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俗】白马藏族民俗:“㑇舞”面具的分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7 20:07:34 浏览次数: 【字体:

白马藏族民俗

“㑇舞”面具的分类

㑇舞的主要面具是各种动物面具,在汉语中通常称为“十二相”,但实际上㑇舞同中国传统相学中的“十二相”毫不相干。面具没有具体数目和种类规定,无论是世间真实存在的生物种类,还是传说中的神兽,都可以雕刻成面具,进入㑇舞的队伍。

而㑇舞面具的个数,并没有具体限制,但很讲究数字的单双。通常跳㑇舞都是用单不用双,一般出场面具为7组、9组、11组、13组等,总之要用单数。

九寨沟县㑇舞面具常见的有以下11种:

狮子头

白马语称“色额欧”。在白马人心目中,狮子是百兽之王,形态凶猛,威不可挡,能压倒一切永立于不败之地。

龙头

白马语称“珠欧”,由于龙王能治水,掌管下雨,能使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时,白马人耕作全靠看天吃饭,因而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龙是白马人特别崇拜的天神之一,故龙头为㑇舞面具中理所当然的一员。

虎头

白马语称“达欧”,虎是山中之王,它特别醒目的头上有天生的王字,白马人非常崇拜虎神,认为是上天专门赐予虎在山中的地位,是非常吉祥的神兽。

牛头

白马语称“郎欧”,牛是白马人心中的牛王菩萨,又称“坐山王”,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是白马人的好帮手,因此对其有特殊的感情。

雕头

白马语称“些那欧”,雕是天上飞翔的猛禽,能吃掉毒蛇保护人类,故雕刻的面具在其嘴边还叼着条毒蛇。

熊头

白马语称“逗欧”,熊在白马人心目中是勇敢的象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古时候白马人的部落许多都以熊命名,给自己家族冠以熊名,称白熊部落、黑熊部落等;或作为家族的名称,如白熊卡、黑熊卡等。

凤凰头

白马语称“秋欧”,凤凰是鸟中之王,全身羽毛斑斓夺目,灿若云霞,洁净整齐,舒展秀丽,是白马人心目中吉祥美丽的神鸟。

蛇头

白马语称“日欧”,蛇是灭鼠能手,能帮助人类消灭偷吃粮食的老鼠,是白马人的朋友。

麒麟头

白马语称“出舍欧”,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身披鳞甲,头上长角,有凤毛,象征着祥瑞。

豹头

白马语称“翼欧”,传说是上天派来保护粮食的神猫所变,豹子体型比虎小,全身长满黄、白、黑的斑点花纹,是仅次于虎的肉食动物,性情凶猛。过去,白马人居住的深山中,金钱豹、雪豹是比较常见的。

乌鸦头(又叫春鸟头)

白马语称“竹甘欧”,是乌鸦中的一种,为红嘴白颈乌鸦。这种鸟季节性很强,只在春季才来,当地人又叫春鸟。红眼圈、红嘴壳、红脚爪,它报喜也报忧,被称为和平鸟,是一种吉祥鸟。

白马人的兽面具还有很多,据说数目达百种,但随着时间推移,保存下来的就只有这十多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旧面具逐渐消失又有许多新的面具品种出现。

最近几年,九寨沟有的村寨开始出现大熊猫头面具、金丝猴面具,虽然雕刻技法、美感和形象远不及流传下来的面具,但新面具的出现对㑇舞来说是一个有益补充,也体现了㑇舞这一艺术在九寨沟民间的复兴、发展和创新。

(注:原始资料来源于内部书籍《白马民俗拾遗》《九寨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九寨沟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供稿: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