛。

五、彩楼技艺竞赛

八月彩楼会,压轴活动就是“彩楼”技艺的竞赛。所谓彩楼,从前面所举的几首诗,已略知其梗概,是用竹木绑扎成的一种工艺品,先从山坡上砍回竹木,做成骨架,用纸张或薄纱蒙上,绘以图案,饰以彩绸,点燃灯烛。“彩楼”形状,有的像楼台宝塔,有的像宝鼎麒麟,有的像猪兔禽畜。小的由个人擎举,大的由多个大汉扛抬,在大街小巷穿行,后面跟着花灯锣鼓。其场面热烈壮观,这是最为吸引观众眼球、烘托活动气氛的节目。

据有关资料分析,八月彩楼相当于今天游行的彩灯、彩车,不同之处是,今天的彩车,由机械作动力,而当时的彩楼,靠人力扛抬行走。

八月彩楼会这一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一度中断。2005年,由芦山县人民政府有关方面倡导恢复,并于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月彩楼会”是四川省唯一以祭祀三国人物姜维为主题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在三国文化民俗活动中具有独特价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骆良琮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