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绝活,川剧的高光时刻

作者:成都方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8 10:38:43 浏览次数: 【字体:

绝活,川剧的高光时刻

现在,人们谈到川剧的“绝活”, 大都只知道变脸、吐火,其实川剧的“绝活”远不止这两样。例如,当年在万寿宫上演的戏,以下三出都包含一些“绝活”:一是《火龙镖》,二是《刘十氏》,三是《铡美案》。

 川剧变脸

《火龙镖》又名《禹门关》,它的“绝活”是带镖、变脸、爆肠。这个戏描写宋代名将、杨老令公杨业的第八个儿子八郎,本是收来的义子,他忠肝义胆,犯颜直谏,冒犯了老令公,被逐出营盘。当他登上高山,远望见父帅杨老令公被敌将王英追杀时,便奋不顾身,冲下山去截住王英。

八郎打败王英,并紧追不放,王英使用暗器——火龙镖,打中八郎肚子(因八郎未披金甲),八郎尚不知道,仍在奋力追杀王英。老令公连忙上前拉住他,说:“儿呀,受伤了。”八郎还以为是父帅受伤了,忙拉住老令公浑身上下看了一遍,说:“没有!没有!”老令公说:“是你受伤了!”八郎方才低头一看,原来自己赤着的上半身肚脐之下约二寸许,插着一支镖。随着他低头下去,“哎呀”一声,扑倒在地上,站起时脸色已变成金色(他这是赤着上半身“变脸”,没有任何遮掩)。

火龙镖

老令公同众将把八郎扶回营帐,大家商议怎样拔出毒镖,有的说能拔,有的说不能拔,最后还是决定拔出镖来。但就在刚拔出镖的那一瞬间,八郎肚里的“肠子”哗地流了一大堆出来,他登时气绝。饰演八郎的,仍然是优秀演员新君,他的这套“绝活”真实、利索。

最玩命的“绝活”是《刘十氏》中的打叉和挨叉。

这个戏是目连戏的结尾戏,取材于佛教故事《目连救母》。刘氏的儿子小名萝卜儿,自幼体弱多病,久治无效。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刘氏杀了一条狗,作药引子给儿子煨药,被阎王指责是伤生害命,十恶不赦。连丈夫都与她“划清界限”,并“检举揭发”,将她告到阴曹地府。阎罗派鬼卒将她捉到“枉死城”,接下来就是抛刀山、下油锅、磨子推、锯子改、蹚血池、过奈何桥。

火龙镖

最后的结局是被飞叉钉死。这个戏,根据需要可长可短。短的几天,长的几十天。而观众最感兴趣的,是要看着刘氏被捆绑在门板上,让鬼卒的飞叉钉死。这当然是非常危险的,几百名观众眼睁睁看着,鬼卒的飞叉一打出,只差半寸,台上的这个刘十氏就要假鬼变真鬼。要是扮刘十氏的演员心中胆怯,在鬼卒刚抬手时,他下意识躲一下,也许身体就会撞在叉尖上。因此,凡是演这个戏,都必须料到演员可能被打死,所以要准备买一口棺材的钱。钱从哪里来呢?

按惯例是到街上去挨家挨户讨钱。由谁去讨钱呢?自然是“刘十氏”和鬼卒亲自出马。饰演刘十氏的叫彭艳秋,早年在成都学戏,与陈书舫出自同一个师父门下,一直以姐妹相称。彭艳秋在当时大约三十岁,扮相和嗓音都还不错,演过《点将责夫》中的穆桂英和《红鬃烈马》中的代战公主,平时演摇旦戏比较多,所以在这个戏中是敢玩命的角色。饰演打飞叉的鬼卒是个哑巴,都江堰市人,姓张,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个子又高又大,老是“马着”脸,正适合装鬼。他不是演员,除了打叉,一个戏都不会。而打叉这个事,没有任何人能顶替。

火龙镖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成都市川剧团到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演出川剧《刘氏四娘》,戏到结束时因没有专业的叉手,只好将几把小叉象征性地打在台口边的地板上。叉的目标是地板,而不是刘氏四娘,叉距刘氏四娘起码还有两米多远。这出戏的剧本是改编过的,连主题思想都做了很大改变。戏中的刘氏四娘是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

《刘氏四娘》

她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不惜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备受上刀山、下油锅之苦,直至罚她来生变狗,也从未动摇过她对儿子的慈爱之心。而她的儿子萝卜儿,无论母亲受多少酷刑,直到变成狗,也没有忘记对母亲的爱,这一点是非常感人的。加之刘氏四娘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刘芸饰演,这位美丽的女演员所造的人物形象与男旦彭艳秋塑造的丑妇形象有着天壤之别。

该戏对地狱中可怕的酷刑场面只是在天幕上模糊地表现了一下,当然更不会在打叉这个玩命的绝活上过多下功夫。

相比之下,几十年前的彭艳秋就不同了。他是一个戏班子的二流演员,生为男儿身,演的却是女人,更多的是坏女人,备受社会歧视,连结个婚成个家,都没有点点希望。这样的人,命运十分悲惨。也许对他而言,如果不幸被叉打死,在街上讨来的钱,还可以买口好棺材。如果运气好,没有被打死,这点讨来的钱,按“码头”上的规矩,就该他享受。

自从《刘十氏》开演,白天他就同张哑巴一起,化装走遍唐昌大街小巷,挨家讨钱,晚上照常演戏。有一天,笔者背着书包,排在放学回家的队伍中,正走到小北街口,就看见了这两个讨钱的“鬼”。刘十氏在前,鬼卒在后。

刘十氏披头散发,脸色惨白,眼窝漆黑,身穿红色罪衣罪裙,披枷带锁,枷上系着铁链,铁链的另一端紧紧捏在身后的鬼卒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艳秋参加了郫县川剧团,直至20世纪80年代去世。这个戏班还有一个玩“绝活”的戏——《铡美案》。对这个戏,喜爱戏剧的人再熟悉不过。无论河北梆子的《秦香莲》,还是京剧的《秦香莲》,其结尾大致相同,那就是包公顶住公主和国太的压力,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命请出龙头铡。

由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将陈世美剥去袍服,高举着龙头铡抬下去,就算剧终。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