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泸州
“中国白酒金三角”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充分发挥川酒产业传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白酒产业领域实施的以挖掘名酒文化、丰富名酒内涵为核心内容,致力于把中国白酒知名品牌提升为国际区域性品牌,通过区域品牌打造带动整个白酒产业加快发展,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实现城乡统筹、“两化”互动发展新模式、新路子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该战略提出后,泸州市委、市政府对本市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深入研究,确立了把泸州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奋斗目标,突出“酒”主题,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坚持政策扶持。从2007年开始,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酒业发展专题大会,连续六年出台支持酒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在资金、项目和人才等方面给予酒业发展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
强化龙头带动。重点支持泸州老窖、郎酒集团两大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引领泸州酒业发展的高端力量。同时扶优助强,促进酒类“小巨人”企业加快成长,着力培育一批区域性二线品牌。
实行集群发展。按照“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依托泸州老窖和郎酒集团,规划了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和“二郎·名酒名镇”两大专业化产业集聚园区,并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纳溪区大渡口镇、泸县福集镇等传统酒业资源相对富集的乡镇培育发展“中国酒镇·酒庄”“中国龙窖·名优白酒产业园”等特色酒业小区项目,做大做强酒业集群。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国窖·1573”“泸州老窖”“中国郎”“红花郎”等知名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其中“郎”“泸州老窖”两大核心品牌,进入了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白酒行业前4强,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75.55亿元和120.57亿元。
狠抓质量保障。把质量安全作为白酒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从源头抓起,在全市大力发展酿酒专用有机高粱基地54万亩,推动“泸州酒”“泸州糯红高粱”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着力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成了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注重文化塑造。在做大酒业规模的同时,按照“酒+N”的文化建设思路,不断强化城市名片与产品品牌的融合塑造、互动提升。其中,以“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为主题的形象宣传片成功登录央视高端媒体;成功举办“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博览会”、“诺贝尔”论道“中国白酒金三角”、泸州老窖“封藏大典”等一系列品牌酒文化拓展活动。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泸州白酒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总量规模快速扩张。全市白酒产业连续4年增幅保持年均40%以上,总量居全省、全国白酒主产区前列。特别是泸州老窖、郎酒两大名酒龙头近年来发展明显加速,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8.1%和66.5%。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白酒产量34.3万千升,同比增长26.9%;完成销量45.9万千升,同比增长46.6%;实现销售收入188.1亿元,同比增长45.8%,较上年净增近60亿元;利税总额55.2亿元,同比增长63.4%。其中入库税金较上年同期净增14.1亿元,累计增幅达到81.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8.8%。
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总数达到128户,约占全省规模白酒企业的50%。其中,39户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酒类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4.1亿元,同比增长24.9%,酒业增加值占四大产业增加值总额的73.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13户企业进入全省30强,与白酒关联的包材、印务、物流等配套企业总数超过130家,年产值150亿元。初步形成以白酒加工为主,涵盖高粱种植、包材印务、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完整产业链的白酒产业集群。
功能体系不断完善。成功打造了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博览会等一批国家级水准、行业性领先的高端功能服务平台。最近,交易中心电子交易系统全面完成测试和验收,正式上线使用。
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成功申报“泸州酒”“泸州糯红高粱”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全市白酒行业驰名商标13个、省著名商标23个、省名牌产品22个。“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博览会”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由国家商务部引导支持的专业酒类博览会,正逐步努力争取成为四川省政府、贵州省政府、国家商务部共同主办的全国酒类专业性展会。
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过程中,泸州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当前中国白酒行业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各个版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胶着局面,白酒产业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国家的宏观政策明确将对产业集群、地方特色产业进行支持,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为泸州市坚定不移地推进白酒产业发展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现实支撑。面对“一城一区一角”等历史和政策机遇,泸州市以抢抓机遇的责任感、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永争一流的时代感,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好泸州在“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围绕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建设“千亿白酒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着力推动酒业“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高端化,就是继续实施龙头带动;品牌化,就是进一步做优做响泸酒品牌;规模化,就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小酒厂发展;集群化,就是以酒为核心,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要充分利用乌蒙山区规划对纳入规划区域范围“可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规定以及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规定,明确将白酒产业作为泸州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第一接续替代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从土地、项目、资金等各方面全力保障和支持酒业发展需求。
要充分利用“中国白酒金三角”从地方层面逐步过渡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对泸州发展白酒产业,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现代化“中国酒城”的城市定位和将泸州打造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战略目标更加重视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博览会等既有项目平台在整个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泸州继续争取国家、省级相关部委项目支持增加砝码。
要积极借助并充分发挥泸州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的核心腹地地缘优势,以及古蔺、叙永、合江三个县区分别整体纳入国家和省级乌蒙山区扶贫规划区域等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泸州与省内外相关地市,尤其是进一步加强与贵州遵义、四川宜宾的深度合作和业务交流,建立产区对接机制,强化相互协作和联动发展,全力确保古蔺县酱酒工业园区和13个酒类企业技改项目;合江县酒业基地和园区项目以及叙永3个酒业技改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纳入省级规划目录。
要积极利用国家、省级财政对资源枯竭城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设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以及专项贷款贴息、支持乌蒙山区规划区域地区优势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专项扶持政策,增加市财政对酒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预算额度,加大对酒业发展工作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支持老窖集团、郎酒集团等产业龙头发行企业债券,为企业自身及整个酒业发展提供资金要素保障。同时,还在已经开展的酒类产业担保贷款、原酒质押、窖池质押等酒业信贷政策基础上,继续增大酒类产业担保贷款基金,鼓励本市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酒类生产及涉酒关联企业信贷融资支持。
要扎实推进各项主要工作。第一,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紧扣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白酒产业分工、协作与整合”“搭建中国白酒行业基础研究平台、成果产业化研究平台、质量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泸州现有的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园区金融服务体系等涉酒公共平台体系。第二,提升重点酒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开展酒类产业清洁生产工作,强力推动泸州酒类产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强力实施酒类“小巨人”企业倍增计划和“双十”战略,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产销规模稳定保持在10亿元左右的优势骨干企业集群,提高全市酒类产业控制力和酒品附加值。第三,联动发展涉酒关联产业。按照“推进酒产业、酒文化、酒旅游综合开发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快“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建设进程,着力抓好以酒类食品包装为核心的包材企业引进和包装检测基地建设工作,重点抓好窖池基地建设和红粮基地等基础性系统工程打造以及酒文化综合开发。第四,大力营造品牌宣传塑造和社会舆论氛围。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大‘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宣传和塑造力度”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突出“中国酒城”的城市定位,注重统筹、策划,深度挖掘泸酒文化,实现“中国酒城”城市品牌的整体营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