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文旅消费调研行丨成都:新旧之间 让文旅消费回归城市生活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3-12 10:00:22 浏览次数: 【字体:

开栏语:

2024年是省委确立的“消费促进年”。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的要求下,文旅消费无疑是我省的一大优势——

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4488.1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这样庞大的游客基数,反映出的是我省文旅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和巨大潜力。此外,伴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旅游、文博、电影、演艺、文创等领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新场景、新玩法、新模式……为文旅产业发展引入了源源活水。

那么“水”从何处来——这些新现象,新场景出现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产业发展规律?“水”又将向何处去——新的消费场景与模式将怎样带动产业发展,拉动文旅市场消费?

即日起,《四川日报》将推出文旅消费调研行系列报道,以成都、泸州、南充、绵阳、宜宾、乐山六座全国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为窗口,探案例、抓特色、找长板、补短板,观察我省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的具体路径。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晋朝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东门码头,开船!”

3月10日,随着唐代装扮的“鸣锣小厮”一声呼喝,一艘满载游客的游船从成都东门码头启航,驶向了灯火旖旎的锦江夜色。

船行的波痕仿佛激荡起时光的涟漪——24年前,同在锦江之上,乘游船、晒太阳、摆龙门阵是多少老成都的“千禧记忆”。

“夜游锦江”中工作人员扮演的杜甫正在与游客互动 夜游锦江项目供图

时光荏苒,游船重现,“回归”的消费形式背后,是一座城市“螺旋上升”的文旅消费逻辑——

从坐船到“游船”,观赏对象从单一自然景观到声光电设备打造出的沉浸式体验,一条船,串联起的是成都两千余年的历史图景。

从游河到“游城”,消费空间从江畔的寻常巷陌延伸到如今“八街九坊十景”营造出的消费场景,一条江,聚合起的是以成都主城区为蓝本的漫游消费空间。

“希望让文旅消费回归城市母体。”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解释,当下游客的旅游方式已由打卡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而“锦江游船”正是成都文旅消费转型的一个缩影——从景区观光转向生活体验,从被动游览转向沉浸互动,从新修新建转向城市更新。

让旅游体验融于城市生活,用该负责人的话说,成都正努力将“都市旅游”这个旧标签焕发出新的价值和内涵。

循“旧意”

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文旅消费供给

“帮我来杯热卡布。”空闲的时候,到金牛区以“匠人”为主题的文化特色街区——匠人里文化特色街区喝一杯咖啡,是街区附近居民申阿姨这小半年里养成的“新日常”。

3月9日下午,记者跟随她走进街区内一家咖啡店,映入眼帘的是热闹的“混搭”景象——不到20平方米的旧改空间、调制咖啡的“90后”店铺主理人、谈天说地的“60后”叔叔阿姨,以及络绎不绝拍照打卡的“00后”游客们,大家共处一室,融洽自得。

脱胎于成都内曹家巷“工人村”的“匠人里”文化创意街区 受访者供图

是什么让老居民有了新习惯?又是什么打破了年龄和地域的消费界限?街区运营负责人王兴告诉记者,贴近生活的全新消费供给,是产生这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源头。

在匠人里不过300米的街巷里,有网红民宿,也有创意餐厅,有获得澳洲蓝带的“90后”西点主厨,还有数签签的串串香老板。这种看似“杂糅”的组合背后,是成都当下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的思路——提供“近者悦”“远者来”的消费氛围。

“本地人越多(的文旅消费场景),外地人就越多。”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负责人看来,文旅消费的供给端应综合考虑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消费需求——“去本土化”其实是文旅消费供给上的一大误区,如果忽视本地居民的文旅需求,缺乏深入调研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外地游客的喜好,最后只会推出一些本地居民不感兴趣、外地游客没有感知的消费场景。

据介绍,2023年,成都本地游客同外地游客的比例约为3:1,对于这座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而言,本土游客既是稳固文旅消费的基本盘,也是拓展文旅消费的增长点。“这使得本地游客较多、口碑较好的点位自然更能吸引外地游客。”

街头音乐会 成都市成华区文体旅局供图

“让文旅消费回归城市生活。”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认为,提振文旅消费,成都正在努力打破文旅消费与生活消费的硬性边界。

这样的场景样本正在成都落地开花——无论是脱胎于内曹家巷的匠人里、新晋网红“羊市巷”等旧改街区,还是例如祠堂街、望平坊、枣子巷等文旅消费新热点,皆兼具“文旅消费”和“城市更新”的双重属性。

“更新活化的底层逻辑,是用时下流行的消费业态、消费场景,对成都城市气质进行诠释。”汤继强表示,在更新打造中,成都乐观包容的“松弛感”,和爱“看欺头”的“时尚感”,都被新的业态很好继承。对于这些既做街坊生意,又做游客生意的供应商而言,对撞出的是既有成都“旧意”又有时尚“新感”的独特产品——

成都“东郊记忆”网红街区 成都市成华区文体旅局供图

宏观的项目,有铁像寺水街、东郊记忆等新兴网红街区;中观的产品,有原创沉浸式“汉唐宋文化”餐秀蜀宴赋,联动武侯祠博物馆的成都大庙会……微观的细节,还有那些专程落户成都的时尚品首店,设计师店以及融合多国风格的简餐bistro。

“这些浸润城市肌理的文旅产品,涵盖文博、餐饮、酒店、文创、演艺等文旅消费的各个细节。”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城市管理者,他们希望保持足够宽松的市场氛围,让市场参与方自发形成更多的文旅“爆款”和热点。“目标就是把整座城市包装成游览体验的对象。”

融“新意”

培育形式新、产业融的产业发展模式

“周末全约满了,只有周四请假来看。”3月7日,在位于成都铁像寺水街的博新全宇宙沉浸式探索中心外,等待进场观看《失落的法老》的市民杨嘉瑞向记者吐露着看上这个展的不易。

这场沉浸式数字展览,能用VR/AR等技术,还原一场真实可感的古埃及金字塔之旅。该展也是继上海,巴黎,伦敦后的又一站。策展方为何选择成都作为国内第二站并扩大展览规模?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2024武侯祠成都大庙会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文旅领域的新技术、新场景、新体验,在成都市场特别吃得开。”该受访者列举最近案例,无论是今年除夕当晚由3000架无人机组成的这场“灯火大秀”,还是春节期间依托成都博物馆、武侯祠等市属博物馆打造的“印加——秘鲁古代安第斯文明展”“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系列展览,这些“新技术+新场景”的文旅体验,都能在全市掀起一阵热潮。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文松则表示,纵观成都近5年的文旅爆款,除去“好耍追新”的城市性格,产品供给方的长期“规训”,也让成都消费者对于文旅领域的“新意”格外敏感。

翻看2024年成都促进文旅消费的部分规划,发展新业态,成都将推出一批沉浸式体验特色项目,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平乐古镇等点位打造数字体验新空间;提升景区街区品质,成都将推进锦里、西村大院等园区场景提质升级;提高演艺活动品质,包括林俊杰在内的一系列明星演唱会和知名音乐节也将在蓉举办……

第十五届成都诗圣文化节“人日祭拜诗圣”仪式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

“供给侧不断更新的文旅产品,刺激着需求端消费需求的迭代。”张文松认为,这是文旅消费不断求新的底层逻辑。要让文旅产品求新求变,市场主体方是推动浪潮的源源活水。

为此,成都计划2024年持续培育“四上”创新型企业集群,力争培育旅游业链主企业6家、入选“国字号”榜单本土企业达2家以上;新增注册音乐相关企业150家以上。在壮大市场主体的同时,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建成投用金沙演艺综合体,推进天府国际动漫城、城厢天府文化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完成重大文旅项目投资440亿元。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